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巴基斯坦局势(1) -- 井底望天

共:💬338 🌺3343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初导火索是偶然的,但是后来就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

按照从网络搜集来的事件的分析,突尼斯的小贩自焚引起民众抗议导致总统下台,这本来是一个偶然事件引起的另一个偶然事件,突尼斯总统在外界还没来得及反应更没来得及插手的情况下,就宣布下台了,“茉莉花革命”取得意外成功。

后来蔓延到埃及,就不是单纯的偶然了。原本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是亲美国的,但是他也并不完全是一心一意为美国人利益服务。最近两年更是玩起了阳奉阴违的把戏,竟然敢放运载伊朗军火的船过苏伊士运河而报称说没发现异常。所以美国暗地里还是培养了一批“民主派”的青年人,打算找合适的机会发动,给穆巴拉克压力,让他更加唯美国之命是从。这也是美国在各个国家培植反对派的一贯伎俩,所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吗。就连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美国那些大财团都知道两面下注,两个党都支持。所以某国当权者亲美并不是美国不培养反对派的足够理由,有反对派在手,如果当权者让美国人不满意,美国就可以随时换人。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意外成功之后,美国暗中培养的埃及“民主派”就发动了。这次发动未必是美国授意的,很可能美国只是培养了这批人,但是想要等待时机再发动。可是这批人却没有等待美国的指令,而自作主张,借了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成功的东风,自己出来组织人员上街游行反对埃及穆巴拉克政府。

到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并没有特别插手,甚至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他们所做的,就是希望借这个机会把茉莉花革命的火种,引导到中国,伊朗等国,所以才有美国大使在北京现场被抓现行的事情。而伊朗则是组织更多人参加反游行示威,让大家看到伊朗真正的民意。所以试了几次无果之后,美国也不得不放弃了祸水东引的努力。

可是随着时间的拖延,埃及的局势这时候已经控制不住了,美国虽然开始插手,但是在最后关头,还是抛弃了穆巴拉克。而发动茉莉花革命的年轻人,并没有能够进入政府。埃及政权掌握在没有了穆巴拉克的军政府手里了。而这个军政府,并不像穆巴拉克那么亲美,所以马上就打开了通往加沙地带的埃及通道,支援巴勒斯坦,这样就给以色列和美国制造了更多麻烦。

茉莉花革命的火种,在此期间早就蔓延到了北非中东很多其它国家,包括利比亚巴林叙利亚沙特等国。美国这时候当然已经开始插手了,特别是巴林还有美国的军事基地,美国更加不能坐视不管。沙特王室的做法是在国内大洒银子,用金钱收买国内人心。同时向巴林派出坦克镇压当地民众的游行。这左手胡萝卜右手大棒的做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主要是沙特王室和五大流氓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没有幕后势力做进一步鼓动的情况下,局势也就平静了。

可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却并不像沙特王室那么会做人。可以说是正好相反,他是把五大流氓都得罪了个遍。虽然最后投降美国,并和欧洲表面上打得火热,但实际上并没有被西方真正接纳为自己的小弟。所以在俄中看来,卡扎菲是投降了西方的,不再是自己的小弟。而西方看来,卡扎菲仍然是个刺头,并没有成为自己的小弟。这样突尼斯和埃及两个亲美的总统下台之后,美国人的呼声就是,亲美的阿里和穆巴拉克下台了,反美的卡扎菲怎么可以不下台呢?于是禁飞区,于是轰炸,于是特种雇佣兵进入,于是卡扎菲悲剧了。

现在北非中东局势仍然在继续发展演变中。其实全球各主要力量都没闲着,不单单是美国深深介入其中,其实欧洲俄罗斯中国伊朗沙特土耳其以色列甚至基地组织,都在上下其手,试图影响和推动局势的发展。

美国的实力就在于,从一件突发的事件中,能够掌控或者引导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或者从各种不利的结局中,找到相比之下最不坏的那种结局加以实现。这就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真正实力的体现。什么时候美国丧失了这种能力,那就不再是全球唯一超级帝国了。现在正在或即将在叙利亚发生的,是对美国实力的一次真正考验。

---------------------------------

说完自己的观点,再转一个别人的视点。作者认为内因,也就是当地的民众和各种内部势力,是比外因更强大的推动力量。

  【理解翻天覆地的 “大中东”风云】

  ------------------------------------------------------

  

   叙利亚有重蹈利比亚覆辙的危险,而伊朗冲击英国大使馆更恶化了中东地区的局势。如何理解不断蔓延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伊斯兰政党在一些国家的政治崛起,成为预测未来的钥匙。但是,这场貌似远离中国的运动恰恰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冲击,同时作为美国在中东扩张战略的一部分,也对中国的地缘安全产生威胁。

  

   人们可以看到,从北非经阿拉伯半岛到波斯湾,这一处于欧洲下腹部的地区,历来是近代帝国主义政策实施的枢纽地区,因此,人们习惯于从各种变异的西方视角来解读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变化,针对本次从突尼斯开始的事件,国内最常见的解读重点都是围绕美国及其欧洲伙伴的意图、作为和政策后果,这一实质上的“后殖民主义”视角忽略导致和推动本次运动的关键因素,即本地区内发的动力,本地人民和各国内部的动力。此种意见还是将当前如此深广的历史运动解释为美欧操纵的局部变化,没有看到美欧面对局势所表现的暧昧与困惑。

  

   从历史的角度看,本地区之前的各国内部政治构架基本是冷战时期的遗留物,这一历史遗产有三个主要方面:其一是战后兴起的阿拉伯复兴运动的遗产,这主要体现为以军人独裁为标志的僭主政治;其二是由于石油政治崛起而带来的国内经济发展及其社会后果,主要特征是基于第一点的分配不公;其三是当地各国政权与美欧西方世界或明或暗的合作关系。毋容讳言,整个20世纪本地区的各国社会虽有不小的现代化进步,但总体性质是压制性的,而由于内部权力话语斗争的激化,日益导致统治者与外部世界的脱节,而民众的不满则日益普遍。冷战结束,美苏对抗体制下的外部支持松懈,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各国内部反抗运动的升级。

  

   本地区最新出现的运动并非美国及其伙伴设计,这是一个立论的基点,因为反抗力量的核心具有浓厚的激进伊斯兰宗教色彩,这在从亨廷顿到本次事件评论的“文明冲突”论调中已有旁证。而根据最新的事件发展,无论是在突尼斯,还是埃及的选举中,激进伊斯兰背景的政党都获得了很大优势,这一局面对于美欧在本地区的重大利益实际上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美国在事件中一系列摇摆政策的根源:面对利益攸关的变化,不得不采取行动,但阿拉伯及伊斯兰民主潜在的反美反西方色彩又使其急迫的干预冲动有所顾虑。

  

   2003年,美国发动了推翻萨达姆的伊拉克战争,而美国政策研究界神秘的“大中东”计划一度也令人谈而色变,但人们更应看到,美国及其盟友在本地区的军事冒险并非“茉莉花”以来的事件直接动力,恰恰相反,这些运动所推翻的恰恰不少是美国在本地区多年的政策基石,其可靠伙伴。埃以和解支持者的穆巴拉克是美国巴以政策的主要维护者,而即令卡扎菲本人,也早已告别过去,脱下了美国地区利益挑战者的面具。而如众所周知的是,像“穆斯林兄弟会”一类拥有强大运动推动力的组织,其强烈的激进伊斯兰宗教色彩很难定义为西方利益的合作者。

  

   如果不带偏见地观察过去数十年来伊斯兰民主的真实过程,人们还会发现,从根本上说,伊斯兰民主,作为对地区对美欧主导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反弹,其一直具有某种反西方的底蕴。远者可以从霍梅尼革命后伊朗与欧美延续到现在的对抗看到证据,近者可以从包括哈马斯崛起在内的诸事项看到根苗。所谓大中东地区既是全球能源供应的关键地区,也是重要的地缘战略枢纽地区,最后,还是不可言明的国际恐怖主义扩散的关键地区,因此,美国及其盟友不会对地区局势袖手旁观,而是竭力希望影响其发展,这是自然而然的,但事变的发展未必可以为美国一手操控,其前途未必符合美国愿景,这也是必须注意的。

  

   明乎以上各节,则人们展望地区未来就有了初步的立场。观察运动后各国国内力量的主体,我们看到,塑造未来的手并非单一,而是前所未有的内部力量的崛起。简而言之,可以说三种力量及其互动结果将决定变动中各国的未来:中产阶级、底层民众与军官团。

  

   理解翻天覆地的“大中东”风云

  

   作为前殖民地区,在殖民前时代的政治与制度遗产稀少,而殖民者带来和遗留的现代市民社会与其形式上欧美化的制度体系,即使在军人僭主时代,也在发挥作用,已成为当地社会的新传统,作为此次运动诉求对象的法律公正及选举政治,都可以看作这一力量的体现,其背后则是比较现代化的中产阶级人群。但这一群体的力量还是相对弱小的,而真正强大的是军官团和底层民众的力量,前者历来拥有监护社会发展,甚至左右进程的力量,而后者则是本次运动的真正着力点,也构成普遍的社会觉醒的主体。

  

   中产阶级赋予运动以普世和合理的价值导向,以及国体和政体的正当性,而底层民众在宗教信仰与组织化力量的领导下,则拥有决定动乱还是稳定的能力,军官团的力量受到了削弱,但不可忽视,他们仍是内外都要争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考虑到本地区过去漫长的强人政治的传统,无论从推进稳定,还是从推动良性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们都将继续扮演关键性的社会角色。

  

   为了获取历史变革的利益,参与者不仅按照自己的观念与利益影响事变,也在为适应角色而改变自己,所以,伊斯兰民众、本地区中产阶级或军官团都在运动中对过去的定位有所改变,同时,美欧等外部力量也在努力寻找参与本地区未来的新观念和政策途径。虽然未来尚不能预言,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不论什么力量,要获得未来,则必须兼顾内部汹涌的觉醒民众与外部虎视眈眈的美欧力量,因此,某种内外的妥协政治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主义选项,因此,对地区动荡的过度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 (作者为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通宝推:broo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