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96):地震 -- 本嘉明

共:💬645 🌺1761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南方系不清楚,但是对89年的看法与你不同

突然在不知不觉中,赵公子老爹,成了自由民主的代表。

(在当时)毫不犹豫的把赵紫阳当作自由民主的代表,甚至为此流血牺牲都在所不辞?

你所说的这两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存在。赵突然倒台后,并没有成为“民主自由”的代表,而是和两年前的胡耀邦一样,因为对学生相对同情而倒台,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谅解,也就是不再成为靶子。赵是519倒台的,之前的靶子是邓杨赵李,519之后是李邓和军管。谈不上赵是民主自由的代表,为赵紫阳流血牺牲根本就是胡扯。

89年媒体忽悠傻右上街流血,搞乱中国之计

这件事情也不存在。媒体只是从绝食以来,态度偏向同情学生,呼吁对话,结束绝食。当时的媒体只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特点是从上至下。媒体有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而且各个媒体“放开”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你可以查查当年的人民日报,看看它说的是什么。当年《新观察》是5月初被查封的,它最后一期,就是封面是戈尔巴乔夫的那期,看文字,中性地描写了427大游行。但是设身处地,对比426社论,当时的这种“中性”,实际上是支持。另外这期有篇小文对袁木语气上有所不敬,叫做“致两个袁木”。也就是把学生对袁木的话,中和掉60%,在刊物上表现出20%,再发挥20%。

我本人从中学时看报,就可以说接触了媒体。从49年到89年519的前两天,媒体从来就是党的喉舌,表现了数十年如一日的“紧跟”。只是519前几天(最多一个星期),媒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现出对绝食学生的同情,怎么在你眼里成了“忽悠傻右上街流血,搞乱中国”?当时媒体本身就是体制的一部分,对体制的批评,和现在是不能比的,算是很客气,很友好的。

对你文字的总体印象。打个比喻。毛发动文革的基本理念,是认为党内有个走资派,而在文革初期,这个走资派是以刘少奇为总代表的。所以在表现形式上,表现为“打倒刘少奇”。现在,很多人把文革理解为毛泽东和刘少奇个人争权的斗争,这正是当局所需要的。把文革理解为权斗,是一个从表象故意引申出的“虚像”。后30年的历程很清楚的表明,党内确实存在一个走资派,所以维持这么个“文革是个人权斗”的虚像,就回避党内确实存在一个走资派这么一个实质。

我认为,你对89年的理解也正是当局所希望你理解的一个“虚像”。这个虚像强调了受人利用,是一小撮人挑起的,党内斗争延续,学生贵族捞资本等等,总之,是一切阴谋的结果。当局所极力回避的,是为什么学生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最广泛最直接的支持,这个阶层也包括了体制内的一部分,以及最后开枪的正当性。“自由”是个大而化之的普世口号,不同的环境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法国大革命的“自由”表示的是阶级矛盾,是第三等级要翻身的愿望,美国革命的“自由”表示的是殖民地要从宗主国独立的愿望,裴多菲的“自由”表现的是民族矛盾,匈牙利民族的独立自主。我理解89年的“民主自由”,表现的是对权力进行约束的愿望,从而对49年到89年党的绝对权力形成挑战。之所以要对权力进行约束,是因为公权力已经成为捞取私利的工具,这恰恰是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当年的“官倒”,还只是权力资本化极其原始的初级阶段,89年之后20多年的历程表明,就是因为不受约束的权力的存在,这个权力成了官僚阶层维护自身利益,疯狂攫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既得利益着下狠招保住了权力,于是保住了一切。既然双方本质都认清楚了,以后再做什么就完全无需顾忌了。

所有关于“幕后黑手”、“外国势力挑动”这些话纯粹是无稽之谈。要按这个逻辑,共产党从21年到49年的革命,就是一个在外国势力(苏联)始终不渝的大力干涉下,挑动人民反抗合法政府(国民党政权),最后完全倒在外国势力的怀抱中(一边倒)的典型案例。简直是一点都没有错。

邓、赵等当时都是顶级的当权派,把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动因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当自身权力受到挑战的时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有一派,比如邓,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威权绝对不容挑战,用极端的手法先处理再说。另一派,比如赵,想到的是“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也就是还有所顾忌。但是这个想法干扰了邓的决策,于是被拿下。

和后来的薄熙来也有得一比。薄熙来本身是统治阶层的一员,但是他愿意让渡一部分利益给百姓,希望普通民众能支持着他再往上走一步,所以为实行“简拔制”的顶层官场所不容。

扯得有点远了。呵呵。

通宝推:蒜末菱角藤,卢比扬卡,普鲁托,foureyes,jyzh,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