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忆串联】(九)在西北 -- 履虎尾

共:💬39 🌺3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忆串联】(九)在西北

我们在兰州住了三四天,然后折回西安,准备在西安停上三两天后,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在西安,俺们游览了大雁塔,逛了小吃一条街,品尝了鲜美的羊肉泡馍,也领教了名闻遐迩的“葫芦头”。

去延安之前,貌似没遇上啥值得提起的,不过呢,在西北甘陕,有件事俺至今记忆犹新,在此免不得要唠叨两句。

还是初到兰州,吃西北第一顿饭的时候,俺兴冲冲打好了借条,开好了饭菜票,急匆匆领了晚餐,在桌边坐下。两个烧饼刚吃完半个,一位比俺低一点儿的男孩来到桌旁。男孩平视着俺,神态从容镇定,手心向上,向俺伸了过来——哦,遇到讨饭的了。

俺们东北沈阳早就没有讨饭的了,北京是首都,是最要面子的地方,也没有伸手讨要的乞丐。到了兰州伊始,就碰上讨饭的,俺很是吃了大大的一惊。俺慌忙站起身,抓起桌上没动的那个烧饼,递给了他。

打发了一个讨饭的,俺坐下来,拿起剩下的那半个烧饼刚要继续啃,又一个男孩出现了,向俺伸出手来。俺想起外衣口袋里有个五分的硬币,赶紧掏了出来,递给了第二个男孩。

还没容俺坐稳,第三个男孩出现了,右手向俺平伸了过来。

俺慌了,这可怎么办,俺自己只剩下半个馍了,“多乎哉不多也”,俺成了孔乙己了。俺把目光向同桌的其他吃客求援地扫去。

一个年纪跟俺相仿的吃客“哎”了一声,很老道地向讨饭男孩点了一下指头,把讨饭男孩招了过去。那个同学从手里的烧饼上撕下一块,递给那个男孩,说道:“要饭也不能光守着一家呀,给过一份了,你们就换张桌嘛!”说着,向旁边一努嘴,第四第五个讨饭的都转身离去了,这才算是帮俺解了围。

讨饭的走后,俺和同学们一起大骂汪峰刘澜涛,你们怎么搞的嘛,这么多要饭的,这不是给社会主义抹黑吗!给老人家抹黑吗!

俺以前虽然见过讨饭的,但乞讨对象都不是俺。这一次之所以这样惊慌失措,原因在于,这是俺有生以来,第一次直接面对乞讨者。

俺以前见过讨饭的,早在俺上学之前,1955年春,俺家南迁到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安徽淮南市,居住在城北谢家集。家属院建在南山坡上,山不高,爬到山顶向北一望便是淮河。淮河南岸北山坡上,搭满了一大片灾民棚,棚子里住满了灾民。

在当时,广播喇叭里播放最多的歌,就是“淮河两岸鲜花开,胜利的歌声唱起来……”然而,实际情况同歌里唱的却是截然相反。头一年刚发生洪灾,大半年了洪水还没有完全退走,灾民们回不了家,继续留住在灾棚里。每到中午傍晚开饭时节,灾民们便来到家属区,挨着家的讨要剩汤剩饭。

有个老太婆,她总是提前一点儿守候在俺家厨房外。俺母亲炒完了菜刷菜锅,这时候老太婆就把她手里的饭碗伸过来,刷锅水可别泼了,里边有油有盐哩!俺在旁边看着,对老太婆很同情,恨不得在碗里再给老太婆舀上几勺饭……当然,不敢。

全家搬回东北两年后,赶上了“困难时期”。俺们东北同内地不同,59年大跃进没伤着筋骨,困难是从1960年冬季开始的。沈阳街边的饭馆从九月开始收粮票,突然之间,家家户户的粮食就都不够吃了。61年1月份,俺去农村亲戚家串门,那个亲戚红着脸跟俺要粮票。当时集体食堂还在办着,每个农民每天的粮食定量呢,只有二两五钱!!!而且还是“毛粮”!!!什么是毛粮?就是没有去除麸子糠皮的粮食。粮票亲戚没多要,只要二两,他从食堂买回个混合面馒头给俺吃,他们全家,就是一大盆照见人脸的菜粥……就是这样,沈阳街头也没有讨饭的——哦,对了,没有讨饭的,有抢饭的。譬如你拿着窝头饼子边走边吃,就会有人一巴掌把食物打落在地。还没容你反应过来,他会在窝头上踏两脚,从地上捡起来,他又在饼子上呸上两口。你若是还要,他或许也会还给你,你若是不要了,他便落得受用……

对于街上存在讨饭的,多少年了俺一直耿耿于怀,社会主义啊,公社化了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了啊(你当你是谁呀?自作多情啊!蔑视自己一下)。然后呢,怎样面对讨饭的,如何打发狭路相逢的乞讨者,继续困扰着俺。直到40多岁以后,突然之间,才慢慢想通了……

通宝推:战斗在北极,agenda21,山远空寒,野草魂,可爱的中国,公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