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狮之舞——唐蕃英雄记【壹】 -- 京华烟云AMIP

共:💬184 🌺18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英雄序曲:两君王》之《1、赤松赞与李世民》

《龙狮之舞——唐蕃争霸英雄记》之《一、英雄序曲:两君王》

 

1、赤松赞与李世民

 

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可怕的“吐蕃”其实并非妖魔鬼怪,而是古代藏族人在青藏高原建立的一个奴隶制王朝,其存在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原的唐朝,而入侵松州的吐蕃人的领袖即那个名字奇特的“弃宗弄赞”,其实就是后世家喻户晓的松赞干布。

研究者考证,松赞干布的真正名号是“赤松赞”,或者说他的名字其实叫做“松赞”,因为“赤“是吐蕃王名字的惯用敬词,代表“宝座”,而“干布”则是吐蕃臣民为其上的尊号,具体含义后面再讲。赤松赞,这个在藏语中读做“Khri srong rtsan”的词组,在汉语中便被唐人译为“弃宗弄赞”,从而导致了后来的人们翻遍记录那段历史的中原古代史书,根本找不到“松赞干布”的存在。

松赞干布出身于世代统治吐蕃的悉补野家族,他是吐蕃王(藏语古称‘赞普’)囊日松赞的长子,其祖先据说是神灵的后代,受天命降临在现在西藏的山南地区,从而在当地建立了吐蕃王国。另外,根据现代在敦煌发现的一份吐蕃时期留下的历史文书记载,他很可能有一个叫做赞松的弟弟。

在松赞干布的幼年,其父王囊日松赞四处征伐,已经占领了西藏大部分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但由于连年穷兵黩武搞得民不聊生,最后终于被忍无可忍的臣下们毒死。随着国王已被谋杀的消息传出,前期已被囊日松赞征服或部分征服或是吐蕃盟友的象雄(今西藏阿里即克什米尔地区)、苏毗(具体在哪儿目前仍众说纷纭)、塔波(今西藏加查县和朗县)、工布(今西藏林芝)、尼洋波(今尼洋河流域)等地公开起事,吐蕃随之烽火燎原,到处都有反叛者揭竿而起,国内局势一片混乱,刚刚兴起的王朝转瞬间摇摇欲坠。

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还是孩子的松赞干布太子即位,并马上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果断与狠辣,他迅速纠集仍忠于王室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雳手段对付谋杀者,一出手就毫不留情,直至将其全家斩尽杀绝——按照敦煌保存的那份吐蕃历史文书的说法:“王子松赞幼年亲政,先对进毒为首者断然尽行斩灭,令其绝嗣。”就这样,在少年赤松赞的铁腕之下,吐蕃骑兵的铁蹄踏遍雪域,各地反叛均遭到镇压。

还要再提一句的是,松赞干布即位后,他的弟弟赞松很快就神秘地消失了,敦煌保存的那份吐蕃历史文书中再也没有过出现这个名字,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什么宫廷阴谋,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资料,只能姑且存疑。

总之,通过软硬两手的灵活使用,年轻的松赞干布逐渐稳定了局面,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果断的判断力,加之他很可能从少年起就亲自参与征战,真可谓是文武全才。因此即便是依据后来已与吐蕃成为敌国的唐人史料编写的两唐书,对这位年轻的吐蕃王者也不乏赞美之声,比如《旧唐书》说他尽管弱冠之年就继承王位,但性情非常骁勇英武,心中充满雄才大略;《新唐书》则说他“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马、牦牛,驰刺之以为乐。”

松赞干布的具体出生年份是个著名的历史之谜,后世学者们为此一直争论不休。按照传统的藏历纪年,许多西藏古代史书都记载他生于牛年,死于狗年,但具体是哪一个牛年和狗年则众说纷纭——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它与中原的农历相仿,也采用类似结合天干地支区分的记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个天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因此每十二年就会出现同样的生肖。多数研究者认为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的藏历火牛年,死于公元650年的藏历铁狗年,按照这种说法,其享年只有短短的三十四岁。

但这三十四年的生命,对一位英雄来说已经足够了,伟业的建立并不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父王死的时候,松赞干布只有十三岁,此后二十年里,他将一个西藏腹地的区域小国,发展成为让如日中天的大唐都无法小视的真正王朝。尽管传说在他之前吐蕃已有过三十一位或三十二位先王,但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松赞干布才是吐蕃王朝真正的创建者。

关于“吐蕃”这个词,许多研究者认为它很可能来自于突厥语。

古代藏族人自称为“蕃”,关于“蕃”的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而“吐”这个字是什么时候加上来的,也已经很难说清楚,但起码从唐朝起,这个称呼已大量见诸汉文史籍了。

唐朝初年,横亘在东方大唐和西方吐蕃之间的,是强大的突厥汗国。一些学者考证认为,突厥人将这个青藏高原新崛起的国家称做“Tüpüt”,这个称呼传到东边的汉地,便被音译为“吐蕃”,也有人认为“吐蕃”是这个国家后来所自称的“大蕃”的意译,还有人认为它来自于大食(即阿拉伯)语,究竟真相如何现在已很难考证。

很可能创造了“吐蕃”这个词汇的突厥汗国,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强权,隋末许多意图问鼎天下的反王烟尘们都或自愿或被迫地向可汗称臣,其中就包括唐朝的那个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他在太原起兵后,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不得不向东突厥可汗纳贡献媚,并且在给可汗的信中善解人意地使用了下级对上级的文书格式“启”,而放弃了用更平等一些的“书”。

需要说明的是,当年在盖世枭雄隋文帝的阴谋挑拨下,突厥汗国早已内讧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靠近吐蕃的是称霸现在新疆中亚的西突厥,而接壤唐朝的则是雄据现在蒙古高原的东突厥,这两个同源的汗国彼此之间相互厌恶,极不和谐。

公元626年,趁着玄武门之变后唐朝人心不稳的形势,东突厥大举入侵,竟然一直打到帝国的都城长安。新登基的唐朝皇帝李世民于是不得不亲自率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位大臣,自己骑着马来到长安城边渭水上的便桥上,与对方最高首领颉利可汗会面。

史载,李家二郎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英主,他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身后长安有限的防卫力量,以答应增加进贡财物为诱惑,忽悠得短视的颉利可汗同意撤军,双方于是杀白马盟誓,这就是有名的“白马之盟”。

尽管后世如何渲染太宗皇帝近乎单刀赴会般的勇气与胆识,但在承认他确实具有这些优点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面对着如狼似虎的突厥铁骑,李二郎提出的最理直气壮的质问,也不过是“我们给你们的贡品从来没有缺斤短两,你们凭什么不讲信用打过来?”其无可奈何让人痛心,而当时太宗皇帝心中的屈辱,恐怕无法言表。

与大唐和东突厥的紧张关系不同,吐蕃与同样强大西突厥那时候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在西藏本土与西突厥统治的葱岭之间,是广袤的阿里高原,这片土地在当时属于一个叫做象雄的王国,在古代汉文史籍中,这个国家通常被称为羊同,汉文史书中说:“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对照一下藏文史书所载:“象雄与上部克什米尔相连,北接于阗雪山及松巴黄牛部之静雪,南抵印度和尼泊尔。”二者基本一致。

象雄在松赞干布父王囊日松赞时与吐蕃建立了姻亲关系,但等到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本土的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即俗称的“卫藏”地方,本处边远地带的亲戚象雄,便进入了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的视野。

根据敦煌保存的另一份吐蕃文献记载,对于征服这样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松赞干布相当谨慎,出兵前有过精密的筹划,吐蕃各位著名大臣均参与其事,吐蕃军队在松赞干布的亲自统帅下,费时三年,终于在公元644年打败象雄,杀死了象雄王李弥夏。象雄王国的历史就此结束,而吐蕃的领地已扩张到了克什米尔东部一带,并为其以后争雄于中亚打下了基础。

象雄之役,是松赞干布在本土上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兼并战争。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总结这段厉史时说:“此王之时,出兵象雄,统其国政,破象雄王李弥夏之政权,收编象雄一切部众为庶民。”

至此,西藏本土归于一统,但吐蕃征服的铁蹄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它如果继续扩张领土,就势必与青海的吐谷浑汗国甚至中亚及蒙古高原强大的突厥汗国发生冲突。刚刚崛起的吐蕃王朝,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古老年代,松赞干布并不一定知道,就在其统一西藏的过程中,东亚及中亚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大的东突厥汗国此时已不复存在,曾经辉煌的吐谷浑汗国也正在节节败退,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那个当初在他们看来不堪一击的中原王朝——唐帝国。

这个帝国的君主将拥有一个新的称号:天可汗。对于这位伟大的皇帝,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在其名著《草原帝国》中如此评价:“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他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

他,就是前面那位忍受了“白马之盟”屈辱的李二郎,唐朝的太宗皇帝。

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正在到来。

*******************************************

京华烟云,A Moment In Peking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Tags): #松赞干布(大圆)#李世民(大圆)#东突厥(大圆)#松赞干布#西藏#吐蕃#唐#李世民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foureyes,老醋花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