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一下共军抗战情况过来 -- looklook

共:💬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04

☆战略防御时期(补充)

黄崖底战斗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在抗日战争的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

师一部,在山西省昔阳县以东黄崖底伏击日军的战斗。

月初,日军第109 师团第136 联队1 个大队,由九龙关向昔阳进犯。八路军

第129 师判定,日军必然经过昔阳以东之南、北界都和黄崖底地区,该地为河谷

地带,有利于设伏,遂决定以第386 旅第771 团在黄崖底以南风居村地区设伏,

第772 团在黄崖底以东巩家庄一带高地设伏。2 日,日军第136 联队1 个大队进

至伏击区,伏击部队立即开火,日军阵形大乱。当日军抢占高地被击退后集结于

黄崖底河谷时,伏击部队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其间日军3 次向伏击阵地发起冲击,

均未得逞。此战,八路军共毙伤日军300 余人、骡马300 余匹。八路军伤亡30余

人。

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4-2-5 10:41:31??编辑??引用回复

--------------------------------------------------------------------------------

☆战略相持阶段(补充)

13、黄崖洞战斗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在抗日战争太行区军民冬季反扫荡中,中国八

路军总部特务团和第129 师一部,在山西省黎城县以北黄崖洞、水腰地区对日军

进行的战斗。

山西省黎城县城西北水窑山上的黄崖洞,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创建最早、规

模最大的兵工厂所在地。黄崖洞四周群峰环抱,悬崖峭壁,有“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之势。抗战时期,洞内兵工厂每年生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是八路

军在华北前线最重要的军火基地。日军把黄崖洞兵工厂视为心腹之患。是年10月

底,日军对太行区发动以捕捉八路军总部机关,摧毁八路军兵工建设为目标的捕

捉奇袭扫荡,在八路军不断打击下,于11月6 日分南北两路撤退。9 日,退集黎

城之日军第36师团3000余人又奔袭黎城北黄崖洞、水腰地区,企图摧毁八路军水

腰兵工厂。八路军总部为保卫该兵工厂,决定以总部特务团等部凭借有利地形,

抗击日军,并调第129 师4 千主力团在外线配合作战。特务团在日军猛烈炮火下,

凭借山险,连续打退日军数十次冲击,并以刺刀、手榴弹与其进行多次肉搏战。

16日,兵工厂拆埋机器完毕,特务团主动撤离。

此战,我军以不足―个团的兵力,与装备精良的5000多日军鏖战了8 天8 夜,

毙伤日军700 余人。开创了抗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前所未有之记录。中央军

委评价这次保卫战是“反‘扫荡’的模范战斗”。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

“保卫水腰立战功”的锦旗。

14、田家会战斗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2 月4 日,日军集中第16混成旅团和独立第3 混成

旅团对我晋绥根据地进行扫荡。我军在经艰苦抗击并毙伤日寇570 余人后,迫使

日军于3 月撤退。

5 月中旬,驻山西省西北部岚县、东村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6旅团第85大

队600 余人和伪军100 余人,突然奔袭兴县地区晋西北军区领导机关。14日,日

军由岚县的东村、寨子出发,沿岚县至兴县公路急进,在吴家沟与八路军第358

旅第716 团1 个连接触。日军即避开公路绕山路继续前进,进至杂石沟时,又受

到第716 团特务连阻击。日军避开阻击绕路继续前进,于15日拂晓进至界河口西

南6 公里的李家庄荫蔽:晋西北军区决定以小部队及游击队沿日军前进途中袭扰、

消耗与麻痹日军,待日军深入根据地后,再集中兵力相机歼灭。16日晚11时,日

军从李家庄出发经白岩沟于17日拂晓进占兴县城,扑空后,发觉八路军早有准备,

不敢久留,仅数小时便于当日中午退出兴县城,爬上南山,企图向东南撤退。工

人武装自卫旅和游击队、民兵当即阻击日军,使日军在当日只运动3 公里,进到

白家??。军区认为歼灭这股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即进行了歼灭日军的严密部

署。18日上午,日军由白家??继续东进,行至二京山时,受到八路军第716 团及

工卫旅的阻击,遂转向西南方撤退,随即被第717 团等部包围在肖家?q西南高地。

战至21时,日军乘夜暗由赵家沟向东南突围,到达田家会地区时,又被赶来的第

716 团及工卫旅包围。19日18时30分,第716 团及工卫旅对日军发动总攻,经2

小时激战,将日军完全压缩在田家会村内。战至21时,除少数日军乘夜四散溃退

外,日军第85大队全部被消灭。

此战,八路军伤亡150 人,歼灭日军大队长村川大佐及代理大队长横尾大尉

以下日伪600 余人,俘40余人,缴炮1 门、重机枪2 挺、轻机枪6 挺、步枪157

支、掷弹筒5 个及其他军用品一部。

该内容由死猫儿头在 2004-2-5 10:43:45编辑过

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4-2-5 12:01:36??编辑??引用回复

--------------------------------------------------------------------------------

15、山东根据地1941年春、夏季反扫荡

1941年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对鲁西、冀鲁边、清河、胶东、鲁南、泰

山等根据地的大扫荡。其中鲁西和冀鲁边都是粉碎的日伪10,000 人以上的扫荡。

1 月11日日伪10,000 余人扫荡鲁西,我军民采取分散坚持、主力与地方武装相

配合、全面开展游击战的方针,1 个月内歼敌近1000人。2 月中旬日伪万余进犯

冀鲁边,我边区军民利用纵横交错之抗日沟,连续打击敌人,两个月内歼敌1000

余人。其他地区共粉碎日伪1000人以上的扫荡12次。7 、8 月间,日伪的扫荡也

均被粉碎。(笔者注:资料未记载具体共歼敌多少,但就两次粉碎万人大扫荡情

况来看,日伪损失都在10%左右,估计日伪总损失当在3000人以上)

16、冀鲁豫根据地1941年夏季反扫荡

1941年4 月12日,日伪集结10000 余人“铁壁合围”我冀鲁豫根据地中心区

――沙区(沙土多的地区)。八路军第二纵队分两路突围,转移观城。日伪扑空

后实施了“三光”。我军在内线广泛实施游击战,主力在外线大规模袭击日伪据

点,共毙伤日伪1000余人。

17、冀东根据地1941年反扫荡

1941年5 月21日,日伪40000 余人对我冀东根据地实施空前规模的“铁壁合

围”大扫荡。我军对此次大扫荡准备不够,主力及大部分地方武装盲目进入玉田、

蓟县地区,结果陷入重围,苦战两昼夜,分路突围,分散展开游击。8 月,趁日

均抽调兵力扫荡北岳、平西根据地之机,冀东军区集中兵力,拔除日伪据点,并

北出长城,在热河南部建立了一块山区根据地。此时,日军派遣伪“治安军”30000

余人进入我冀东根据地。11月15至1942年2 月15日,我军展开攻打“治安军”的

作战,共歼灭伪军六个团,重创二个团,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60余挺、

山炮二门。

18、晋察冀根据地北岳、平西分区1941年秋季反扫荡

1941年5 月下旬,日军开始向我晋察冀边区调集兵力,到8 月,集中了70,

000 人,采取“铁壁合围”、“分区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法,对我北岳、

平西地区大举进犯。同时,在政治上采用欺骗、威胁等手法,胁迫群众迁徙至

“治安区”,试图孤立我军,以在2 个月内摧毁根据地。我军采取广泛的群众性

游击战,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的战术,内线外线结合,不断打击日伪。

10月间,日伪先后撤退。整个反扫荡期间,我军歼灭日伪5500余人。

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4-2-5 12:02:23??编辑??引用回复

--------------------------------------------------------------------------------

新四军(补充)

5 、讨李战斗

1941年2 月15日,李长江在泰州公开投敌,改变为伪第一集团军。我新四军

第一师主力,立即发起讨李战斗,20日攻克泰州歼灭李伪大部。共俘虏5000余人,

并争取敌两个支队战场反正。

6 、反“清乡”斗争

1941年7 月1 日起,日伪对新四军苏南根据地开始“清乡”。苏常太地区之

我第六师第十八旅由于没有经验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损失很大,被迫在8 月下

旬将主力转移至苏北,仅少量部队坚持游击战。澄锡虞地区吸取了教训,取得了

胜利。其他地区也全面发动起来,最终,丹(阳)北、苏常太、金丹武、茅山、

长?琛⒊挝?虞,浙江之庵东地区均取得了反清乡的胜利。(笔者注;反“清乡”

不属于正规作战,但残酷程度和复杂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战果的统计也是非常困

难的,有的战果甚至是“暗杀”和群众自发“锄奸”得到的。苏南反“清乡”,

具体消灭多少日伪,不详!)

同年,4 、5 月间,我苏中根据地军民的反“清乡”斗争取得很大成果。计

俘虏日伪938 人、击毙547 人,攻克七个据点,摧毁108 个碉堡,毁坏40余公里

公路,90余公里篱笆墙、烧毁、缴获竹子150 万根,炸毁汽车三辆。缴获枪支1000

余支挺,迫击炮五门,掷弹筒五个,手榴弹2425枚、炮弹45发,子弹12530 发,

脚踏车25辆。(笔者注:共产党真穷啊!缴获竹子和脚踏车也要统计。)

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4-2-6 0 :00:38??编辑??引用回复

--------------------------------------------------------------------------------

19、冀南根据地1942年反扫荡

1942年上半年,日伪平均每天对冀南根据地扫荡两次,其中千人以上10次,

万人以上3 次。4 月29日日军10000 余人“铁壁合围”武城地区之我冀南党政军

领导机关和新7 旅。我军大部分突围,非战斗人员受到不少损失。同时,日伪7000

余人“铁壁合围”邱县、威县地区的四分区和新4 旅,我军被迫突围。6 月11日,

日伪12000 余人向冀县、枣强地区之冀南军政机关“铁壁合围”。我军分散突围。

由于敌强我弱,到6 月底,冀南根据地被日伪分割,建立了大量碉堡、据点和封

锁沟。9 月12日日伪10000 余人合围枣强地区我冀南军政机关,我军及时跳出重

围。同时,7 至10月,八路军展开秋季攻势,共作战540 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000

余人,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20、冀中根据地1942年“五一反扫荡”

1942年5 月1 日,日军华北方面军为实现其“确保华北、先保平原”彻底摧

毁我冀中根据地的企图,调集50000 余人、汽车800 余辆,在飞机、坦克的配合

下,由日酋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根据地“拉网大扫荡”。采取空前残酷

的“剿灭”作战,实行“三光”政策和“纵横张网、对角清剿、反复合击”的战

术,将冀中分割为2670个小块,建立了1635个据点和碉堡,修公路6182里,封锁

沟3538里。我军艰苦奋战二个月毙伤日军11000 余人,我军损失也非常严重,减

员16800 余人,主力被迫转移至山区,地方武装仍坚持游击战。直到1943年,才

逐步恢复了根据地。

21、太行、太岳根据地1942年夏秋季反扫荡

1942年5 月14日,日伪对我太行、太岳根据地展开称为“第二期驻晋日军总

进攻”的大扫荡。

夏季,日伪7000余人在太岳南部,15和24日两次奔袭我根据地中心区,在游

击战的打击下,分路撤退。5 月19日,日伪25000 余人扫荡太行北部,我军主力

已经转移,只有总部和北方局未及时转移,5 月25日,左权将军不幸壮烈牺牲!

为粉碎日军的扫荡,我军采取“敌进我进”战术,深入敌占区,奇袭长治机场,

攻克日伪据点30余个。6 月,太行北部的扫荡被粉碎。6 月9 日,日军12000 余

人扫荡我太行南部地区,以20路“梳篦”队形试图合击我129 师师部和新一旅。

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我军巧妙转移,避强击弱,迫使日军全面撤退。整个

夏季,共毙伤日伪3000余人。同时,反蚕食斗争成果显著,共摧毁伪化组织1064

个,恢复了部分根据地。

1942年10月20日日伪又出动16000 余人同时扫荡太行、太岳区。两区军民内

外合作,开展游击战,共作战800 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800余人,粉碎了这次扫

荡。

22、冀鲁豫根据地1942年秋季反扫荡

1942年9 月27日,日伪10000 余人分8 路,扫荡我根据地濮(县)、范(县)、

观(城)中心区。我领导机关及时跳出包围圈,教导三旅和抗大分校被围,经激

烈战斗大部突围成功。我军主力坚持一部分在内线打击分散之敌,一部分转移外

线袭击日伪据点。最终迫使日伪撤退,歼敌数百,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23、山东根据地1942年反扫荡

1942年,日伪在“铁壁合围”、“梳篦扫荡”、、“抉剔清剿”、“突然奔

袭”的基础上,发展为“拉网合围”再“扫荡”,以强大优势兵力先形成包围,

在梳篦式推进、压缩(笔者注:就是电影台词所谓“广大广大的包围,缩小缩小

的歼灭”,一笑)。这一年,山东军民粉碎日军第32、59师团,第5 、6 混成旅

团等部万人以上扫荡五次,千人以上扫荡四十次。最终,日伪的扫荡均以失败告

终。

该内容由死猫儿头在 2004-2-6 0 :29:31编辑过

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4-2-6 0 :01:09??编辑??引用回复

--------------------------------------------------------------------------------

新四军(补充)

7 、华中各根据地1942年冬季反扫荡(朱家岗战斗)

1942年冬季,日军分别扫荡我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11月13日,日军17

师团、13旅团及伪军共6000余人在飞机、坦克配合下扫荡淮北洪泽湖以西地区,

新四军第四师部队进行了33天作战,共30余次。其中朱家岗战斗中,第四师第九

旅26团与日军1000余人激战18小时,击毙日军280 人,迫使敌军遗尸弃械溃逃。

11月14日日伪5000余人扫荡苏北,被我军粉碎。11月底,日伪2000余人扫荡淮南,

也遭到失败。(笔者注:据记载,扫荡洪泽湖的伪军回来后编了个顺口溜“去洪

泽湖,亮亮堂堂;回来,吊蛋精光;谁再说去洪泽湖,男盗女娼!”)

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4-2-6 0 :03:16??编辑??引用回复

--------------------------------------------------------------------------------

顺便说说: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自百团大战后,日伪对共产党根据地的扫荡是非常积

极而且残酷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都遭到很大损失。

这一情况,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进入1943年,才得到改善

支持一下,转贴一篇。

山东省《老干部之家》杂志社在组织老同志对当年战斗生活进行回忆座谈时,

挖掘出一段史志上没有记载的惨烈战斗。1942年11月,日军集中两万兵力对我胶

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胶东军区所属部队为掩护群众转移浴血战斗,仅

11月23日夜里,海阳县境内就有400 多名官兵在与日寇搏杀中壮烈牺牲,保护了

当地60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后来,转移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在荒山野岭寻找

并分散掩埋了这些烈士的遗体。这场军民同生死的突围战斗一经报道,立即在老

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当年幸存下来的老同志纷纷前来寻访牺牲战友的墓地。

今年暑期,山东农业大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来海阳寻找烈士遗骨。

中国国防报:http://www.pladaily.com.cn/gb/defence/2002/12/19/20021219017012_zhxw.html

以下是11月23日的这个夜晚海阳县境内的战斗:节选《尘封60年的丰碑》

(邓海燕 马玉峰)

广为流传的" 马石山十勇士"

1941年- 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日军以" 烧光、杀光、

抢光" 的" 三光" 政策,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1942年11月,

日军集中两万兵力,从19日开始,以牙山、马山为中心,布下了一个南北长9

0公里,东西宽75公里的包围圈,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40天拉网式扫

荡。鬼子们白天搜山搜村,晚上布哨封锁。在群众身陷绝境时,人民子弟兵打响

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

23日夜,胶东军区十三团七连六班的班长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在马石山

遇到群众后,主动留下来组织乡亲们一起向外突围。在当地一位牧羊老人的指引

下,他们利用山沟的有利地形,三次进出包围圈,组织群众分批转移,共使10

00多人安全脱险。当他们第四次返回马石山时,已是拂晓,这时日军开始了总

攻。六班顽强阻击节节抵抗,有7人战死在通往主峰的山路上。最后,班长王殿

元和其他两名战士砸毁枪支,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六班后来被誉

为" 马石山十勇士".

这是在胶东地区反" 扫荡" 过程中惟一流传下来的故事,而这段故事之所以

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著名作家峻青就是当年被" 十勇士" 救出的幸存者之一。

后来,他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马石山上》,解放后被收录进小学课

本。而在当年的反" 扫荡" 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去年年初以

来,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帮助一位老战士寻访牺牲战友墓地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个

被" 尘封" 的英雄群体。

尘封的故事之一:血染榆山后

烽火岁月:1942年11月23日,为戳穿日军" 八路军已被彻底消灭"

的谣言,已经救出了2000多名群众的胶东军区十六团二营,遵照上级命令,

派出五连,向海阳方向出击。

当日下午5时许,部队赶到榆山后这个不大的山村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已躲

进了山林沟壑。就在他们打算继续前进的时候,村西山头上突然出现了2000

多名日军,机枪、步枪、小炮泼水般地朝村子里打来,整个村子顿时草木横飞,

一片火海。

在连长的带领下,五连开始就地反击。" 跟小鬼子拼啦!""宁死不做俘虏" ,

战士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英勇地向敌人还击,但由于敌我人数上的悬殊和地形上

的不利,最终子弹打光了,三挺机枪打哑了,包括指导员在内的80多名战士倒

在了血泊之中。全连100多人,活着出来的只有8人。

发现经过:1999年夏末,在重庆的一个军队干休所里,身患癌症的离休

干部陈福山病情刚刚稳定,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回胶东老家看看。陈福山就是当

年五连仅存的8人之一,解放后,一直在重庆工作,再也没回过胶东。到了晚年,

陈福山常常想起壮烈牺牲的战友,他想知道这些战友葬在何处,坟头上有没有一

块青石碑,想知道县市的史志上有没有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

1999年10月,陈福山回到了烟台的大儿子家。爷俩到民政局询问,去

党史委、史志办查资料,在报纸上刊登启事,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得到一点信息。

后来,陈福山的事儿被《老干部之家》杂志社的特约记者发现,写成文章《血染

乳(榆)山后》在2000年第8期上刊发。2001年1月,在陈福山去世半

个月后,国防大学离休干部杜宝给杂志社打来了电话,他就是曾被认为已经牺牲

的原五连副指导员,在战斗刚打响时腹部中枪,被通信员和老乡救了下来。20

01年5月,当年亲眼目睹此次战斗并亲手掩埋烈士的榆山后村民宋世民、宋发

财被找到。至此,一段没有被记载的故事被发现了。当人们来到已是荒草凄凄的

烈士坟前时,已是78岁的宋发财禁不住老泪纵横" 俺等了几十年了,终于等到

党和部队来找你们了!"

尘封的故事之二:激战周家沟

烽火岁月:1942年11月23日夜,胶东军区十六团团机关和特务连、

三营八连、机枪排及独立营的部分人员从马石山南麓经铁山向东南方向突围。部

队沿途遇到了很多被日军驱赶到山里的群众和地方干部,于是就带领乡亲们一同

突围。

走在前面的是八连和独立营的部分同志。当他们走到周家沟村北时被敌人发

现,敌人的两挺重机枪就架在山上。尽管指战员们英勇拼杀,但是敌我力量悬殊,

仅有几十个同志冲了出去,130多名同志阵亡,跟随先头部队同行的200多

名群众也都被鬼子打死在山坡上。

在先头部队与敌人展开激战的同时,后面跟进的团部改变方向,往西突围,

杀出了一道只有十几米宽的突破口,但由于敌人占据着山梁,架着机枪猛扫,战

士和老乡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山谷里堆满了尸体,最后只有700多名地方干部

和群众逃散。政委张寰旭、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英勇牺

牲。

发现经过:在寻访榆山后战斗的过程中,当地民政部门以及杂志社的寻访人

员遇到了当年周家沟村村长、今年已87岁的梁顺太老人,当年是他组织人掩埋

烈士的。老人回忆" 27日,胶东军区一个叫张少华(军区政治部秘书)的同志

找到我说,' 你们把牺牲的同志埋了吧。' 于是,我就叫着村里的人到山上来掩

埋烈士。当时,鬼子离村子不远,他们来了我们就跑,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接着

回来埋,就这样一共埋了4天的时间,才把烈士全部安葬完。" 无名烈士墓地在

村外三里路的半山腰上,总共有八九个坟头,全都隐没在荒草中,坟前没有任何

标记,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

尘封的故事之三:郭城镇突袭

烽火岁月:11月23日晚,十七团八连掩护团直机关和五百多名群众突出

了鬼子的包围圈。27日,他们随团部一起转移到了马石店。当日,团部获悉,

有小股敌军在海阳县的郭城镇宿营。为了给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团首长决心围歼

这股敌人。28日拂晓,八连、九连和特务连抵达郭城。担任主攻任务的八连进

入郭城后,才发现镇内并不只有小股敌人,还有前天夜里刚到达的近千名日军。

他们仍然不顾一切向敌人发起了攻击,鬼子纷纷中弹倒地。但敌人很快从混乱中

醒过神来,对八连实施了反包围。八连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和逐屋争夺

的巷战。全连只有4人冲了出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发现经过:杨年伦是当年郭城突袭的4位幸存者之一,离休前是某军副军长。

他从《老干部之家》上得知找到了榆山后战斗烈士墓的消息后,希望寻访人员能

帮他找一找郭城战斗的烈士墓。他说:" 我想在有生之年到烈士墓前去给老战友

们鞠个躬。" 寻访人员在当地找到了3位80岁左右的老同志,他们是60年前

那场惨烈战斗的见证人。

78岁的于云芳老人说:" 那场战斗太惨了。咱们的战士主要牺牲在镇东北

角郭城一村那个地方,炕上有,地上有,胡同里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牺牲了的同

志。我们在镇东边挖了几个大坑,一个坑埋十八个烈士,那时没有条件,怎么办?

唉……" 烈士合葬墓在镇东三公里的山上,荒草中,有六个低矮的土坟,在坟前

矗立着一块不到两米高的石碑。碑上刻" 抗日英雄民族之光" 几个大字,这是1

945年" 五一" 国际劳动节时,胶东军区的一个兵工厂全体工人为烈士立的碑。

尘封的故事之四:马石山东麓战斗

烽火岁月:当" 马石山十勇士" 与敌人展开艰苦搏斗的时候,在马石山东麓

还有两支参战部队。

一个是十七团的七连。11月23日夜,七连突围行至马石山以东的一条山

沟时,遇到数百名走投无路的群众,他们恳求部队带着大家走。虽然形势危急,

但七连的指战员们没有犹豫,立即组织群众分散突围。在数百名群众终于得以脱

险后,天色已放亮,日军发现了七连,并以重兵发起围攻。最后,除6名战士负

伤被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被救群众得知这一消息,无不放声痛哭。

另一个分队是十六团三连的一排。一排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

马石山北麓与数百名群众会合,一排的二十多名战士和几个民兵,掩护着第一批

群众向东突围,获得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和群众一块撤离,而是义无反顾地再次

返回包围圈,组织第二批、第三批群众突围,直至天亮被敌人发现。激战中,一

排全体指战员都牺牲在主峰的悬崖峭壁上。

发现经过:自寻找榆山后战斗烈士开始,寻访人员历时一年多,已经找到了

多处在1942年胶东" 扫荡" 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集体掩埋地,但仍有一些集体

战死的烈士没有找到。今年暑假期间,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了一支" 寻找1942

年胶东反扫荡战斗烈士"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踏上了这片土地。

从7月15日至21日,大学生志愿者们在乳山市口子村和上石棚村又发现

了两处烈士墓。这两部分烈士,大多被群众就地掩埋,或葬在自家的祖坟里。

上石棚村81岁的李大勇老人向同学们介绍:" (1942年11月)鬼子

扫荡时,马石山上一个排的八路军牺牲了,是我组织人去埋的。烈士的尸体都被

日本鬼子烧焦了。" 口子村78岁的姜福喜老人见到大学生们后反复说:" 你们

是好孩子,口子村的烈士从来没有人问过,你们是第一个。烈士为老百姓流了血

又搭上了生命,咱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呀!"

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设计的胶东无名抗日烈士纪念碑将于12月6日(20

02年)在海阳市内山峰上正式落成,散落在各处的烈士遗骨将迁至纪念碑下的

地宫内重新安葬。

该内容由条顿骑士团在 2004-2-6 10:07:54编辑过

tt_33 发表时间: 2004-2-6 10:56:42??编辑??引用回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 续01 looklook 字3593 2005-03-28 12:44:18

      • 续02 looklook 字13174 2005-03-28 12:43:55

      • 续03 looklook 字23956 2005-03-28 12:42:34

      • 续04 O

      • 续05 looklook 字8847 2005-03-28 12:41:09

      • 续06 looklook 字4267 2005-03-28 12:39:27

      • 续1 looklook 字2462 2005-03-28 12:38:34

      • 续2 looklook 字6671 2005-03-28 12:38:07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