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展望2012 -- 井底望天

共:💬82 🌺663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很不赞同

英语之所以是世界主流语言,这是霸权的体现,当这种霸权动摇之后,其在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同样会削弱(但不是同步削弱)。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说,如果在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领域采取更为主动的态度,对参与国际竞争是有利的。第三世界普遍欢迎孔子学院落地,而在西方国家,比如在美国,孔子学院的发展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疑虑。西方人对自己霸权遭受的挑战是很敏锐的。所谓“沟通世界最好的办法,是中国人都去学英语,而绝不是鼓励外国人来学中文”,等于是完全臣服于西方霸权。这样的话,放在河殇大行其道的年代没什么问题,现在冒出来很有些穿越感。

事实上,现在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开始出现一个趋势,就是利用同传,让不谙英文的中国学者能够用自己的母语畅所欲言。绝大多数思想者都是用自己的母语思考和写作,这样才最敏锐最有创造力。而中文和英文分属两个语系,中国人连学到第二母语水平都很困难。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宇文所安讲过,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以中文和英文为两种主要语言。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以及很多国家开始把中文课引入中小学教育的情况,是和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趋势相应的。如果不执着于这种G2的世界图景,同时又有点技术想像力的话,那么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发展,实际有一天会让全世界各种语言,最起码是使用各大语种的人(当然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逐渐推到各小语种也是情理中事)彼此之间能够自说自话而又各明其义。

至于学校教育里面倒是应该常设外语课,但应当逐渐从单一的英语过渡到多语种。学习外语除了语言上的收获之外,还迫使一个人开眼看世界,但当整个教育体系把促使学生开眼看世界、培育天下胸怀作为目标时,这个世界应该是全面的、丰富的、多元的。提到开国领导人的外语能力,那就恰恰不局限于英文,俄文、日文、法文都有。英文固然是世界主流语言,但局限性也是大大存在的,在欧洲、日本、拉美及其他很多地方都吃不开。这一点认识不清楚,就难免会犯密云县县长要建“只能讲英语的欧洲风情小镇”的笑话。

通宝推:青衣江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