西西河

主题:高铁,马屁股和猴子 -- PBS

共:💬60 🌺25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高铁,马屁股和猴子

写这个帖子不是为了讨论前些时候有关中国物美价廉的高铁要兜售给越南(俗称猴子),猴子还不稀罕,最后找鬼子的故事,而是讨论一种惯性,或者说习惯。

最终这个习惯或惯性同我们目前使用的高铁有关系。

事情要从对猴子的学习行为的研究开始:

试验人员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前肢,为了方便起见,以后均称前肢为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去拿香蕉。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出手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试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但后来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而新来的猴子却固守着“不许拿香蕉”的制度不变。

这是什么现象?不像条件反射吧?固守常规,记忆如此之深看来只有聪明的动物如灵长类才有这种能力?

有人把它定义为“猴子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其轻易走不出去。”

人类不是动物,但是属于灵长类,会不会也有这种秉性呢?

那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吧:这次从高铁上入手。

大家都知道,高铁是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上是个大跨越,造成变化巨大,在众多的变化中,我发现有一个参数没有任何变化,那就是轨距:

中国普铁的轨距是1435毫米,而高铁的轨距也是1435毫米。不仅仅没有变化,我还发现这个1435毫米特别的别扭,要这么个怪怪的非整数干嘛呢?

再看看毛子轨距是1500毫米,不就更顺眼些?那阎锡山的山西窄轨是1000毫米,阎老西有特殊的审美观?

看来都不是。

沙皇俄国为了防止敌国入侵,后利用其铁路系统做后勤运输,将自己的轨距标准与别人的轨距标准相差65毫米,苏维埃后也不改动--直到至今各位坐火车从北京去莫斯科,在中俄中蒙过境时要花上2小时--不是检查护照签证拖时间,而是调换车轮转向架实在太麻烦。

至于阎老西的1000毫米轨距,那是拿来给委员长下眼药的,阎老西欺负委员长不会换车轮,就此把山西搞成独立王国。

不管怎样,毛子和老西都动脑筋不同外部世界接轨以保江山,所以人们把不是1435毫米轨距的称为非标准轨---那么1435毫米轨距就是“标准轨”了,故此毛子的1500毫米轨又称为宽轨,而老西的1000毫米轨则称为窄轨。

那么1435毫米的“标准”是怎么来的呢?

1435毫米来自于英制--1435毫米等于4英尺8又二分之一英寸。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使用蒸汽机火车的国家,采用这个尺寸是他们的优先权,随着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扩张,这个尺寸被带到全世界,变成了标准。

英国人不用5英尺,4英尺,6英尺,非要用4英尺8又二分之一英寸,理由总不会怕别人入侵或给人下眼药吧?

据工业发展史学家考证发现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

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

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

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4英尺8又二分之一英寸的出处了,考证到此可以结束了吧?

没有!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考证学就要打破砂锅闻到底。

罗马人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尺寸的战车呢?那个年代他们又没有英制规范。

罗马战车一般由两匹马牵引,所以战车的宽度是2匹马身体最大部位的尺寸--而马的最宽部位处就是马屁股!

原来罗马战车的宽度是根据2个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2000年过去了,没人逼着你要以2个马屁股做标准设计轮轨火车轨道,但是人们还是不自觉地以马屁股为准绳设计了火车乃至高速列车的轨距。

大家看看灵长类的行为有没有一些类似?

不过听说磁悬浮的“轨距”(如果还有的话)是3000毫米,这下终于同1435毫米说拜拜了。

有人总结出这种行为可以归纳为一种称为“路径依赖”的习性。

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其理论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其原有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社会结构和技术特点有密切相关性。“

这个人名字叫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他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种依赖的早期过程中有强制的无可奈何的成分在里面,在实际几次惯例后在行为上养成了惯性,而这种依赖哪怕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已明显处于一种极其荒唐的状态也会被视为常态--视而不见。

至于我们经常说的拍马屁和屁股决定脑袋可能同这个依赖关系不大了--或许还要继续考证,也许又可以弄个炸药奖玩玩。

那么原来的路径没有了,不好依赖了,那我们走什么路呢?

其实”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次我们不要搞1435毫米的路了。

通宝推:文化体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