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制度变迁 一、总论(1) -- jyzh

共:💬8 🌺53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文革及其以后的现实演进 (1)文革

之前对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理解中,我始终以为毛主席把整个中国当成了他自己的妄境,在全方位的自信中在这个妄境里试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如非如此,我完全不理解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用意何在。

毛在文革时候讲到“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造反有理。”这个造反肯定不是造他自己的反。毛主席作为共产党的主席,往往能站在超然的态度看自己的党,他认为这个党的中央机构的统治已经走入偏门,必须通过大的运动才能纠正为正确的方向,甚至可能这个体制已经无药可救,只有打破这一条可行。这也许是他在清醒状态下理智的考虑之一。

而同时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毛主席似乎都是更喜欢美国多一点,虽然他也写出过《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偏好和当时政治环境妥协的结果必然是全方位倒向苏联。经历了建国后的各种运动的波折后,毛主席似乎也能感觉到新的工业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本身的弊端。而同时我也相信毛主席这么多的举措确实也是为了他所出身的农民的地位的真正提高为出发点的。建立一个体制远比毁掉一个体制要难的多,但毛主席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一个基于同样的基层组织的均一的体制后,不得不亲手打破这个体制的上层结构。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给自己的民族找一个另外的出路,但不管其最初的想法如何,在文革结束的时候,人民大众的效用是没有显著改善的。集体无意识下的普通人并无超然的远见,而是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但究竟什么样才能真正评价我们社会的进步本来并无一直正确的标准,也许我们要反思走过的路。

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境况,如今的意识形态机关是清一色的否定,但出于理智上的对宣传机器的怀疑,我一直不敢确信。至少在我接触的那老一辈的人中,很多人并不对过去完全报以否定的态度。比如很多人至少认为那个年代的人有真正的思想追求,在道德感上也有比现在的人更高的境界。所谓路不拾遗在农村确也如是。

但不管毛主席为了这个社会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和实验,局势总是在他去世后翻转了。很多人在提到改革开放后的人们道德感和宗教观的缺失的时候,报以极大的否定,认为失去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但我倒是觉得假如不是文革对中国普通人的信仰的改造,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不可能又如此大的人的思想解放。也会失去很多社会前进的动力。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如果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并无明确的信仰可言,今天的状态并非是千年来所独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