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桂林抗日保卫战(下集):牺牲 -- 梦秋

共:💬193 🌺16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桂林抗日保卫战(下·五)横山勇抗命越权

五. 横山勇抗命越权

在桂林渐渐陷入残酷的夺城战之时。日军内部也陷入了一场意料之中的战略争执。这场争执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对于日军的指挥机构内部却极为不平常。

事情的缘由仍然是桂柳会战的核心问题:究竟由谁来攻占柳州。上文曾经说过,冈村宁次在回忆录当中认为,日军将领都有迷恋攻占城市的恶习。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有无穷的吸引力。城市里有财富,也有女人,还可以建立政权,行使权力。占领城市还能带来无数荣耀,勋章与金钱。日军将领们谁不惦记着城市呢?早在长衡会战开始之前,“一号作战”的计划中就明言,由第23军攻占柳州。8月,第六方面军组建后,又再次明确由第23军攻占柳州。但是横山勇的第11军一直觊觎这一块肥肉。当第11军兵临桂林城下的时候,这样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促成这样机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10月底日军南北两个战略方向的态势。10月30日当天,北集团的第11军已经兵临桂林城下。除去攻城兵力之外,第11军的两个主力师团第3和第13师团分别逼近桂林南部荔浦和西南部永福两座县城,各自距离柳州大约100公里左右。此刻南集团的第23军刚刚从中国军队发动的西江反击战当中喘过气。反击战当中第23军一个旅团被打残,剩余两个师团正兵分两路,一路溯郁江往贵县方向追击中国军队的黎行恕集团,一路正翻过大瑶山准备进攻柳州外围的武宣。第23军完全没有富余兵力直逼柳州。其次,从11月3日开始,第六方面军和第11军竟然失去了和第23军的联系。从当日第23军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判断,该军正在追击正面的大量中国军队(判断为第四战区主力7-8个师)。这封电报过后的4天里,第23军与第六方面军完全联络不上,这就在客观上给予了第11军抢先夺取柳州的机会。直到11月7日,第六方面军才收到第23军的电报。接下来直到11月14日,第23军又陷入音信断绝当中。日军通讯系统如此差劲,导致两个集团军之间协调失灵,在关键时刻通讯断绝长达4-7天之久,这在二战战史当中也算是匪夷所思的了。【注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地图基础上标注的11月3日日军南北两集团兵力分布态势。11月3日,第11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分别攻占荔浦和永福,造成了对柳州西北向的钳形攻势。而第23军的第104师团尚在穿越大瑶山的路上,还未占领武宣。第22师团更是远在贵港(本地图标注有误,实应标注为贵县。懒得改正了。贵县现在的名字叫做贵港)。第11军司令部认为第3师团和第13师团正面已无中国军队主力,因此可以抢在第23军行动之前迅速攻占柳州。

11月初,第11军在部署桂林攻城战的同时,对于如何应用第3和第13两个富余的师团开始有了想法。第13师团本来用于桂林攻城战。但是该师团师团长赤鹿理及其幕僚联合向第11军建议要求攻占永福,虽然理由是“清除南面重庆军对我后背的威胁,同时切断(桂林)重庆军退路”,但是当第13师团攻占永福之后,与荔浦的第3师团相互呼应,实际上形成了对柳州攻击的钳形攻势。可以认为,第13师团主动提出变更部署的举动与第11军高层欲抢先攻占柳州的目的暗合,真可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了。

因此,当攻击柳州态势接近形成之后,在11月2日晚间第11军的作战会议上,高级参谋井本熊男大佐(他的前任是因为擅自发动和扩大洪桥会战而被调走的岛贯武治)提出,用第3和第13师团攻占柳州。这个建议基于以下几个判断:首先,桂林守军防守力量薄弱,不需要上述师团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予以攻占;第二,第23军或因为面临第四战区主力部队陷入苦战,因此不能如期攻占柳州;第三,第3和第13师团位于攻击柳州的有利态势。最后井本熊男总结道:

“第11军攻占柳州,既符合大本营摧毁美空军基地的期望,又可为在柳州外围捕捉击溃重庆野战军创造条件。这虽与(第六)方面军要求直接围歼重庆军的意图有所不同,但在要地进行攻防战时,或可出现击溃重庆军的战机。”

井本熊男的这个总结,使用了当时第11军,或许是许多日本军官在以下克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最常见狡辩手法,以第11军的战略决心来取代更高一级指挥机构的战略决心。而且,这个战略决心并未对未来的战果予以确切的保证,仅仅以“或可出现……机会”进行含糊搪塞。但是第11军司令部争功心切,几乎从上到下一致赞同井本熊男这个提议。当第11军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提出:“第11军的决心如因方面军以后再下命令而动摇,属下兵团的行动也可能会发生踌躇、分歧或者不良事态,那时则将如何?”这些骄横的参谋们竟然回答:“不会有那样情况,不成问题。” 司令官横山勇在这一问题上,也只是稍稍犹豫,便做出决定:“军如今下此军心,也许违背方面军意图……为了完成作战目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采取最妥善的行动。自己既下定决心,只要不接到‘停止’命令,就坚决干下去。” 这样,第11军完全下定决心,要抗命自行夺取柳州。

作战会议结束之后已经是11月3日凌晨。第11军司令部毫不犹豫地在凌晨1点给第3和第13师团发出向柳州进军的命令。但是发给第六方面军,通知上级自己擅自更改进攻策略的电报却迟至11月3日11点才发出,可能是利用这10个小时的时间差形成部署上的既成事实。不过,11时以及后来13时50分两次发出的电报不但发给直接上级第六方面军司令部,还同时发给驻汉口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以及本土的大本营,这也许是对第六方面军司令部权威的公然挑战。结果,“冈村方面军司令官及属下甚为惊讶。方面军对此极难采纳”。 “惊讶”和“极难”,这大概是《一号作战》当中使用的最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了。然而,同时收到电报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以及大本营却对此一言不发!

第11军此举的意义何在?这不仅仅是一个擅自更改部署的问题。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当中说:“改变计划,与第六方面军以捕捉面前之敌为主的意图不相吻合,因此,方面军再三指示第11军,不要计较攻占柳州,而要以该军全部兵力深入突进到柳州西面敌军的背后。” 但是当时桂林攻城战已经拖住第11军的三个师团外加一个战斗分队。第11军根本无法以全部兵力深入突进到柳州西面。而用于进攻柳州的第3和第13师团兵力不足,击溃中国军队有余,却无法实施有效包围和歼灭。所以不论是服部,还是冈村宁次或者宫崎周一,他们的共同结论就是:横山勇改变计划,放走敌人。得到一个柳州算什么,关键是第四战区主力都跑掉了。在这个问题上,凸显了横山勇本人战略观念不足的问题。

天可怜见,当横山勇向第六方面军发出电报的当天,不但第23军和方面军司令部通讯断绝,而且方面军的主官竟然纷纷病倒了。冈村宁次因为低烧和胸部疾病(可能是肺炎),已经在10月中旬病倒,甚至于已经向“中国派遣军”提出了“去留听凭总司令官定夺” 的病情报告。参谋长宫崎周一刚刚晋升中将一周,还没高兴够,在11月4日这一天腹泻病倒,直到11月7日才恢复过来。这期间因为怀疑得上了霍乱,甚至不允许幕僚进入病房谈论指挥工作。第11军的擅自决定在冥冥天意当中挑选了一个最合适的时候,第六方面军简直无力反击。

不过,生病归生病,第六方面军指挥部内部的反应还是很激烈的。宫崎认为这是第11军的自私,目的是为了立功。副参谋长天野正一则说:“又这样干了!这是第11军的专横!是对方面军统帅的侵犯!”病中的冈村宁次则说:“这是越权。”【注二】 经过商量,第六方面军指挥部当夜向第11军发出特别加急电报,要求第11军按照既定部署行事(即放弃柳州,争取夺取柳州西部城市宜山,切断中国军队退路)。【注三】 但是第11军已经给下面两个师团发出进军柳州命令近24小时,哪肯再度变更部署,便回电第六方面军,对自己变更部署行为作出解释,用这种方式委婉地抗命,顺便拖延时间进一步扩大既成事实。

收到第11军的回电之后,宫崎周一感到无可奈何。显然再度强令将会激发两边指挥人员的矛盾。他向冈村建议,应该“采沉默态度,不得已时再致电告以歼敌第一、夺城第二的基本方针”。 冈村基本上接受了宫崎的建议。经过了11月4日和5日两天的犹豫,冈村于11月5日夜向横山勇发出了一封军事历史上少见的电报。电报全文是:“余重视宜山胜于柳州。冈村大将。”

这封电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发布命令,而是提出一个模糊的建议,充满了日本式的含蓄。宜山(今宜州,也就是传说中的刘三姐的故乡)位于柳州西部大约80公里,是黔桂铁路要冲。如果柳州受到攻击,中国军队只能西撤,势必通过宜山撤往贵州省。南撤就会迎头撞上第23军。冈村宁次的这封电报暗示横山勇,应该截断柳州守军的退路,应该攻占宜山,而不是柳州。但是电报的口气不是命令式的,因此也可以认为冈村并不打算和横山勇发生正面冲突。由于横山勇的司令部迁移,11月5日晚他并没有收到冈村的这封电报。当11月6日下午看到电报的时候,冈村的暗示对于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一来第11军的两个前进师团没有遭遇到强烈抵抗,11月3日到11月6日之间前进了50公里以上,离柳州只有30-50公里左右。这时候让它们绕过柳州,直扑柳州以西80公里外的宜山,实在是前出太远,兵力单薄,士卒疲敝,与后续部队距离长达200公里左右。这两个师团如若被围,在一周之内不会有任何援军前来。二则攻击柳州的态势已成,生米快要做成熟饭。此刻变更部署不但会导致柳州暂时无法夺取,原定围歼中国军队的计划也完全无法做到。第三,此举会对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眼看富庶的柳州近在眼前,却被调去攻击一座遥远贫瘠的城市,这对侵略成性的日军来说难以接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11军拟定的两师团攻击柳州路线图。红线为第11军拟定攻击路线。第13师团走永福—黄冕—中渡—东泉,从柳城以南包抄柳州西部。第3师团走荔浦—修仁—四排,从东南面攻击柳州。黄线为第六方面军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希望第11军攻击的路线。但是这条路线路途遥远,而且有孤军深入的问题,并不为第11军指挥官所接受。从战略上来看,黄线是最有可能实现大量歼敌的进军方向。只是遂行该路线已经超过了日军的作战机动能力。

作为对横山勇抗命的反制措施,11月6日,第六方面军向第11军司令部派出第一课高级参谋武田功大佐,前往探明情况。从第六方面军司令部所在的衡阳南岳直到第11军司令部所在的桂林北侧山水塘村,直线距离足有300公里。第六方面军此举毫无意义。武田功直到11月8日才到达第11军司令部。这时候他作为钦差大臣想要阻止横山勇的越权,已经太晚。第3和第13师团跑得像脱缰的野马一般,再也收不回来。11月11日,武田功从前线返回第六方面军司令部,报称“‘旭’(第11军)司令官与幕僚之间并无特别猜忌,症结只在对战术见解不同”。得到这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之后,冈村宁次给横山勇发了个电报称:“敬悉武田大佐传来口信。期望今后上下一致,站在严正统帅立场,共同完成任务。” 虽然语气当中带有教训的含义,语气却已经缓和下来。横山勇抗命越权一事便告终了。

看上去横山勇至此取得了抗命不遵、擅自变更部署的胜利。冈村宁次的电报只是和了一把稀泥而已。实际上冈村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惩罚措施,表明他这一次不能再忍受横山勇的胡闹。11月9日,冈村宁次电令第11军的第3和第13师团脱离建制,纳入第23军指挥。这一次的电报是命令式的语气,不容分辩。这样,横山勇就在名义上失去了他最为得力的两个师团。第11军剩下的部队正在围攻桂林。桂林攻城战也成为他作为侵华日军指挥官的最后一战。11月22日,横山勇被电召回国,不再派遣到前线。第11军越权专断的始作俑者,高级参谋井本熊男大佐于1945年调任本土第二总军担任参谋,在广岛核爆炸当中受伤。战后出任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校长。2000年才死掉,著有《支那事变作战日志》等回忆录(网上暂时未发现中文版)。作为第11军急先锋的第3和13师团两个师团长山本三男和赤鹿理分别于1945年1月和3月被撤换。山本三男和赤鹿理出任本师团指挥主官时间都在两年左右,大致与日军一个师团长的平均任期时间相等,因此可以视为正常替换,而不是因抗命而遭到撤换。

冈村宁次将两师团划归第23军这道命令,可能也有和横山勇赌气报复的成分在里面。因为11月7日到14日之间,第23军再度与第六方面军失去联系,根本不知道自己建制当中增加了两个师团。而且经过第11军转达给两师团的转隶命令当中也没有告知他们第23军司令部的无线电频率(日军称为“周波数”)。第3和第13师团只得按照既定方案,闷头朝柳州方向攻击前进。作为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自己都不能和第23军建立联系,他当然也清楚两师团更加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仍旧将两师团划出第11军,显然是要出口恶气,顺便挽回一点声誉。有意思的是,一直到12月初两师团一路攻入贵州,它们所接到的战斗指示依旧来自第11军司令部。冈村宁次的这道命令简直就等同于放屁。

日军高层指挥系统内因此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混乱。宫崎周一还担心第11军先期到达柳州的部队会因为通信联系不畅,与第23军的先遣部队发生误击。11月9日这一天,两师团陆续抵达柳州城下。此时一直朝柳州进军的第23军第104师团的先遣队也抵达了柳州机场,其余的主力却远在70到100公里以外。虽然第11军和第23军先遣队在柳州城下会师,但是第11军和第六方面军仍旧无法和第23军司令部建立无线电联系。当时第23军司令部正在翻越大瑶山。地形险恶,通讯不畅,导致不但无法与上级建立联系,甚至连自己指挥的部队也联系不上。11月9日第104师团先遣队兵临柳州机场。司令官田中久一甚至是从随军特派记者那儿知道的。 这样的部队是如何作战,而且打胜仗的?简直就是天下奇闻。第104师团联系不上上级,只好凭着自己的判断行动。不管怎么说,南北两集团的日军至此在柳州城下会师,并没有如担心的那样发生误击。但是柳州以东的中国守军已经全线收缩,退往西边的宜山忻城方向。冈村宁次想要在柳州平地一带围歼中国守军的梦想彻底落空。

从战略上来说,冈村宁次希望以第11军夺取宜山、第23军夺取柳州,然后在宜山和柳州之间展开决战,歼灭中国军队。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在日军却不可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日军兵力太少,而野心太大。广西的地形又不适合于大兵团的围歼作战。另外,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是战争的目的所在。但是冈村宁次却无法顺利地协调两支部队的进攻节奏。第11军进军太快,而第23军又太慢,特别是沿着湘桂铁路来宾-柳州线挺进的左翼部队(第22师团)来得很迟。第23军与第六方面军的通讯又连续断绝。这是冈村的战略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第23军翻越大瑶山出现在柳州平原东南侧的确具有战略突然性,有利于包围柳州城下的中国守军。但是第11军的迅速推进迫使中国守军快速后退,使这种突然性荡然无存。梦秋以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第11军停留在桂林城下,造成第11军已经兵锋疲惫的假象,使桂林城外的中国军队对是否增援桂林还是迅速撤离举棋不定。

因此,我认为第13师团变更部署,由主攻桂林转为向西南占领永福是一种不当的做法。应当第13师团围困桂林西部和南部,以针支队继续沿越城岭南下吗,占领永福百寿一带。届时针支队在永福百寿一带,第37师团在阳朔,第3师团在荔浦,将93军、79军和新19师余部,以及杨森集团压缩在湘桂铁路(桂林-柳州段)以东,桂林-阳朔-荔浦公路以西。待第23军翻越大瑶山,由南面和西面向柳州发起攻击,截断湘桂铁路后,第11军集中围城的所有部队迅速拿下桂林(实际上日军在攻击桂林的过程当中只使用了两个师团,另外一个师团和战斗分队基本上没有起到攻击作用,致使攻占桂林的时间长达12日之久),然后全军转向西南,与第23军协同,将中国守军压缩在柳州到鹿寨一段予以歼灭。即使此举不能消灭第四战区部队全部,至少杨森集团、夏威集团残部以及守卫柳州的中国军队将不免被击溃的命运。

这一点上我常常想起解放战争当中的华北和淮海战场。解放军华野和中野将国军杜聿明集团十余万人马牢牢围困在江苏永城陈官庄一带。这时候解放军华北兵团正在围攻平津一带的傅作义集团。为了防止围歼杜聿明集团而惊动傅作义集团,致使其逃离华北,中共中央军委对杜聿明集团采取了暂不攻击的决定,将总攻时间推迟了三个星期。华野和中野遵照执行,顺利完成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的任务。与此相比,日军在战略协调和配合上,不如解放军远矣。它徒具现代兵器和精良战术,却不具备现代战略意识。就连冈村宁次本人,貌似很有战略才能,也在担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之后提出要进攻四川,逼迫国民政府投降。这是典型的不自量力。1945年往有限战略方向发动的湘西芷江战役,日军损兵折将,败象便表露无遗。

话归主题。第11军的莽撞推进,使第六方面军的决战设想落空。冈村宁次希望两师团夺取宜山的行为也是一种妄想,毕竟桂林还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牵制着三个师团和一个战斗分队的兵力。两师团脱离后方,孤军深入敌方纵深百余公里,在黔桂铁路上还要面对随时增援的汤恩伯兵团,确实需要慎重行事。不过,当日军击溃陈素农的97军之后,汤恩伯兵团这个纸老虎的面貌便显现出来了。这是日军后来敢于用第3和第13两兵团一直打到贵州独山的原因。

事实上,在西江反击战失败之后,第四战区中国守军基本上陷入了溃散状态,连有组织的防守也已经很难组织起来。除了桂林守军外,其余的守军都争先恐后向广西西部和北部方向撤退。日军要追上他们尚有困难,何况决战!关于中国军队的撤退情况,会有专门文字论及。不过张发奎和白崇禧对于日军内部的这次以下犯上行为,并无觉察。它对于第四战区指挥部的影响也不大。从西江反击战失败的那一刻起,第四战区指挥部便渐渐丧失了对本战区部队的指挥能力。柳州的布防三心二意,前线的将领各有打算。不论是日军哪支部队占领柳州,中国军队的最后结局基本上接近于总崩溃。

注一: 关于第23军与第六方面军究竟失去联系时间有多长,说法不一。服部卓四郎称失去联系时间长达10天,《大东亚战争全史》第四册,第1357页。这里采用《一号作战》的记录,将第11军越权期间两军失去联系的时间定为为4日。可以确认第六方面军分别在11月1日,3日和7日接到第23军的电报。但是直到11月14日,第六方面军才和第23军建立正常电报联系。再此期间,第23军为了告知第六方面军具体的行动状况,将电报拍给了东京大本营。第六方面军却没有从东京转来任何关于第23军电报的记录。看来日方的通讯系统不是一般的破烂。

注二:在本文上集《围城》当中已经提到,横山勇在1943年底的常德会战、1944年8月-9月的洪桥会战当中,都有不听指挥部命令专权的行为。

注三:事实上这个“既定部署”电报有微妙之处,即第六方面军已经部分承认了第11军向柳州进军的现实,等于退了一步。第六方面军的原意是,夺取桂林之后,第11军全军向柳州北部运动,袭取宜山。当知悉横山勇变更部署的决定后,第六方面军已经不寄希望于第11军能够“全军”袭取宜山,只是指望横山勇能够将现有两师团绕开柳州截断中国军队后路而已。

本文新浪博客链接: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桂柳会战 横山勇 第六方面军 抗命 越权通宝推:旧时月色,李根,南寒,苏迅,史文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