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姜维传 结局――国破 -- 陈不到底

共:💬38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姜维传 结局――身死

结局

身死

在剑阁据守的姜维听说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一时间各种谣言传来:有说刘禅要固守成都的;有说刘禅要往东入吴的;有说刘禅要往南去建宁的。

心乱如麻的姜维剑阁也不顾了,带着军队向南往广汉郡嘀县(参看地图)行进打探真实情况。这时正碰上刘禅派出的蒋显(蒋琬次子),询问过后,才知道蒋显是奉刘禅之令命各地蜀军放弃抵抗的。悲愤之下,在剑阁苦守的这些蜀军气得拔刀砍石,为如此屈辱的当了亡国奴难过。这个时候,做什么都无法挽回蜀汉的败亡了。

钟会看到蜀军弃守剑阁,马上挺军进入,遂进军到涪县,还派遣各部围追堵截姜维军(以前投降魏国的句安也在其中)。姜维接到蒋显的命令,就近向钟会的前军胡烈投书交上所持节杖,近五万的蜀汉军队缴械归降。

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人赶到涪县(汉城的蒋斌也接受投降赶赴涪县),钟会亲自迎接。干宝晋纪载,见到姜维的钟会不无得意地说,“来何迟也?”姜维神色严正,流泪说道,“今日见此为速矣!”

钟会严令士兵不许掳掠,还做出谦逊的样子接待蜀汉的降将。尤其对姜维特别偏爱,把他上交的印号节盖全部归还,和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钟会对身边的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公休、太初是诸葛诞、夏侯玄的字,钟会不举别的名士和姜维比较,偏偏说了两个因司马氏而死的人。姜维这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听到钟会小心恭敬的夸赞,就感觉到这位40岁的钟镇西有些年少轻狂,内心肯定还有不可预知的目的。

随后钟会向洛阳上疏请功说,“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人逃死遁走,欲向成都。臣派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参军皇甫贻、将军王买等从各个方向堵截敌军,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姜维统帅的步骑四五万人在各部的围追之下无路可走。于是臣书信向蜀军昭示生路,姜维等人终于解甲投戈。

以前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师,商旅倒戈;出征而没有交战(就得胜),这是帝王的盛业啊!

能收服敌国要好于攻破敌国,能收服敌军要好于歼灭敌军,这才是用兵之道。

(后面就是场面文了,无非说是在英明的领导下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云云)

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淄,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九州共贯。

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恩化,复其社稷,安其闾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训之德礼以移其风,示之轨仪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怀逸豫,后来其苏,义无以过。”

钟会停驻在涪县向洛阳邀功,邓艾在成都也是忙前忙后。

邓艾作为偏师却一举拿下敌国都城,迫使蜀汉举旗纳降,灭蜀的战役仅三月就降下帷幕,这是司马昭没有想到的(或许他想让指挥主力军的钟会拿这个大功劳,没想到蜀军的主力全被钟会的大军牵制,才有了邓艾偏师的长驱直入),这个时候司马昭在洛阳还在为自己进封晋公(晋公是汉中攻下后的十月二十二日任命的)做各方面的打点工作。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曹奂又任命司马昭为相国,总管百事(命晋公以相国总百揆),而以前的那些名号统统上交(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表面文章而已),对益州的善后工作还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具体安排。

而邓艾在成都收降蜀汉都城军队,严令所部不准掳掠,另一方面使蜀汉各方面(治安、经济等等)再重新运作起来。这个时候,邓艾做了一件被钟会抓为把柄的事:承制加封蜀汉各级官员。以刘禅行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其余诸子为驸马都尉。(得说一下那个黄皓,邓艾进成都时就把他抓起来了要砍头,却被黄皓收买邓艾左右,免之。就没了下文ft!)

委任原蜀汉各级官吏为朝廷命官,或者命为自己的下属;还任命司马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领蜀中郎将处理各郡事务等等。所谓承制就是邓艾代表皇帝嘉奖安抚蜀汉这些降虏,不要害怕,今天封你们的官,将来朝廷会正式下任命。以前刘秀手下的邓禹、来歙、吴汉等人就干过这事,他们在外攻城略地,遇到要笼络的降将就承制封个太守、“通路将军”“强弩大将军”类似的。邓艾是模仿前朝故事。

随后邓艾回顾自己突破阴平,迫降蜀汉的战绩也禁不住骄傲起来,在绵竹德阳战败诸葛瞻的地方造了一座平蜀台,用以宣扬自己的战功。头脑不大冷静的邓艾更对身边的蜀汉士大夫说,“诸君幸而遇见了我邓某,因此才有今天呢!要是碰上吴汉之流,早就没命了。”当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周围郡县响应。吴汉攻破成都,连克周围郡县,将二百余头领悉数斩首。邓艾现在有点蜀汉君臣救世主的意思,又回顾起在陇西边境的作战,说,“姜维也是一时雄?阂玻?只可惜碰到了我,就无所作为。”有见识的人都暗暗讥笑他的矜夸。

虽然邓艾这时很是得意,擅作主张承制,但还在一心一意筹画下一步的打算。

十二月二十一日,洛阳终于对蜀地做出安排,分益州为梁州。

二十二日,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

二十四日,曹睿的皇后郭太后过世。

同日,洛阳下诏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镇西将军钟会为司徒。

给邓艾的诏书把他云彻席卷,荡定巴蜀的功绩夸了一遍。就是当年的白起、韩信、周亚夫、吴汉都比不上。(这几人中除了吴汉终老,其余都是鸟尽弓藏的牺牲者)

所以嘉奖以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邓艾接到诏书后,又给司马昭写信建议说,“现在如果凭借平蜀的盛势,是伐吴的好时机。只是刚破蜀地,将士疲劳,不便马上行动。最好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需用做准备。另外大作舟船,成顺流之势,再发信给孙吴晓之利害,到时吴人必定归降,可不征而定也。

(为了坚定吴人归降的信心),最好厚待刘禅给孙休做榜样。如果要把刘禅送至京都,会给吴人造成一旦投降便流徙的印象。就算一定要刘禅入京,也最好等到来年秋冬吴地尽平之后。

(窃)以为应加封刘禅为扶风王(就在长安旁),把他供养在噤坞(以前董卓修筑的行宫兼城堡)。再以其子为公侯,显示归降的好处。

在城阳、广陵开放边界(这两处都在吴国北部的徐州,邓艾做过城阳太守),好迎接归降的吴人。

如此一来,吴人必定畏威怀德,望风而从。”

邓艾的一片诚心,到了司马昭那里却遭到了怀疑。(你留陇右兵和蜀兵各两万?陇右兵不就是你的人吗?还不要刘禅到洛阳,想干什么?)

司马昭没有明说,让卫??给邓艾传话,“有事应当报请,不要独断专行。”

邓艾没反应过来,又上言说,“我奉命远征,按照朝廷的方略办事,征服了蜀国。关于承制任命代理官吏,是为了安定社会秩序,自谓是符合一时的需要。目前蜀国率众归降,其土地南极南海,东接孙吴,应当及早稳定下来。如果等待朝廷的命令,因为路途遥远,恐怕耽误太久了。《春秋》大义说,大夫出了边界,只要有利社稷安定、国家发达,是可以专权处置的。现在孙吴还没有宾服,其势连蜀中,所以不可拘泥于常规而丧失良机。兵法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邓艾虽然没有古人的高风亮节,但也不敢只顾虑自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邓艾在成都还在为自己分辨,在涪县的钟会只是冷笑。

钟会司徒的任命诏书夸他所向摧弊(阳安关),围困众城(汉、乐、剑阁)。又俘获蜀军主力。“全胜独克,有征无战。拓平西夏,方隅清晏。”

嘉奖以钟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这样一来,平蜀的功劳自然是邓艾最大,钟会心生妒嫉。听说晋公指派监军卫??给邓艾传话“不要独断专行。”钟会马上就意识到扳倒邓艾的机会来了,他联系手下胡烈、邓艾的司马师纂等人,向司马昭密报邓艾谋反。

世语说钟会善于模仿别人手迹(以前他在淮南就是写假书信使反间计),这一次他在剑阁要道截获邓艾送往洛阳的章表文书,模仿邓艾笔体篡改其言,写一些不恭不敬,矜功自伐的词句,甚至还修改司马昭的回信。

司马昭接到钟会的密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64年正月初一,就诏书“槛车徵艾”,要把他押解到洛阳,同时命令钟会可遣大军进驻成都。钟会为了进一步置其于死地,诏书到了涪县后,让卫??去成都抓邓艾,你是监军啊,还是廷尉,办这事正合适。其实他是想邓艾肯定会抗命拒捕,卫??自己只有千余人,让邓艾杀了卫??更是罪加一等。

卫??明白钟会心中险恶,却也无法拒绝。他悄悄在夜里赶赴成都,向邓艾属将传令说,“我奉诏收捕邓艾,跟其他人一律无关。你们如果归顺官军,爵赏不变;敢不归顺,则诛及三族!”到了天亮时,邓艾的部将都先后归顺。这时卫??才乘使者车赶到邓艾营帐,而邓太尉还没有睡醒呢!

一阵糊涂的邓艾被卫??轻松拿获,等听明白是宣告自己谋反的诏书时,邓艾仰天长叹道,“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今日矣。”

邓艾的属将看到上司父子两人是因为反叛的罪名被捕,惊讶之下就将卫??的营地团团围住(想要劫狱)。卫??轻服(不带武器)而出,说我只是奉命行事,邓太尉的苦衷,我一定会上表讲清楚的。

邓艾的手下相信了卫??的话,这样押送邓艾父子的囚车就向洛阳进发了。

钟会在涪县听说邓艾已上路了,虽然没有他想得那么完美,可也相当得意。身旁的姜维察觉出钟会的野心,就趁机说道,“君侯自淮南平叛以来,运筹帷幄,从未失策,司马氏的强盛,都是君侯之力。如今君侯又平定蜀国,威德震动天下,民众颂扬您的功绩。但主上却难免感到恐惧。这样,君侯还能够安全回去吗?

以前韩信不曾背叛于汉却屡被怀疑终至覆灭;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最后伏剑妄死。难道他们是愚臣,碰到的都是昏君吗?只不过是正好处在利害关键上罢了。

如今您功劳也有了,名声也有了,何不如效法陶朱公泛舟江湖,张子房随赤松子远游峨嵋呢?”

正兴高采烈的钟会说,“这,你扯得太远了,我做不到,况且也不止这一条路吧!”

姜维又说:“那当然,其它办法君侯自然可以考虑到,就不必老夫多言了。”(汉晋春秋)

钟会听着姜维的话中话,满怀抱负的带着大军和蜀汉降将向成都进发。

正月十五日,钟会大军到了成都。这个时候,钟会的手下是十二万原魏军主力,加上诸葛绪的三万军,姜维的五万蜀军,邓艾的两万军队,(除去战斗减员)钟会也有二十多万军队。看到邓艾的大功飞灰湮灭,钟会再也按耐不住,认为自己功名盖世,不可再为人下,手下皆是猛将锐卒。只要让姜维等率蜀军前驱出斜谷,自己率大军跟进。一旦到了长安,一部分军队走陆路,一部分军队从渭水入黄河向孟津(洛阳附近渡口),五天内就可以在洛阳会和,那时天下可定矣!

钟会想得挺美,以为没人会猜到他反叛,可他刚一到成都就收到了司马昭的书信:

“恐怕邓艾不肯奉顺,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骑万人直入斜谷,屯驻乐城。我本人率领十万大军在长安,很快咱们就能见面了。”

钟会大吃一惊,询问之下,司马昭初一下令逮捕邓艾,就带着曹奂从洛阳出发,初三(晋书为初四)就到了长安。现在皇帝(遣使)在华山祭祀,军队正在集结。

司马昭早就怀疑钟会了。当初指定钟会为主力军统帅,司马昭的夫人(王朗的孙女,很有见地)这时就说钟会的性格是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付之大任。钟会的哥哥钟毓也曾密报司马昭不可对钟会信任太过。

大军出发前夕,西曹属邵悌求见司马昭,不无优虑地说:“您派遣钟会率领十余万大军伐蜀,依我看,钟会孤身一人,无重要亲眷留洛阳为质(钟会无子,所养的三个儿子都是从哥哥钟毓那里过继来的),不如另派他人为好。”

司马昭笑着说:“这种情况难道我还不了解吗?如今蜀成了天下的祸害,使老百姓都不能安生,征服它本来易如反掌,但大家又说使不得。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打仗就胆怯,就不会有机智勇敢;没有机智勇敢硬要他去打仗,就只能成为敌人的俘虏。因为只有钟会和我的意见相同,派他伐蜀,一定可以灭蜀,不派他派谁呢?至于灭蜀之后,就算像你忧虑的那样,他又能有什么作为!他想谋反,有谁支持他呢?蜀的将士吏民早已吓破了胆,成不了气候;中原将士思念还乡与亲人团聚,也不肯跟他,因此只能自取灭族之祸罢了。你不必犯愁,但也不要再同别人讲述这样的话。”

钟会还没有出兵就有这么多人反对,司马昭当然心里有数,他认为钟会反正也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才放心大胆的任命他。等到钟会密奏胆小怯阵的诸葛绪被押送回来,司马昭就知道钟会有些太轻狂了(诸葛绪并未受到为难,后来仕晋官至太常)。

钟会诬陷邓艾谋反的时候,有人告发他也要反叛。司马昭觉得一向厚待于他,不至于这么快就反目。钟会的堂外甥荀勖(是他推荐卫??做监军)说,“钟会虽然受恩,但他可不是那种受恩思义的人,还是应该早做防备。”司马昭觉得有理,就对外说是为了支援钟会而开向长安,还携带曹奂同往;对在邺城的曹姓诸王不放心,留下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邺都。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从斜谷向汉中进发。

这时早先提醒司马昭注意钟会的邵悌又说,“钟会的兵马是邓艾的五六倍,不用您亲自动身。”

司马昭说,“你怎么忘了以前说过的话呢?想起来了?可不要再说了。我自当以信义待人,只要人不当负我,我岂可先对人生疑心!近日贾护军问我,‘颇疑锺会不?’我答言,‘如今派遣你出兵,难道也怀疑你吗?’贾充当然无法回答(“贾亦无以易我语也”司马昭这样转述是指贾充说不出主子是否真的怀疑钟会)。”

最后,司马昭又意味深长的说,“等我到了长安,一切自会了然。”意思是那时钟会要真心虚造反,我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他了。

钟会当然不清楚这么复杂的过程,听说司马昭到了长安,贾充的军队已开向汉中,钟会对身边亲信说,“如果只为取邓艾,相国知道我自己就能办到。现在带来重兵,必定是觉察到我有异常了,我们只有快点动手。事成可以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也不失当刘备!”

钟会这时是下定主意叛变,还认为自己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共知,眼前的难关也不算什么。

得知钟会彻底叛变的姜维激动不已,在他心底有了一个复国大计。他给刘禅密书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写魏氏春秋、晋阳秋的东晋人孙盛在80多年后到蜀地,还见到了当年姜维给刘禅的密书。听蜀地人说姜维当年想假降钟会,再找机会杀之以复蜀土,可惜没能成功,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

姜维的想法是教唆钟会杀尽魏将,随后再找机会杀掉钟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华阳国志)

正月十六日,钟会进成都的第二天召集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和原蜀国的官吏,会集蜀国朝堂。他宣布为刚死的郭太后举哀,向大家出示伪造的太后令他起兵废司马昭的遗诏。这些北方来的魏军将领乍闻之下惊讶不已,骚动不安却无明显支持这反叛的建议。钟会情急之下,将这些魏军将领全部关押起来。又命令关闭成都城门和蜀宫门,严兵把守。他留下监军卫??商议,面对如此险境两人沉默不语,钟会手书“欲杀胡烈等”,举起来给卫??看,卫??摇头不许却不说原因,钟会也不知他到底是什么态度,也不敢让他擅自离去。

卫??上厕所的时候,碰见胡烈的属官就让他去给魏军普通士兵散发钟会谋反的消息。钟会逼着卫??下决心,自己也是紧张万分,横刀膝上一晚上都没睡。这个时候亲信向钟会建议说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钟会左思右想没有答应。

就在魏军将领被关押的这个空当,钟会帐下有个叫丘建的人,本是胡烈部属,胡烈推荐给司马昭。钟会出兵,请求以丘建自随,对他很是信任。丘建怜悯胡烈独自一人被关押在房里,求钟会允许有一个亲兵去端水端饭。因此,其他牙门也都授例各带一个亲兵。

胡烈趁机哄亲兵说:“丘建密传消息!钟会已挖好大坑,削好数千枚白棒。准备叫外面的士兵进来,每人赐给一顶白帕帽,拜为散将,让他们打死我们,埋入坑中。”他还把同样内容写在一张条子上传给在军营中的儿子胡渊。一夜(十六日夜)之间,这个消息在各军中都传遍了,大家人心惶惶,害怕一打起仗就无法回家了。

十七日,在蜀宫墙外的普通魏军得到胡烈和卫??的消息,就开始密谋攻打钟会。但因为卫??还在宫中,众人不敢动手。钟会自己在深墙之内也很不安,打算让卫??出去慰劳诸军。卫??心中大喜,嘴上却说,“你是三军之主,应该你亲自去办这事。”钟会一夜未睡,就顺口说,“你是监司,先去,我随后就到。”

卫??按耐住心中激动,急步出殿。钟会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派亲信去叫卫??回来。卫??看到追兵赶到,在殿门口假装摔倒,扮作晕眩的样子爬不起来。被送到自己的营地,又偷偷喝了一大碗盐水,逼着自己呕吐。他身体长得本来就很孱弱,这样一来就更显得好像病入膏肓,连钟会派来的亲信也回去禀报说卫监司摔得爬不起来了。

钟会怎么也想不到卫??会耍这样的花枪,既然他走出去就算了,就再次关上宫门,慰劳诸军的事也作罢。

十七日夜,卫??一骨碌爬起来,向诸军发布檄文声讨钟会,这些普通的魏军士兵早已商量好,打算第二天起事。

十八日中午,各军营中突然鼓声大作,胡烈军营的士兵首先哗变,胡烈18岁的儿子胡渊带头冲出。紧接着,各军也鼓噪而出。虽然无人督促,大队人马如波涛激荡,争先恐后朝着城门涌动着。

这时钟会正在给姜维部发放铠甲器杖,卫兵进来报告说,外边声音嘈杂,好像是失火了。一会儿,卫兵紧急报告,有很多士兵正向宫门跑来。钟会大惊,感到事情不好,对姜维说,“这些兵来者不善,怎么办?”姜维说,“只有打了。”钟会一面派兵去杀掉关押的魏军将领,一方面让大家用木头顶住城门。愤怒的士兵奋力砍门,一时不能破门。但没多久,有的士兵架梯登城,有的士兵放火烧城屋;人群如蚂蚁成群,飞箭似雨点密集,大群的士兵冲进宫殿,而被关的魏将也纷纷跑了出来,双方会合,将姜维、钟会团团围住。

这个时候就剩下钟会身边数百名亲信围绕宫殿奔走和乱兵对抗。63岁的姜维深陷重围,奋力斩杀了五六人,终于不支倒在血泊之中,愤怒的魏军把姜维乱刃分尸。

姜维倒在了他为之奋斗大半生的蜀汉土地上……

写到这里时,脑子里不自禁的把自己想象成这时的姜维,

眼前是旋转的天空,周围满是变形的面孔,甚至还有人在嬉笑,我伸了手却没抓住什么,

疼痛吗?

好像没有。

甚至,是种解脱。

解脱吗?

是的,我解脱了,我要停下来了。

泪水不自禁的涌了上来,什么都看不清,也好,就这样结束吧。

魏军杀了姜维后,钟会也支持不下去,对这个战乱的始作俑者,士兵更是愤恨,争赴杀会。

这时成都乱成一团,钟会身边的亲信数百人被杀,钟会兄子钟邕也被杀,僚佐皆没,唯有长史杜预躲过这场灾难。

蜀这边,张翼、蒋斌、蒋显、刘禅的太子刘?v、姜维妻儿等皆死于乱军中。

卫??站出来控制局势,将魏军分部整顿,成都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邓艾本营的将士就去追赶发往洛阳的邓艾囚车(太莽撞了,不合法也不合理,邓艾就算押到洛阳也不一定会死),还真的追上了,于是又往成都方向返回。听到消息的卫??大吃一惊,当初构陷邓艾也有他的份。卫??惟恐邓艾将来报复,私下里也想独享平定钟会叛乱的功劳。于是就唆使受过邓艾惩罚的护军田续领兵在绵竹西的三造亭偷袭,斩杀邓艾及其子忠。邓艾死时68岁,人死了,叛罪却没免,在洛阳的家属都受到株连,其子悉数被杀,妻及孙子流徙西域。

钟会的叛乱也累及家属,养子毅被杀,另两个养子因为爷爷钟繇、父亲钟毓的功劳免死(这三子都是钟会兄毓之子,钟毓在钟会进攻剑阁的时候病死,钟会都没有理会)

司马昭在长安终究也没有行动,二月就返回了洛阳。三月,司马昭进一步被加封为晋王。

卫??因为控制蜀汉局势的功劳使加封镇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三月,刘禅举家遣往洛阳,汉晋春秋说,司马文王宴饮刘禅,并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注五十三

姜维的诈降复国之计,孙盛评论说当初邓艾进攻江由时将士不多,而姜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反而投降钟会,还总希望能趁乱复国。以蜀汉小国,姜维连年征战就已是不对了;现在国都灭了,却还希望能出现奇迹挽救,真是太糊涂了。

裴松之注引后反对说,当时钟会的主力已到剑阁,姜维与诸将列营守险,钟会无法前进,已经准备退兵。保全蜀国的功劳差一点就成了。但是邓艾偷渡阴平,出现在蜀军后方,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姜维若回军救成都,钟会则会趁机追击。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

后来钟会要杀掉魏将以举大事,授姜维以重兵,使为前驱。假若魏将皆被杀,军队又在姜维手中,杀掉钟会恢复蜀汉也是不难。所谓在情理之外获得成功,才算是出奇,不能因为事情没有按预定发展,出了差错就说不是(出奇)。假如当年田单定计之后,机会不来,没能成功,就说他也是愚蠢暗昧吗?

关键词(Tags): #姜维传(jack)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