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连载4】第二章 破坏力要素参与分配3

张五常这种反对,有他自己的理论基础。根源就在他那篇牛X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

  在佃农理论里面,张五常证明了一个道理:握有生产要素的双方,平等谈判形成的合约,最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发挥。

  他举的例子,就是佃农与地主的合约。

  在张五常以前,古典经济学普遍认为,固定地租最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因为佃农只要交够了固定地租,剩下的,自己种多少得多少,所以干劲最足。如果是分成地租,种出来的60%归自己,40%归地主,佃农的干劲就没那么足。

  他的道理很简单:地主和佃农都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实际状况,知道自己能为产量做出多大贡献。所以只要双方平等的谈判,最后形成的分成合约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地主的积极性和佃农的积极性。地主如果只拿固定地租,他就没动力提供耕牛、供水系统等等公共设施或者服务,没有这些东西,佃农的劳动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地主有了分成,会加强对佃农的监督,让佃农之间互相竞争,把土地租给种地水平最高最积极的佃农,最后每个佃农的边际产量就会趋于一致。

  这个道理跟老板和工人的关系一样,老板之间互相竞争,工人之间互相竞争,最后的结果就是生产效益在老板和工人之间按照彼此的贡献合理分配。工人工作不努力,就会被解雇;老板发的工资少了,工人就会辞职去工资多的地方。

  所以,张五常虽然否定了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具体结论,但其实绕了一圈,又重新证明了古典经济学的更基本的结论:市场价格机制总是最优的,只要充分竞争,结果就是最好的。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让双方充分谈判博弈就可以了。

  但实际情况是,张五常所分析的佃农合约关系,在人类历史上总是不断的出现问题。利益分配总是朝着固定的方向演进:有利于地主,而不利于佃农。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就比张五常高明。马克思只从历史事实出发,而不去搞什么假设。所以他看到的就是:地主不断剥削佃农,佃农生活越来越困难,最后几乎生产不下去了。整个欧洲,不断发生农民暴动。中国历史上,因此而发生的农民暴动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这个制度真的那么完美,合约的形成可以让大家按贡献分配,农民怎么会活不下去呢?怎么会起来舞刀弄枪的,要把自己的合作伙伴和谈判对手置于死地呢?

  地主和佃农,一个出土地一个出劳力,大家合作生产粮食,然后按比例分配生产成果,各取所需。多好的一件事,比例问题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嘛。怎么谈着谈着就打起来了呢?

  而且还打的很厉害,地主要让佃农无家可归、饿死街头;佃农要搞武装暴动,杀掉地主全家,瓜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搞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这真是太恐怖了。“合约演进”演进出这么一个结果,非要说它会导致经济效率最大化,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大家都知道,在谈判桌上谈判,背后必须要有实力支撑。想当年大清国在甲午战争中打了败仗,李鸿章去跟伊藤博文坐下来谈,口才再好也没用,只能割地求和、丧权辱国。为什么?因为大清国打不过日本。

  地主和佃农谈判,必须要“实际权利”平等,才能谈出合乎“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合约”出来。注意,必须是“实际权利”,而非“名义权利”。

  在“名义权利”上,地主和佃农地位平等,地主拥有土地所有权,给谁耕种不给谁种,地主说了算;佃农对自己的劳动力有所有权,种哪个地主的土地,佃农说了算。有问题吗?

  有问题。因为双方经济权利平等,但破坏力不平等,或者说伤害力不平等。

  张五常对民国时期地主和佃农的合约研究发现,差不多一个地主要管理好几十份租约,就是把土地分成几十份租给佃农耕种。而一个佃农基本上只会耕种一个地主的土地,不会同时租两个地主的土地来种。

  所以,佃农不租地主的地了,地主哪怕真找不到人来种,无非就是少收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租,对其生活影响不大。他财大气粗,承受风险能力强,无所谓。

  而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有很多佃农不仅租土地耕种,连房子也是地主家的地。一旦地主毁约,马上就面临生存危机,一家老小衣食无着、无家可归。要想再找一家地主,谈何容易?这个损失太大了。

  所以,地主可以低成本的给佃农造成巨大的伤害,利用合法的私有权利让他面临家破人亡的巨大危险;而佃农却没有反制的能力。在这种条件上,双方谈出来的“合约”有可能是公平的吗?不可能。

  我们假定一个初始环境,在第一次谈判的时候,地主和佃农达成的分成协议很公平,正好符合地主的投资回报和他进行监管、提供水利设施、耕牛、耐用生产工具等的贡献率,佃农正好获得与他辛勤劳动的贡献率相等的回报。假设这个比例是5:5。

  这个合约有效期十年。过了十年,再谈。地主要求提高比例到6:4。因为他算准了,佃农如果换东家,搜寻成本、搬家成本是他很难承受的。佃农自己也知道。

  但是如果是7:3,佃农可能就宁可因为搬家受些损失也要换东家。所以最后谈下来的条件是6:4。

  又过了十年,地主要求提高比例到7:3。此时佃农还是要接受。因为在过去十年,周围的地主也更新了合约,他们也一样算准了这一点,把分成比例变成6:4了。在所有地主都要索取6成地租的情况下,佃农搬家的损失不变,而获得预期收益从拿到5成降到了4成,算来算去,7:3也只能认了。然后,周围的其他地主,也算准了这一点,也纷纷把租约分成比例变为7:3。

  因此,在考虑因交易成本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合法伤害能力的不对等以后,地主和佃农进行“平等谈判”或“自由选择”所达成的“合约”,不可能趋于均衡,不可能稳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比例上。而只能呈现单向演进:不断的朝着有利于地主,不利于佃农的方向发展。

  最后,整个佃农阶层都只能获得仅购维持最低水平生存的分配比例。

  一旦这个最低生存水平的比例被突破,佃农就会活不下去了。双方就会从谈判对手变成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农民暴动就会出现。

  所以,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分析很规范、数据很充分,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却并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他把经济上的“权利平等”与实际的权利平等划了等号,在经济权利平等而加害能力不平等的情况下,地主掌握的“加害能力”就要参与分配,从而导致分配失衡。

用这一思路来分析“雇主-工人”的关系也是一样。这个前面说老板如何利用“破坏力要素参与分配”的时候已经说了。

  总之,就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名义权利”如果完全平等,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益分配就会不可逆转的朝着有利于老板、不利于工人的方向演变。

  这个演变需要过程,需要众多老板们的“不约而同”的共同努力。

  刚开始,分配比例会合理一点。会有个别老板(A)先想办法压低工人的工资,只要不是太狠,考虑到换工作的成本和风险,大部分工人只能接受。

  所以,A老板可以多赚钱,而不用担心工人流失。B老板一看,这样也行?好,我也跟着来。他也压低工人工资,而且比A老板还要再低一点。只要低得不多,B老板的工人也不会辞职去跟着A老板干。如果B老板不这样做,他的利润就会下降,他的产品的成本就会比A老板高,在市场竞争上就会吃亏。

  A老板一看B老板压低了,那么,也会跟着进一步压低……

  总之,你就会发现,A、B、C、D、E、F、G……等所有老板都会纷纷跟进,竞相压低工人的分配比例。工人作为一个阶层,对此毫无办法,因为所有的老板都在这样做,他们想要通过换工作来提高自身的待遇的可能就会很小。

  最后的结果,就是工人的实际收入,将会被压缩到仅够维持生存的水平上。

  这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纯粹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必然会走向崩溃。这是没错的。

  由于老板之间竞相压低工人工资需要时间,A老板不能一下子就把工人的工资压到很低的水平上,这样一旦工人换工作的交易成本小于工资增长的收益,工人就会辞职,A老板的工厂就找不到人了。

  所以,他会一点一点的压缩,等着别的老板们逐步跟进,然后再进一步压低……

  这是一个缓慢的但不可逆转的过程。

  所以这种生产关系不会一下子就崩溃,而起刚开始要繁荣、繁荣,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企业在正常运转,经济在增长,老板们赚钱了,工人们拿到工资了……

  慢慢的,老板们赚的钱越来越多,工人们的工资越来越少……最后,整个经济体系走向崩溃,一切推倒重来。

  在农业社会,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每维持几百年,就会爆发农民起义,改朝换代,一切推倒重来,平均土地,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和“合约演进”。直到几百年后,农民又活不下去了……

  ——这里面,有政治权力的因素,但大的趋势不会变——有钱的地主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官员和土豪劣绅肯定更容易联合起来掠夺底层农民。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的结合,就会加快整个社会的分配比例向着让农民活不下去的方向发展。

  新的政权建立起来了,在一片血海之中,当权者宣称自己代表全天下的利益,从新分配土地,比如北魏的均田令、唐朝的均田令、朱元璋的均田令等等。

  然后,底层人民会过一段时间好日子。随着时光流逝,土地开始兼并,政治继续腐败,地主又开始和官员联合,人民又开始活不下去了。于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又到了……

  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刚开始也会不错,一方经营企业赚钱,一方出卖劳动力赚钱,密切合作,创造财富。慢慢的,工人拿的越来越少,资本家拿的越来越多。工人的工资买不起消费品了,资本家的钱怎么花也花不完了。工人开始活不下去了,工人运动爆发了——有没有马克思,它都爆发了。

  一阵打打杀杀之后,生产关系被摧毁,在一片废墟中,一切从头再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由于马克思,由于有了社会主义,由于有了工人运动,自由资本主义被迫做出了调整。工人可以组织工会跟资方谈判,工人有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等。有了这些制度,工人要活不下去很难了,所以武装斗争没有了。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还是不可避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