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嘉木读诗】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南方有嘉木

共:💬61 🌺3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主要是觉得陶、杜、李很难分高低

不觉得李白比陶、杜相去甚远。三位风格有所差异。深度上说,也不感觉李白更肤浅。李白诗嘉木不妨过五年、十年为期再品,特别是到你五十、六十岁,你再品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类句子。

这不是玩深沉能玩出来的,这纯粹是看这人是不是真正得天独厚,集天地之灵气所造出来的。如果从上帝造人的角度看,上帝有时候一天搞批发能造上一万个,而象李白这种人属于那种上帝一天就造一个,所以就象现在一个用滥的词,叫“精心打造”的。

文学不是比哲学思想,陶潜和杜甫也很难有多少哲学思想,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在我眼里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观照,对存在的感觉......(象有些外国文学家,特别是艾略特这样学哲学出身的,是可以说非常深刻的,比如Gerontion一诗在Bradley系统性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框架下对人、宗教、历史、以及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现实进行了极其深刻而又宽广的阐发,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从来不曾有过的,中西文学所以说风格很不同,从宏伟、深刻性上中国文学从来不是强项)

至于答王十二此诗结尾,是否可以理解为有种遁世思想,这个其实倒有很深的思想源流的,据我对印度哲学和宗教教义的皮毛理解,他们认为大神Krishna交给世人最深刻的思想就是遁世思想,特别是你把这世上的一切都看透,往本质里想,很难不想到遁世,但是诗人不是宗教狂,诗人毕竟是矛盾的,既有看透一切而遁世的倾向,又有对世界的眷恋和一颗热切的心灵,所以李白的诗中会有一些矛盾性。

另外,结尾两句中五湖之于钟鼎,好比江湖之于庙堂,两句在遁世的倾向中也有种自由元素。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实恐怕也没本质区别,少年早欲五湖去,其实也很类似“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这个主题上,李白是陶潜的后辈,原创性上要打点折扣。

结尾几句,其实也还有点“我看这李唐江山恐怕要麻烦,哥趁早开溜”的意味,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不管如何,李白在安史之乱之前,算是幸运地全身而退了,避免了王维的尴尬和杜甫的痛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