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09孙子与左传的一些对比 一 -- 桥上

共:💬8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09孙子与左传的一些对比 二

二 令民与上同意

《孙子兵法》的第二段说的是:“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孙子译注》(p 002)李零(010200)《(始)计第一》),着重强调要“令民与上同意”,而在后面论到胜利的五个因素中,也把“上下同欲者胜”列在第三条(《孙子译注》(p 023)李零(030500)《谋攻第三》)。但请注意,这里说的“民”,是“可与之死,可与之生”的“民”,所以这种“民”恐怕不仅是老百姓,而且同时也是士兵。

而在《左传》中,也多次提到了这种“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那一段,还收在了《古文观止》中,如下:(曹刿)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犠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庄十年传》(p 0182)(03100101)),其中显示,当时开战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民”的意向。与之相似的还有《昭十九年传》:楚人城州来。沈尹戌曰:“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请伐之。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能无败乎?”侍者曰:“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谓抚之矣。”戌曰:“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雠。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p 1404)(10190901)),以及《哀元年传》: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菑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讎,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p 1608)(12010601))。这几段都是说如果不能好好地对待“民”,必将在战争中失败。但是,这里的“民”恐怕也同时是士兵。《左传》中说到的“民”同时也是士兵,可见下面几处例证:《僖二十七年传》: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p 0444)(05270401)),这里的“民”,是出征的“民”,只能是士兵;还有《僖二十七年传》: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徵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穀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p 0447)(05270403)),以及《庄二十七年传》: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禦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p 0236)(03270501)),这后两段里要“用”的“民”,也是用为士兵的。所以在《左传》当时,“民”也都是士兵。

这样看来,“民”的因素在当时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们今日所习见的人民的支持决定战争胜败,而是因为当时的军队很多都不是专业的军队,其士兵都是临时征集起来的“民”,所以所谓“民”意其实直接就是军队的士气,而那些人说要好好地对待“民”,其实说的是要好好对待士兵。

由于“令民与上同意”或“上下同欲”如此重要,在《孙子兵法》中还分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孙子译注》(p 070)李零(100200)《地形第十》),还列出了很多处理将领与士兵关系的办法。有些办法与《左传》中叙述的比较接近,都是说要好好对待士兵,例如,《行军第九》有:“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孙子译注》(p 066)李零(090300)),《地形第十》有:“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孙子译注》(p 071)李零(100400));有些办法则与《左传》中叙述的那些大不一样,这类说法都集中在《九地第十一》中,有:“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孙子译注》(p 077)李零(110400)),又有:“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孙子译注》(p 077)李零(110500)),还有:“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孙子译注》(p 080)李零(110600)),还有:“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孙子译注》(p 084)李零(111200)),这些说法权谋意味很重,老惦着把士兵蒙到战场上去,与《左传》中的情景不大一样,也许反映了士兵成分及军队编成的变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