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货币和本位金制度 -- 任爱杰

共:💬15 🌺9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闲聊】货币和本位金制度

货币是什么?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定义是“一般等价物”或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从货币的起源上来说,这个定义是不错的。古代以物易物的商业只能在小范围内实行。生产扩大了,交易规模扩大了,交易的地域扩大了,“以物易物”就行不大通了。于是货币就产生了。

在古代,货币又是必须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商品。归根到底,古代货币是能用的东西。例如金银能够做器皿,铜可以做各类器具,甚至贝壳也能做为首饰。

货币必须是容易保存的,这样就不会出现经过长途运输或长时间储藏,发现货币损毁的结果。

货币必须是容易携带的。用一只鸡换一只鸭容易,用一百只鸡换一头牛可没那么容易。

货币又是必须能容易分割的。这样容易计算价值。

最后,作为流通的货币既不能是极为稀有的宝石之类,也不能是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太少的话不敷使用,太多的话就没有需求了。也就是说货币必须有稀缺性,但又不能过于稀缺。

所以大多数的古代人最终都选择某种金属作为货币也就不稀奇了。

其实即使到了现代,商业交易仍然是可以“以物易物”的。例如中国直到改革开放后很久,由于缺乏外汇,很多对外贸易还是用双边或多边“以物易物”形式开展的。

那么既然现代都可以“以物易物”,而古代尤其是中古之后“以物易物”就不再是主流交易手段了呢?

这其实和信息获取能力和物品的保存能力有关。举例来说,中国以前和苏联贸易,拿五十万吨水果换五十万吨石油。这类交易是不用双方亲自到场的。中国的外贸部下属公司和苏联的对口部门之间来回几个电报,电传,电话就解决了。现代又有保鲜集装箱,装箱后不论海运、陆运、还是空运都能保证水果运到目的地时还是新鲜的。

而在古代,既没有即时通信工具,又没有快捷的运输工具,更没有完善的保存措施,那么上述的“以物易物”就很难实现。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中国古代的边境贸易,甚至是国家级别的边贸,都大多采取这类易货方式。其原因,一是货物品种固定而单一。二是中央帝国要防止铜、铁等战略金属流入敌国。

到了中古时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业蓬勃发展,货币作为商品的属性逐步减退。虽然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把钱币铸成器皿或反之的行为,但从主流上来说,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干把十万贯铜钱铸成大鼎之类的事。

随着货币的商品属性逐步减退,“一般等价物”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而随着商业的发展,交易的数额越来越大,对货币便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便催生了纸币。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第一次完全抛弃了货币的商品属性,而转为强调货币的等价性,便携性和保存性。

然而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前面说过,货币必须要有一定的稀缺性。相对于金银铜铁,纸币谁都能印,其稀缺性和狗尾巴花类似。那么如何保证纸币的稀缺性呢?

古人于是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本位制。不论是金银本位也好,中国古代的铜本位也好,其要件是“兑换承诺”-- 即纸币能够从其发行机构中兑换到与面值相等的本位金属。

在实践中,本位制度的“兑换承诺”迅速就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承诺。为什么呢?直接原因是因为货币发行的乘数效应。

关于乘数效应是啥,大家可以查详细的解释。简单的说法当发行一百的货币,银行贷了八十给甲,甲把贷款存入银行,银行把这八十中的六十四贷给乙,乙又存入银行,银行再把其存款的百分之八十贷给丙。。。

如此循环往复,最后银行账面上的钱将是100+80+64+51.2+...

解这个数列的值是500,其实就是100*(1/0.2)=500

这时候出来的问题就是在市面上流通的纸币其实只有100,对应100的本位金。但账面上却有500的货币。这时如果所有的存户都要求提取本位金。那么银行就只好关门大吉了。

这个不可能实现的“兑换承诺”是任何本位金制度的致命伤。所以到最后,大多数国家都抛弃了本位金制度,或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本位金制度,实际上却是不能兑换的。

那么如果纸币持有者一定要兑换怎么办呢?这时候国家就出现了。国家的作用就是保证纸币的发行。国家或用信用担保,或者用暴力强制,总之没有国家的直接或间接支持,纸币是无法顺利发行的。

要保证纸币的大范围发行,并不被伪钞冲垮,就必须有政府的暴力支持。所以一国的纸币,不论是类似西方的起源于银行本票,还是像中国一样起源于“交子”,最终都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强制发行,并由国家来控制发行量。

也就是说,纸币的稀缺性或曰信用度最终都是由国家来保证的。

然而即使是用纸币,还有个流通量的问题。前面说过,发行了一百的纸币,最低准备金率是20%的话,最终会有500的货币,但市面上仍然只有100的纸币。如果大家都来取纸币的话,赶印纸币也有些来不及。

而纸币虽然相比于金银更易携带,但还是有个体积问题的。而为了防伪,纸币面额一般都不会很大。对纸币进行补充的则是各类金融工具和票据。

在使用票据的过程中,尤其是信息技术进步到能实时查看个人账号的时候,货币作为实体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

钱是一般等价物。这个等价物可以是黄金白银铜钱,也可以是纸币或信用点。在现代社会,等价物已经退缩为一个概念。只要大家都信任用某种东西能够换到所需要的商品,不论这种东西是实实在在的黄金,还是银行电脑里的几个数字,这个东西就可以被当作钱来使用。

但是,一国的货币价值最终还是要看这国的货币能够换到多少实际商品。

一国货币的投放量和其经济总量成正比。如果投放过多,则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就是通货紧缩。

这里唯一的例外是美国。美国作为世界性流通货币的发行国,获得了用一堆绿纸来换取别国资源的权力。然而,这么做的前提是别国始终相信用这堆绿纸随时能够换回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里也包括了随时换回美国生产的商品。

然而美国却年年入超,也就是说,它生产不出足够的产品和别国交换。那么为什么别国还要用美元呢?

原因无他,美国的军事实力强大而已,能够迫使全世界用美元而已。如果谁敢不用美元,美国会打到他用。

说白了,和前面说过的发行纸币一样,美元的地位是靠有组织的暴力来支撑的。一旦这个暴力基础不存在了,那么美元就会沦落到连擦屁股都嫌硬的境地。

通宝推:猪头大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