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辛亥人物之师复传(一) -- 三个C盘

共:💬3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辛亥人物之师复传(三)

三、身前事、身后名

在上海的刘师复继续秘密刊发《民声》,《民声》一直出版了28期,直到刘去世后的1916年秋才休刊。民声的宗旨是刊载当代一切新发明的科学,是以促进人民生活者都辑载,但主要是刊载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和译文,介绍无政府主义者活动情况和世界各国工人罢工情况。刘师复撰写了大量阐发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此间写成的《无政府浅说》和《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是刘师复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刘师复看来,无政府主义是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简称,是纯粹的共产主义。他痛斥资本制度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富者驱策贫民如牛马,富者逸而荣,贫者劳而辱。耕田者饥,织布者寒,造屋者无片瓦, 凡劳力所得之结果,皆为富者所掠夺,无论如何勤劳,之以供少数富贵者之牺牲”;明确提出了“一切生产条件归社会公有,废除资本制度”的主张,憧憬“将来劳动之苦恼变为游艺之幸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大同社会。

为了维护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纯洁性,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提供正确方向。刘师复于1914年与当时有名的社会主义者江亢虎展开了论战,刘师复认为江亢虎社会主义理论存在重大缺陷,针对江亢虎的观点为社会政策还是完整的社会主义理论,私人企业应当保留还是应当全面公有,应实行共产主义还是集产主义等问题与其展开了激烈争论。江亢虎于1911年组织中国社会党,该党曾邀请刘师复加入,刘师复认为其党纲不是纯粹的共产主义,遂未加入。二次革命后,该党被取缔,刘师复认为,在该党被取缔之前,应当维护中国社会主义运动,故在此前并未对该党公开批评,在被禁止之后,正是清理理论纯洁组织的时候,因此于江亢虎展开了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论战。认为自己进行的是严肃的理论斗争而非个人恩怨,“反对其言论而非反对其个人”。刘死后,无政府主义者将其论战文编成《伏虎集》。。

1914年7月,刘师复又在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他撰写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宣言书说“资本制度者,平民第一之仇敌,而社会罪恶之源泉”,他提出,达到无政府主共产社会的手段是革命,武装革命是革命,而“持革命精神,仗吾平民自己之实力,以与强权之战斗之一切行动”都是革命。他热情的疾呼:“我辈向前进,无政府万岁。”

刘师复之前,中国无政府主义与世界无政府主义一直未有密切联系,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成立后,刘师复发表致无政府党万国大会书,并提出自己对大会的意见,其介绍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称“吾人固绝不畏其难,抱至死不挠之精神,竭尽能力,以与遭遇战斗,非至达吾目的不止”。刘师复向大会尤其提出要注意东亚之传播,“欲图世界革命之实现,不可不注意与人口极众地积极广之亚洲也”。此时的刘师复也已经开始关注领导工人运动问题,他写成《五月一日》一文,大声讴歌五一劳动节的伟大意义,号召中国劳工投入五一抗议的浪潮。

刘师复在传播无政府主义时,尤其注意世界语的传播,在广州之时就开办世界语学校,在《民声》上附有世界语专页,一则提倡世界语,二则可以与各国互通声音。第三期《民声》刘师复写有世界语第九次万国大会纪事。1933年匈牙利出版的世界语百科全书载有师复小传,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传的世界语报刊目录载有民声杂志资料。

刘师复的工作环境恶劣,刘自述“此间共同工作同志仅七八人,而撰述翻译排字印刷校勘以及洒扫洗濯缝纫封寄书报均此数人任之 师复每日所答书(信),少则十余通,多至于三四十余通”。长期的工作损伤了刘师复的健康,1915年,刘师复在伏案写作时呕血,当年3月27日因肺病逝世,年仅31岁。医师劝他吃肉、喝牛奶增加营养,他坚持心社的素食主义不为所动。1915年1月30日,刘师复给友人最后的书信说,余之爱民声比爱病更甚。病中的刘师复还在关注其时上海的工人运动,写成《上海漆业罢工风潮感言》,为其鼓与呼,并为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理论指导。文章未及刊发,刘师复已然去世。临终前,他满带遗憾,痛惜“师复将与无政府主义同葬支那之黄土而已。”

临终前,他与丁湘田关系逐渐恶化,死前竟没让丁湘田到他的房间里去。他在废婚姻主义中期望的 “相其白首”的爱情理想终究没能实现。

遗憾还留在了红荔湾,1913年,刘师复曾在广东新安县赤湾找到一村小村,去香港2小时,面对零汀洋,有荔枝四五百株。1913年春天,他带同志们第一次找到这里,归程时回望,“早熟的荔枝,已垂垂如大小红紫玻璃球,弥漫悬空。”刘师复为此命名为“红荔山庄”,试图在这里建立一处共产主义的试验田,二次革命爆发,刘师复亡命澳门,再未能去过红荔湾。

1915年9月24日,刘师复的遗骨被安葬于杭州烟霞洞旁,墓志铭写的是 “师复为人道主义者,又为世界语学者。生平谋炸悍将,历行革命,被锢三冬而组织东方谋杀团。辛亥革命以后,舍其单纯破坏,转而为自由社会主义之宣传,创‘晦鸣学社’,‘世界语研究会’及‘心社’,旋以刊《民声杂志》,谇砺自刻,尽瘁其主义,呕血以死。死年才三十有一,不终其纪。痛哉!君以公元一八八四年六月廿七日生于东亚之广东香山县,以一九一五年三月廿七日殁于上海,同年葬于浙江之烟霞洞,越四年而修其墓,以志不忘! 新世纪二十一年一月十日。佩刚作志,思翁书。”

墓上的文字用世界语书写的,书写人思翁是当时西湖边的僧人,作志的佩刚即郑佩刚,是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同志,一直追随刘师复的思想。与刘师复的妹妹刘无等相恋,却一直遵循心社不婚姻主义,“相其白首”实践了刘师复的理想。

刘师复所传播的思想,有着重大的缺陷,但在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之时,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思想,它启发了群众觉悟,鼓舞了斗志,为人们打开了思想的空间,《剑桥中华民国史》有几段精彩的评论。 “朝向无政府主义,在某些方面仍为后来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做了准备。它培育了一种朴素但却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对作为发展动因的普通民众的同情关注”。

“相当多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成员,包括毛泽东在内,回忆说,在1920年后改信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前,无政府主义在政治上曾经吸引过他们”。

“因此,在1919年之前,西方的社会主义传统主要是以无政府主义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名义而为中国所知。”

而刘师复在政治革命和传播思想中体现出的知行合一的热忱,其对理念和主义实践的执着,使之有着理想主义者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正如他的无政府主义同志评价那样,他是“一个不怕死的志士,一个艰苦卓杰的革命家,一个不怕牺牲个人以救人类的救世主义者,一个不为外物所动摇的真英雄。”

关键词(Tags): #辛亥#刘师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