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共:💬498 🌺4517 🌵2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3年是恢复到54年而不是56年

65年才恢复到以前的最高水平,你不要混淆.

水利搞得好,我从没有否认.但是我认为搞好水利跟是否成立人民公社无关,只不过恰好这段时间中央在抓这件事而已.

比如文革期间大型水库建了73座,而1956年-1965年建了210座,按你的逻辑就是文革不如文革前十年罗,这点你敢承认吗?

至于小农经济是否发展水利,按你的说法在大集体前那就是没有水利工程了,郑国渠什么的都是浮云了,大运河是幻想了.兴修水利主要是看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下面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如何能影响到国家大事的决策?

我认为,中国兴修水利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组织能力.至于是以公社形式还是以民工淮海大支前的形式这不是重点.你小时候不知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关于十三陵水库的.

1958年1月21日,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破土动工。最初,参加建设的人员有昌平民工8000余人和义务劳动大军约2000人,共1万余人。他们自带行李、粮食和炊具,从四面八方来到工地。当时正逢天寒地冻,又缺乏施工经验,加之施工机械少、单凭人工运土上坝工效不高,虽然干部、民工劳动热情高涨,但施工进度缓慢。3月29日下午,周恩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视察,听取关于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向指挥部负责同志转告毛泽东的话:改良工具是技术革命的萌芽,推荐安徽用车子推土的办法,比肩挑好。

  为赶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筑坝任务,北京市委决定发动全市工、农、兵、学、商各方面力量参加义务劳动,共建十三陵水库。此后参加水库施工劳动的人数日渐增多,至5月,每昼夜达10万人。在这支劳动大军中,人民解放军是施工的骨干和主力。为适应工地建设需要,总指挥由解放军罗文坊少将担任,北京市农委书记赵凡担任政委。参加劳动的全体人员日夜奋战,积极改良工具,改善施工条件,改进操作方法,大搞技术革新,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这些跟公社有关系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