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公私”概念出发理解中国和西方 -- 慧诚

共:💬54 🌺1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公的哲学基础之三(一与公的关系)

一的重要特点就是整体性。中华文明对一的追寻与对整体性的追寻是同构的。因此,在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理所当然地把人分为“自由民”和“奴隶”的时候,《礼记》就已经勾画了一个整体合一的“大同世界”。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其实这两句红色的话说明中国古代儒家的政治理念:天下为公是理想,是根本的伦理要求;而有礼有节是现实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而且前者也是后者合法性的来源。

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也就是“我”与世界不分的状态,这种合众为一就是所谓“公”;私就是把自己从这个“公”里面分立出来,把我与人人对立起来,就是私。

天下为公当然很好,但是这种理想在尧舜之后就无法实现,于是就只能通过“礼”在公私之间进行调合,确保社会不因私欲膨胀而崩溃。所以: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处,有两个重要的观念:1是哲学上返回“一”的本源;2是政治上“无我无私”的天下为公理想。这两个终极理想所共通的是对“我”的分裂状态的修复和还原。因此,“公”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般的、普通的伦理规范,而且是深入人生最基本问题的终极要求。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公”对于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通宝推:或与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