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87>:话说某岛 -- 本嘉明

共:💬257 🌺2051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核大国互砸核弹导致全球废墟这样一个想定,应该起源于美苏大规模装备战略和战术核武器的时期,在数字意义上出现了对每一个人类定居点实施核轰炸的可能性。当时这个可能性的确有着残酷的现实意义,因为美苏双方都公开宣称、威胁要全面摧毁对方军民设施,所谓互保摧毁。但我想提醒一个经常被忘记的微妙细节:即《鸟儿问答》中的“三家条约”。整天价想着要灭绝对方的核大国,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坐到一起商定不搞核试验、也不许别人搞?显然,没人愿意打全球核大战或局部核大战。而同样显然地是,单方面的不对称核轰炸的可能性却完全存在。实际上,不对称核轰炸是迄今仅有的核战争实践。鉴于中美核武器政策的显著差异,以及公开信息里中美核武备实际上的显著不对称性,我认为,中美之间如果发生核战争,也只可能是不对称核战。

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我们才可以讨论假想核战的具体情况与后果。

假想一:美国以核武器全面摧毁中国的军民设施,自己基本无损。这样一边倒的绝对不对称结果实际上是自我否定的:如此巨大的力量对比差异将因中国政治上提前屈服而避免核战,或者核战一开始即因中国的全面瘫痪而中止。

假想二:中国损失巨大,美国遭受相对较小的损失。我们可以认定,中国无论如何不愿意得到这样的结果。而客观上较小的损失,于美国而言,在主观上却仍将是无法接受的。核战毕竟不同于常规战,其后果是大面积的、长期的、严重的、可见的,而且是可量化预见的。因此我认为,美国或主观上竭力避免这样的核战,或极力强化核武备不对称性而达到假想一的条件。

假想三:中美互有较小损失。注意这损失必须既在客观上较小,又在中美各自主观上可承受。否则就上升为假想二。可能性最大的是,双方自觉地实施局限于战区的战术核打击。然而,这却受一个非核因素限制。常规武器装备即使可以承受一次战术级核轰击,两次呢,三次呢?里面的人员又如何?显然,因为常规武备天然的羸弱,一旦战术核武器投入使用,常规的不对称性将被立刻拉平。之后要么陷入长期的非核对峙,要么上升为假想二或假想一。因为战争没有可预期的赢家,中美双方都不会主动投入战术核武器。

假想四:因偶然因素而突发战术级别核武器的有限热冲突。这是未来中美核战争最可能的景象。然而,正因为偶然因素本身的不可预测性,我们可以认定中美双方将立刻地积极调查并确认其偶然性,同时自觉严格避免冲突升级。战略核武器的引爆,无论是否偶然因素触发,因其后果之强烈和巨大规模,将必然导致假想二或假想一。

我认为,未来最可能的核战争绝不是中美或其他核大国之间互砸核弹,而是延续广岛、长崎方式,即核大国对无核国家或地区实施绝对的不对称核打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