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宇宙和文明进化 -- beiba

共:💬14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熵增
家园 从宇宙的尺度来看,那些流失的“负熵”哪里去了?

前段时间看了BBC的“恒星七纪”(Seven Ages of Starlight),其中提到了宇宙的最终归宿--恒星越来越少,最终归于黑寂。

但是,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只有一个宇宙的情况下,在最终这样一个髙熵的死寂年代,流失的负熵哪里去了?

即使在非单一宇宙的情况下,如果把我们现在所说意义上的“宇宙”看做一团“宇宙云”,最终的问题仍然一样: 负熵哪里去了?

个人认为(瞎掰啊,莫拍),楼主提到的正熵和负熵两个极限某种程度上能解释这个问题。

1. 关于恒星聚变我们不能仅局限在氢原子(同位素)聚变成氦这种最简单初级的聚变过程上,按上片中介绍,氢聚变恒星消耗尽聚变燃料后,仍会爆发成星云,然后形成新的恒星,在更高级别的引力作用下,将氦这种级别的小原子“压”(聚变)成更大的原子,比如碳啊氧啊什么的。 依次类推,N次循环往复,逐渐形成更大的原子。(可以相信在超级大的恒星里,以铁原子为聚变材料生成更大原子量的重原子吗?)

某种意义上,宏观层面的高正熵,对应的,是微观层面有序程度更高的高负熵体重原子。

2。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负熵转移到了原子核内,但是在整个宇宙演变过程中,好像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负熵不知归于何处。

也许,存在于宇宙中各处的文明体,吸收了这部分负熵。否则,帐做不平啊。

或者,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能量(负熵),最终逐渐全部(或大部分)转换成为了以质量形式存在,宇宙达到一种均衡态--死寂,少量能量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但不足以触发物质形态(质量)向非物质形态转变,大部分能量(负熵)被锁在物质形态(质量)中。

想一想,如果宇宙是收敛的,太让人灰心沮丧了。

文明的希望在哪里? 黑洞?

更希望宇宙的演化能像正弦波一般,大爆炸->扩张->收敛->奇点->大爆炸,循环往复永不休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