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段引杨东平的数据很奇怪。

关于杨东平的研究结果,文章主题是“寒门子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重点高校)越来越少,同时“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而,到了LZ嘴里却变成了“那么,这个研究结果其实不也可以说明,农村进入大学的比例增加吗?”。LZ再一次把文章主题“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偷换成了“大学”,并质问作者“军事和师范院校不好吗?”

这是那篇文章引用的杨东平的研究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首先,这里用的是湖北省。但我们知道地区差异在中国有多大。如果用江苏省的数据,肯定不一样。

再看他说的,专科和军事、师范类农村学生比例增加。但这个增加是什么导致的?有没有可能是扩招后,本来没有机会读大学的农村子弟有机会读大学导致比例增加?而且是“提前批次录取”。提前批次录取的学校一般都是分数较高,比较好的学校,那这提前批次里边农村子弟比例增加到底是说明他们上了好大学还是相反?

最让我奇怪的就是这句话

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这说明什么?如果说城乡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和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数量是相等的,那么,后者子女入学数量是前者17倍是个很吓人的数字。问题是,他们是相等的吗?任何一个想要稳定的国家,无业人员和失业人员都要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比例吧。

另外,这里边“提前批次录取的军事师范院校”和重点高校是有交集的。那么,杨东平先生先是说农村学生集中在专科和地方高校,接着给的数据是提前批次录取的农村生源比例增加,这是不是矛盾。当然了,这很可能是文章作者引用问题。但我说的就是这文章的SB之处。

这次是LZ自己树立了靶子自说自话,文章里从未提到什么“有几千万的资产,才叫改变命运”。文章只是说“不平等的起跑线”和“越来越窄的向上通道”——这没错吧?不能否认读个大学比低等教育程度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吧?可是LZ把“向上通道”硬是偷换概念成了“有几千万的资产”以便于批驳

至于名校与不是名校之间的差别,我说不好,只是大家当年用功苦读的目标,是名校呢还是个普通学校呢?你会告诉你的孩子,“不用那么用功只要上个学校就成,别管是不是名校”吗?

我知道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也十分赞同那倒霉加分制度该取消。但是,不是清华北大,依旧是向上的通道。而这篇文章恰恰就一直拿清华北大的数据做文章——虽然他不停的说重点大学,但却在用清华北大的数据。

另外,每个人的资质不同,目标不同。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要首先看他的能力到哪里再帮他定目标,而不是非要他盲目的考清华北大。

另外,我本来以为这SB文章就一个写出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可取之处,但还有一个我没在意,就是加分导致不公平。我非常痛恨加分和保送生制度。

我同意这文章的观点,但从文章的论据看,依旧是片面的数据。文章本身依旧是SB。[QUOTE][/QUOT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