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试论公平与发展 -- 冷酷的哲学

共:💬38 🌺29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国企是遏制恶性私人垄断的利器--兼论国企和房价

请不要攻击国有企业,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定住中国房地产价格狂飙的野马

目前,在中国的各种所谓的主流媒体上,对国企的“垄断”的攻击可谓不绝于耳,似乎国企是一个罪恶的渊说,是中国问题的总根源

但是,对攻击国企垄断的人,我可以提出一个完全的反调,那就是国企的避免私企恶性垄断的最得力的方面军,要打击私企的恶性垄断,打击私企追求私人资本的最大化,却让整个社会利益最小化的冲动,国企在市场上的行动,是最为有效的。

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私人拥有与社会化大生产构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化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俄罗斯在中国等国家成功了以后,人们实施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公有化,但是人们发现了一个马克思所没有预见到的问题,就是纯粹国有企业的运营的僵化,人们不得不开始了改革的步伐。

事物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是不是纯公有体系的经济的僵化就意味着国企不应该存在,或者仅仅只能在最小的范围内存在?

马克思所判断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拥有之间的矛盾是否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当我们目睹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后,我们可以确认生产资料的私人拥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确实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我们运用马克思的观点方法来分析美国的金融危机,很显然金融服务也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那么次贷危机为什么爆发?

实际上华尔街里面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很聪明的,他们并非不清楚他们的鼓吹消费者买房,因为买房的人越来越多,结果房价以及次级信用贷款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他们很清楚这样的游戏是有一个限度的,但是他们挺不下来,或者说私人资本的逐利的冲动使他们不愿意停下来。

很多人都清楚这是一场赌博,但是大家都不想自己先停手,于是“金融创新”也就不断的超越了边界,超越得越来越多,最后泡摸破裂了。

在这个过程中,美联畜的私有本性----即美联畜是根据各家大银行的资本的多少而分别属于各家私有大银行的,使得美联储不愿意踩刹车,导致泡沫的规模越来越大。

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来观察中国的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的价格为什么很难降下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房价就是不降,而政府的手稍微松一点,那么房价就猛烈上涨。

所谓房子存在着刚性需求的说法其实是房地产商人的一个忽悠罢了---粮食显然也是刚性需求,没有人可以不吃饭,但是粮食价格可以象房地产那样的猛烈的上涨吗?

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或许也是一个原因,但是显然不是主要的原因,房价上涨的主要部分并非来源于土地成本的上涨。

房价为什么难以下降,而是一有机会就猛烈的上涨,可以认为房地产的资本家之间结成了一个房价要猛烈上涨的价格默契---或者可以认为这是一个隐形的卡特尔,即房地产企业结成了一个隐形的垄断组织---即便是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也相约不降价,要硬扛。

房地产商人有这样的默契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的银行差不多被他们给捏在手里,中国的众多的房地产上游企业捏在他们手里,政府政策持续了不久的时间,房地产上游企业就会出现倒闭潮,在市场的博弈中,仅仅掌握了政策工具的政府不是他们的对手。

但是如果政府手上也有一支市场上的方面军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情况?

如果政府命令国有企业降价,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结果就会是涨价的隐形卡特尔的分崩离析。

房地产企业要维持涨价的默契,实际上就是做给消费者看的,你看房子不会降价,所以赶紧现在就买,买了还可以升值,所以房子的价格怎么涨总有人去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房地产企业企图影响的就是消费者的预期,让消费者产生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预期。

但是如果有国有的房地产企业实行大规模的降价行动,那么消费者的预期就会完全的改变,消费者购买国有的房子越来越多,同时私有企业的房子怎么也卖不出去了。

市场态势因此也就完全改变了。

这仅仅是假设吗?

不,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利用不到20%的公有制房地产企业调控新加坡房价的成功,我们更可以看到解放初,陈云在上海遏制猛烈的物价的投机的成功。

为什么陈云可以让那些轻视共产党的大上海的投机家们不得不停手,关键就是陈云能够调集大量的从其他解放区来的物资低价出售,你要囤积高价卖出?好,我低价卖?你要囤积让老百姓觉得买到物品很困难,所以不得不买高价品,好,我从解放区调来的物资那是非常非常多的,市民会看到这一些,会安心下来的(安心下来的意思即原本让他们恐惧的预期消除了)。

当然,陈云在使用这些手段的时候还耍了上海的投机家们一把,欲擒故纵,先让投机家们高价囤积,先把这些投机家们的资金链给抽紧来,然后突如其来的大量的解放区的物资开始低价售出了,投机家们一下子全傻眼了。

相应的情况完全可以出现在今天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有力的改变消费者的预期,单单依靠金融从紧的举措,由于房地产商人看准了政府的弱点---自己不动,银行也难办,特别是上游企业非常难办,整个经济体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政府不一定就能够扛住他们,所以他们可以结成一个联盟而坚持不降价,而拼命坚持到政府坚持不住的那个时刻,那时,就又是他们开始涨价的“春天”了

如果政府使用了市场上的方面军呢?他们可以卡政府的脖子吗?

是的,你可以不开工,但是我有国有企业啊,你不盖房子,我国有企业可以大量的盖房子啊,我的那么多上游企业没有你的定单,但是还会有国有的房地产企业的定单啊,到底谁怕谁啊?

他们的如意算盘也就落空了,他们将不得不接受现实,不得不放弃依靠房地产发不义之财的美梦---你不是不可以赚钱,但是你不能赚那样的暴利。

这样,国有企业的存在就可以使得房地产由暴利性的畸形行业向正常的行业所转轨。

其次要说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问题:

国有企业真的是天生的低效率?国有企业就没有办法搞好?

企业都是人做的,只要人努力了,就可以把事情作好,就可以把企业搞好?凭什么说,国有企业就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至少有大庆油田,市场经济时期,我们至少有中兴。

如果说国企的资产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工人就不会珍惜,难道私有企业的资产就是工人自己的?

如果说私企普遍的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国有企业实际上就是天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那么在经营的层面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在所有权方面确实有所区别,表现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一般的为政府官员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但是这种官僚主义是可以被遏制的,只要建立更为清晰透明的监督机制就可以;饿。

国有企业的工人可以说比私企的工人更有地位,结果容易造成这些工人管不动,不好管反正老子是主人翁,爱谁谁,但是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可以克服的。

而当这些问题被克服以后,国企的优点--工人的主人翁精神--主动精神就可以发扬出来了,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期权制度给予经理人的主人的感觉一样,国企给每个工人以主人的感觉,更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解释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僵化

1,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经营决策权被剥夺,从而 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企业的主动精神,灵活性

2,缺乏竞争机制。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一直都在走这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世界没有走过的路,凭借他们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成功了,一个成功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模式,一个成功的实施了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的转轨,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模式。

那么当今的中国人,开创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全新的运营模式,难道就是完全不可以的吗?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西方众多企业的式威,而东方众多的经济体,即便是私有企业,也高度的强调社会责任,强调对社会,对员工的尊重,在这个意义上,至少从企业的价值观来说,这些企业的价值观与国有企业相差无几,因此这样的企业能够与整个社会共赢。

回应一下标题,国企和恶性私人垄断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界定恶性私人垄断这个概念的定义

恶性私人垄断与普通的垄断之间的区别在于恶性的,即这样的垄断方式或者说该垄断集团垄断以后的行为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背道而驰,那么这样的垄断就是恶性垄断,恶性垄断的主体是私人企业,那么这样的垄断就是恶性私人垄断。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考察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垄断史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自从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到20世纪以后,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不走上了垄断的道路,这是一个错误的历史抉择吗?

应该说垄断的出现---首先是卡特尔,辛迪加之类的简单垄断,接着是托拉斯,康采恩之类的垄断,然后有儒家资本主义的财阀顺应了生产力发展以后的生产组织的由分散到集中的历史趋势。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至少没有就规模效益这一点展开必要的论述,表现在人们使用通常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规模效益对这一个规律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个分散化的竞争---完全竞争模式最优的与现实经济中垄断比比皆是,并且并购还在不断的发生着的真实完全背离的结论,而规模效益的来源可以说比较复杂,有固定成本被规模所平均以后减小的因素所在,也有规模以后的协同效应的发挥的因素,而当经济体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体内部的各部分的互相协作的要求就越来越大,从而不断的走向了集中,例如生物界由单细胞生物转向多细胞生物,然后向着高等生物进化的不断的过程中,身体的功能组织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最终形成了集中性的几大系统,例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如果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些系统都是进化出来的垄断组织。

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或者说走向垄断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在于垄断者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尽管在很多时候是相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相同,垄断组织之间的博弈如果 满足纳什均衡,即垄断者的行为符合了大众的利益,就越有利于自己,那么这样的垄断显然 不会有问题,问题在于垄断和垄断之间,垄断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并非完全是纳什均衡,即存在垄断者获取自己的利益,从而短期利益大涨,直到最后自己的短期利益也完全损失,例如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当博弈不存在纳什均衡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避免博弈的一方采取破坏整体利益而攫取短期利益的行为的出现,怎么办呢?

一,是可以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这一点在儒家资本主义世界做得还不错

二,是如果第一种手段不行,或者效果有限的话,那么就只有国有企业出面了。

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使得国有企业可以不追求短期利益,而追求全局利益,这样国有企业就可以与追求短期利益不追求全局利益的企业进行斗争,只要国有企业拥有一定的比例,就可以获得一个高效的均衡的结果---例如新加坡用公有企业管控房价,例如陈云用国有收购单位收购来的物资打击上海的投机商人等等。

有了一定份额的国有企业的存在,那么马克思所断言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拥有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由市场上的国有企业与追求恶性垄断的私人企业之间的斗争所解决,当然了,这个社会的形态更应该叫做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相应的,有相当部分的日本人例如盛田昭夫他们就认为日本实施的其实也是社会主义,至少就企业价值观而言两者高度契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