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桂林抗日保卫战(下集):牺牲 -- 梦秋

共:💬193 🌺16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桂林抗日保卫战(下·七)桂林的沦陷

七. 桂林的沦陷

这篇考古的文字越写越堵,好在全文已经写完了。争取在年前这几天全部贴上来吧。给大家一起添堵,是我的新年心愿……

11月10日,结束了多日阴雨,天气晴。决定桂林命运的一天终于来临。战斗彻夜未断,从天未明开始枪声加剧。城东的第40师团源源不断渡过漓江,兵分三路。一路向城市中心、重炮阵地所在的体育场攻击前进。两路向北进攻,左路炸毁一段靖江王城的城墙,攻入王城城内,占领中山公园(即今靖江王城城内独秀峰周边以及月牙池一带);右路沿今天的龙珠路朝风洞山逼近,于下午5时前后占领风洞山半山腰,控制仙鹤洞。这里距离守军131师阚维雍的师部仅有数百米,且居高临下,轻步兵火力即可威胁整个师部。城北第58师团古贺旅团仍然被吴展团阻于北门之外。城西王卓如团可能已经全部损失,当日王团与自己的上级部门79军指挥部无线电联系彻底中断,致使第58师团野沟旅团攻占德智中学,渡过阳江,向西山和隐山(170师师部所在地)发起攻击。吴团老人山阵地侧背受到威胁。桂林呈长方形的城区几乎被截成两段。131师陷入全面包围。全师阵地南北宽只有1公里,东西不到4公里长。唯一可能突围的地方只有西边和西南边。城南的170师也遭受了第37师团的猛烈攻击。11月10日中午,象鼻山阵地失陷。170师大量士兵开始向西和西南方向溃逃。受到迂回的日军第37师团截击,上千人被俘虏。剩余部队又退回城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资料《B29基地を占領せよ》当中描绘的日军攻占桂林全图。英文字母“D”代表师团,“i”代表联队,“ibs”代表独立步兵大队。在攻城战当中,日军第40师团率先突破漓江西岸,给中国守军的防御体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本图当中日军有些标志并不准确。叠彩山所在地应该是铁封山。风洞山是叠彩山的另外一个名字。景华山则是日寇安上的名字,实际山名应该是骝马山。

日寇炮火已经打到眼前的情况下,中国军队终于出现了动摇。覃戈鸣向韦云淞提出了突围的建议。根据他的判断,如果不在11月10日黄昏之前突围,夜间和次日拂晓桂林必将全城沦陷。11月10日下午4时,桂林防守司令部召开了一次高层指挥人员会议。会议人员主要是防守司令部指挥人员韦云淞、陈济桓和覃戈鸣,31军军长贺维珍、131师师长阚维雍和170师师长许高阳。但是131师和170师副师长及参谋人员应该没有与会。会议讨论的不再是坚守的问题,而是如何突围。会议将突围路线定于桂林城西的牯牛山和德智桥一带(即今天的胜利桥,位于西山西南侧桃花江上。该桥在战前布置城防工事的时候被破坏掉了)。这里是日军针支队和第58师团野沟旅团的结合部。防守司令部即刻派出工兵在这一带的阳江上架桥。各阵地部队除了留少量人员困守之外,其余等于黄昏向西突围。突围出来之后,以临桂两江圩为第一集合点,以龙胜县(桂林西北88公里,位于越城岭当中)为总集合点。会议上还直接通过无线电与第四战区司令部联系,请求准予突围。张发奎在电话中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只是对韦云淞说“援军正在路上”。这种常见的推脱之辞,大概也是当时中国军队流行的官腔之一,难以信服。韦云淞也不再等张发奎的批准。会后他立刻电话通知31军军部和170师,告知准备突围。

这次作战会议可能是一个让人很不快的会议。韦云淞有可能在会议上因漓江西岸防守阵地被突破而严厉批评了阚维雍。实际上阚维雍的兵力已经耗尽,而防守司令部仍然有两个营的预备队基本未曾动用(仅部分被派去协防吴展团阵地),漓江西岸阵地失守不能怪他,但并不是说他没有责任。梦秋在这里需要多嘴一句,算是马后炮吧。在漓江东岸失守前后,阚维雍手中仍然掌握有一部分预备队。如果他将手上所有可调用部队全部用于加强西岸的防守,有可能把第一波登陆的日军部队消灭在漓江西岸的滩头上,而不是让400名日寇在不到20小时之内渗透到西岸街巷里,甚至让他们夺取制高点伏波山。但是阚维雍直到日军突破了西岸防线之后才派出预备队和师直部队,这时候显然为时已晚。当然,人们可以说调兵的决定需要通过防守司令部而不是131师师部。这一点同样也可以同样用于批评韦云淞指挥不当。

韦云淞提出来的突围计划,据阚维雍的家人整理的一些回忆材料来看,可能也遭到了阚维雍本人的强烈反对。但是为死者讳,大部分幸存者没有写下详情。这些回忆均无旁证,无从证实。历史在这里只留下了一个小细节。会后的聚餐因为给人以“最后的晚餐”印象,故而防守司令部拿出了两瓶好酒来招待各位指挥官。吃饭的时候阚维雍显得有些激动,满饮了一大杯之后高声说:“来生再见!”好歹被陈济桓劝说住,并自行回到了师部。

131师师部在铁封山南东镇路阚维雍自己家中。下午六点多,阚维雍回到师部,进电话机房休息了一下,然后召集副师长、参谋长以及留守军官和师部剩余人员,开始交待突围工作,称:“万一不幸……师长职务由郭(少文)副师长代理……桂林虽然战败了,相信中国是不会亡的……此防空洞为本人经手做成,今不愿离去。” 说毕再度进入电话机房,拿出平时所背图囊交给卫士杨霖超。图囊内有任职令、履历表、面巾、牙刷、香皂、象牙筷一双,以及用钢笔写着“大忠大孝,成功成仁”的手帕一条。阚维雍叮嘱杨霖超在突围之后将这些物资带给自己在广西融县的妻子。然后将领章挂好,符号徽章戴正,走进师指挥所休息室内,将灯熄灭,掏出李宗仁送给他的小手枪顶在太阳穴上,开了一枪,当场殉国。阚维雍,广西柳州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牺牲时年44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阚维雍将军

阚维雍的殉国并未阻止韦云淞的撤退步伐。11月10日晚,他命令吴展团残部以及防守司令部预备队(为175师或者188师留下的一个营,桂林守军最后的预备队)断后,自己和防守司令部其余人员开始突围。经过宝积山附近西清门的城墙,因为城门在修筑工事的时候堵死,一干人等只得沿城墙缒城而下。先期抵达的工兵已经在阳江德智桥附近架设了一道浮桥,只容一路纵队通过,而突围的部队,包括后勤辎重等一拥而来,十分拥挤。另外在牯牛山架设的浮桥未能成功。韦云淞本来要等待断后的一个营先过江,为突围铺平道路,但是看到浮桥的状态,决定不再等待,自己先过江再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桂林守军指挥机构的主要突围路线。蓝线为集体突围路线。经过德智桥后,许高阳和贺维珍走绿色路线,比较顺利地突围出去了。其余人走红色路线,遭到日军的火网拦截,在德智中学和猴山坳附近大部分牺牲或者被俘。黄线是韦云淞的突围路线。韦云淞等在猴山坳以东发现日军阻击后,便转向西南,得以逃出生天。为指挥机构突围断后的部队一部被包围在隐山,大部牺牲。其余则被打散。

防守司令部过江之后,覃戈鸣、陈济桓等指挥官带领一个连在前搜索前进,经过猴山坳的时候被日军(无法确认是针支队还是第58师团野沟旅团)发现,双方展开激战。地形十分不利于于中国军队。猴山坳四周高峰环绕,地形呈碗状。突围军队只有唯一的一条道路,经过“碗底”到达西边的垭口(且将这些垭口想象成碗边的缺口)。日军守住了垭口及两侧,居高临下向突围而来的中国军队扫射。而中国军队持有的信念则是向西,只要能够冲出垭口,就再无日军阻碍,于是拼死冲锋,纷纷倒在日军火网之下。覃戈鸣看见情况不妙,只好躲在山坡的乱草当中,眼睁睁看着日军沿山路射击和搜捕被打散的部队。韦云淞发现西边打响之后,立刻绕道从猴山坳南边,翻进基本没有什么路的石山上,因此和覃戈鸣陈济桓走散。但是韦云淞有本地人带路。他和手下约100余人潜伏在石山草棵当中,直到11月12日夜才潜伏突围。覃戈鸣躲在草丛也直到11月12日夜,方才摸出日军的封锁线。此时他不但已经脱掉了军装换上便服,手中的武器也扔掉了,一度被突围出来的士兵当做平民,勒令带路,形状十分狼狈。突围后,他很快在预定集合地点,临桂两江圩一带与韦云淞回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猴山坳。从西向东拍摄。陈济桓和覃戈鸣率领的突围部队从东向西而来,在经过猴山坳东边的垭口,进入图中的小路。遭到日军密集火力拦截。本照片所拍摄的视角,就是日军机枪手扫射的视角。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屠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上抓取的猴山坳卫星图片。蓝色箭头为守军突围路径,隐约可以看见山坳当中的小路。红线则是日军的防线。守军在突围路线上出现了选择错误。

陈济桓本人是个残疾,拖着一条假腿走路已经很不顺利,还要指挥部队突围,更是十分不顺。在猴山坳遭遇日军之后混战,陈济桓中弹受伤,自知已经无法突围,便从口袋里掏出名片,就着炮火的亮光写下遗书:“11月10日猴山坳受伤,职口部及肩部各中一弹,因足伤不能脱离阵地,决以手枪自杀成仁,以免受辱。”写完后,陈济桓用手指蘸上伤口鲜血,印上血指模,命卫士将名片呈交韦云淞,旋即举枪自杀殉国。时年51岁。陈济桓,广西岑溪人,参加过辛亥革命。1924年始追随孙中山。1926年参加北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陈济桓将军

170师师长许高阳与31军军长贺维珍比防守司令部稍晚一些经过德智桥附近浮桥过阳江。他们发现覃戈鸣和陈济桓已经在猴山坳突围被阻,便立刻折向南部,比较顺利地突出了重围。为防守司令部断后的吴展团与预备队一个营在突围过程当中遭到惨重损失。吴展带领部队撤到隐山老君洞当中被日军包围。日军再次使出他们攻击七星岩和伏波岩当中的伎俩,使用火焰喷射器焚烧洞口,接着投入毒气,致使英勇作战达10日之久的吴展和他的部下全数牺牲。吴展,广西恭城人,中央军校一分校(后改为六分校)二期炮兵科毕业。1940年晋升为31军131师393团团长。牺牲时年36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吴展上校

31军参谋长吕旃蒙少将,亦于11月10日晚在德智中学附近向猴山坳突围路上与日军激战中弹牺牲。牺牲情况不详。他是湖南零陵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后入陆军大学深造。牺牲时年40岁。与其同时阵亡的还有170师副师长胡厚基,牺牲详情及本人情况不明。【注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吕旃蒙将军

陈济桓与吕旃蒙还在苦战当中时,170师副师长巢威带领的突围队伍也到达德智中学和猴山坳一带,再度遭遇日军火网。巢威在激战当中面部中两弹,重伤被俘。部队被打散。175师和188师留守桂林的两个营(梁胜周营和甘若丹营)在突围当中掩护防守司令部及军部,受到极大损失。两个营的营长都牺牲了。

在战斗和突围的过程当中,中国军队团以及团以上的指挥人员最后情况大致如下:

防守司令部司令:韦云淞,突围

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重伤自戕殉国

防守司令部副参谋长:覃戈鸣:突围

31军军长:贺维珍,突围

31军副军长:冯璜,战前调离

31军参谋长:吕旃蒙,牺牲

131师师长:阚维雍,自戕殉国

131师副师长:郭少文,突围

131师参谋长:郭炳祺,被俘

131师391团团长:覃泽文,突围

131师392团团长:陈村,被俘

131师393团团长:吴展,牺牲

170师师长:许高阳,突围

170师副师长:巢威,重伤被俘

170师副师长:胡厚基,牺牲

170师参谋长:黄济(王遵),情况不明

170师508团团长:高中学,情况不明

170师509团团长:冯丕临,突围

170师510团团长:郭鉴淮,被俘

79军294团团长:王卓如,情况不明

炮14团团长:王作宾,负伤突围

日军资料当中,此役阵亡的最高官佐是在伏波山下被打死的第40师团第236联队第3大队第11中队中队长本山唯明中尉。

11月10日中午12时,日军宣布占领桂林。【注二】 但是零星的抵抗还在继续。中国军队的突围还在进行当中。11月11日早上8时,城区内已经听不见枪声。桂林已经被日军彻底占领。11月10日,日军第13师团104联队攻入柳州。日军第11军于当日10时宣布占领柳州,比宣布占领桂林还早两个小时。这样,在24小时里,广西最大的两座城市,作为政治、文化、经济、工业和交通中心的桂林和柳州陷落了。

注一:170师少将副师长胡厚基的情况非常模糊。在所有桂林保卫战的当事人回忆中名字不见提起。如果不是《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当中提及此人,我几乎认为他的情况可能系附会。试问战后桂林市政府在七星岩博望坪上建“三将军墓”,为什么没有将他的遗骸也同时归葬呢?因此他的情况仍待考证。

注二:日军所确定的时间点,包括强渡和攻占各个山头、阵地的时间,似乎要比中方回忆当中的时间普遍提前数小时,不知是日军有意为之,或者是使用了不同的时区标准。在通常情况下,中方资料很难确认准确时间,而日方资料则可以确认。在本文当中并不特别指明是日军时间或者中方时间,但因准确性使然,引用的日方时间肯定多于中方时间。

本文新浪博客链接:外链出处

通宝推:渡泸,苏迅,野草魂,南寒,李根,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