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失败的《色戒》 -- see100

共:💬60 🌺181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试着回答你的问题

说实话,我真的很难看完你的帖子。不过还是勉力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你回帖里所述的恰恰说明了我的例子是个正确的指向,你找到了片中几个我推崇的场景。如果你觉得我用国外的例子,伤了你的自尊心,我很抱歉。(我觉得被伤害的不是自尊,真的。我是觉得很可怜,因为你不得不用美帝文化炮弹来攻击一部中国的影片。请问你脑海里就真的想不出一个中国的例子来使用了吗?这是我一看你的回帖就激动的主要原因。)来如果你能找到把服装元素运用得鲜明和干净如《美》的国产片,请告诉我,我会很感谢你。(对不起,我不爱看好莱坞片子)如果《钗》是这样干干净净地走下来的,我不会太病诟,我会更同情张导(原因见下面两段)。但是观片下来,如果抛去南京大屠杀这一背景给中国观众强烈的心理暗示和情绪准备,你是否真能看清影片的人物?(我能,我反而奇怪你不能。)钗们生活中的放浪严重冲击了后面人物侠义行为的可信度。(你觉得这个放浪很严重,但我觉得很合理。说难听一点,如果她们干干净净生活过着朴素的新生活。日本还能打到南京吗?按你们的理论,她们的放浪生活不正说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化吗?)这只是一个张导沉溺于自己展现女性美的能力而画蛇添足的又一个例子。这是我提何为美的原因之一。秦淮小曲很美,但它还是青楼职业的标签,在钗们慷慨赴死以后,还要固执地给她们的灵魂贴这个标签,你是否觉得合适?(你看到是妓女的标签,我看到的未毁于战争前的南京的美丽。作为一部以普及南京大屠杀为母的的片子,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如果是你想的那种目的,编剧完全可以放一首更又颜色的歌在这里)这是我提何为美的原因之二。如果你看过电影《子夜》《日出》,你还会觉得在那个年代钗们的走秀是美的东西吗?(回答,我知道这两部作品,但没有看过。而且我相信,大部分和我同龄以及比我更小的观众也没有看过。更不要说外国佬,相信他们看过的更少。这正是我批评你们左得脱离群众的原因,你觉得你重复着“你去看看建国前那些左派作品”这种话能够让更多人接近你们的立场,还是嘲笑你们是一群被洗脑的左愤哩????你们真不觉得你们和旧知识分子一样的自命清高?)这种美是取悦嫖客的,是畜牲喜欢的,是一部正常的作品中要坚决鄙视的。(拜托,别老搬上个世纪的宣传词来了。想想看,除了你的同路人和我这种立场偏左的人,谁愿意听?)《钗》中这种标签的滥用,模糊了片中你所述情节想表达的意思,从某种角度讲,它侮辱了钗们的人格和观众。说得难听点,用十八摸做结尾也是符合影片中这种混乱电影语言的,只不过有高级和低级之分罢了。(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我用《美》举例的原因,就是因为该片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作了正确的选择,这是纯技术上的讨论,请不要做过度的判读

说到洋大人,我可比你警惕多了。影片中的西方文化标签,教堂,神父和救赎,显然在你来说不是问题。(如果这是一部只拍给国内观众看的片子,我会同意你的意见。但考虑到这部片子的受众,我认为这处理很合理)但这恰恰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问题,而且很遗憾这是影片的主线。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在西式教堂,在那里造就了人性的救赎,对这个场景下发生这样的故事,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没有一点郁闷吗?(这调子~我目前只在一个基督教神棍的影评中看到。真没想到左愤和基督神棍居然是知音。我看大部分观众看到的都是这是对西方基督教的讽刺,神父被炸上天了。鬼子肆无忌惮砍了红十字旗不说,在上帝眼睛下就要强奸幼女。)如果你看过原著,你会更加郁闷,钗们在教堂里自我救赎,你会想到连钗们都能被上帝感化。(你替我感动了一把啊。看来你果然和基督神棍是知音。)这时候,我的问题就来了:南京屠城时的钗们和弃城而逃的达官贵人姨太太们以及隔岸观火的洋大人比,谁更需要人性的救赎?(没看懂你在困惑什么。或者我这么回答你吧,在我眼中,以宋美龄为代表的某些人在地狱中的位置只比日本人高一个肩膀。)张导歪打正着(加入美国混混的戏份)的修改,作为张导的同情者,我觉得影片或许可以理解成一个美国混混因为钗们的义举得到了救赎。但是,基于原著这种基调做出的修修补补对影片能有多大帮助呢?这就是我说张导走眼的原因。如果张导真改的话,这个故事至少应该发生在安全区,而不是教堂。我们不需要上帝的救赎,不需要洋大人,这也许是环球时报提醒观众在南京屠城中救助难民没有美国人什么事情的话外音了。

引申一下,在人性这一普遍意义的探讨上,用妓女这个职业作为题材创作电影是很困难的,人们会问,面对空前的战争灾难,同为女人,命运会有所不同吗?所以《钗》用救孩子作为修补。作为女性创作的女性小说煽情也许还说得过去,但对身为男人的张导就麻烦了。不要忘了,南京屠城的苦难是男人们的懦弱产生的,张导的修补是用穿越式的男人的英勇来平衡,结果落了个笑话。(对于熟悉那段历史人,这的确是个笑话。不过作为面向全球的商业电影,我宁可要这个笑话。因为这让中国人的形象显得好看一点。至少让看完这部片子的观众不会认为中国男人是麻木无能任人宰割的绵羊)用南京屠城这样空前的民族灾难来讨巧观众是不严肃的,甚至用逼迫探讨影片的观众和评论站队的做法来掩饰创作者的乏和小心思,是流氓做法。当这样漏洞百出的作品呈现在海外的时候,创作者碰壁事小,如果因为作品的不严谨而引起不了解南京屠城的观众对事件本身的普遍怀疑,说重点那就是罪人.(不知道这怎么就成漏洞百出,改写历史了。除非你能证明,在南京城破那一天,没有一点点中国军队进行了一点零星的抵抗。说白了,那只穿越小队的存在就是瑜儿坟头的花圈。你可以说这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你无法证明这是个零概率事件。更不知这怎么就成了逼观众站队,如果你是觉得收到批评很不爽的话。那我可以说,批评主要不是冲着你来的。而是对你们反应的种种失望。这部片子不管有再多遗憾,但它把国家和民族的概念生动的展现在了银幕上,制造了一个话题。这本来是让很多对民国不熟悉甚至抱有有幻想的人清醒过来的机会,可是活活被你们操弄成一次自打耳光的盛典。你觉得看到一帮只左派对着秦淮河女人屁股品头论足(哪怕你们并没有邪淫的意思)会给不明真相的群众增加好感吗?

顺便问个问题,我这篇回帖中用的台词有哪些电影用过?

前面回答了,我不爱看电影。

通宝推:秦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