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一——古代的“福尔摩斯 -- 俺老孫

共:💬27 🌺20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二——中国古代的运筹学案例三

“运筹”这个词来源于“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赞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凭借其谋略帮助刘邦完成战胜敌人统一天下的大业。筹本指算筹,运筹指进行运算、谋划。今人借“运筹”二字来命名对经济生产活动进行优化管理的这门学问。

在中国古代把有这种才能的特殊人才与那些只懂死读书、读死书,完全没有任何社会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书呆子”相区别,称他们为“经济之才”,“经济”是“经国济世”的简称。

冯梦龙在他的《智囊大全》把这种智慧称为“经务”。

《明知部·经务》之《刘晏》篇

“唐刘晏为转动使时,兵火之余,百费皆倚办于晏。晏有精神,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尝以厚值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入贱出贵,国家获利,而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

这段话说这位刘晏是唐朝人,官为转运使,当时京城长安附近的人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生产难以恢复,各种物资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刘晏即有能力又有办法,把各种事情都办得很好。他曾经招募很多跑的快的人为他传递汇报各地的物价,以便掌握各地的物价情况,运用国家的资源,买贱卖贵,平抑物价。

还有其他许多政绩,下面只录其善于运筹一事: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至百余万斛,无升斗沉覆者。”

这段故事是说:原来往长安运粮食的时候,由于河流湍激,经常发生船倾覆,损失很大,通常要损失十分之二。凡是能把粮食安全运到长安的都算有功劳,要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河、黄河、渭水这些河流水况不同,使用的船只和船工对水况的熟悉程度也都不同,不应该让粮船从产粮地直达长安,于是让各地根据各段江河情况制造适用的运粮船,江船经长江运粮到扬州,汴船经汴河运到河阴,河船经黄河运到渭河口,渭船经渭河运粮到长安的官仓。在运输的节点港口设置粮仓,分段转运。从刘晏进行这项改进以后,每年运送粮食百万斛,再没有过损失。

另外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改进运粮程序,节省人力物力的故事:

《刘本道》

“先是漕运京粮,唯通州仓临河近便。自通州抵京仓,陆运四十余里,费殷而增耗不给。各处赴京操军,久役用乏。本道虑二者之病,奏将通州仓粮于各月无事之时,令歇操军旋运至京,每二十石给赏官银一两;而漕运之粮止于通州交纳,就彼增置仓廒三百间,以便收贮,岁积羡余米五十余万石,以广京储。上赐二品服以旌之。”

这段故事说:明朝初定都北京的时候,粮食从南方水运只能到达通州,然后便要再沿陆路运抵北京,陆上距离四十余里,花费多损耗大不方便。而各地到北京参加操练的军队在北京呆久了,也缺少盘缠了。于是这个刘本道就想办法同时解决这两种弊病,请示让军队在每个月不操练的时候把运到通州的粮食搬运到北京,每二十石给运费一两银子,以后漕运的粮食就在通州交付,在通州盖三百间仓库,用来收贮漕运来的粮食。每年能多储藏粮食五十余万石,额外增加北京的食粮储备。皇帝赏赐他二品官的服饰。

这个刘本道是少数从普通小吏凭才能一点点升上来的大官,坐到户部右侍郎。

冯梦龙说:“按本道常州江阴人,由掾吏受知于靖远伯王骥,引置幕下,奏授刑部照磨,从征云南,多用其策。正统中,从金尚书濂征闽贼,活胁从者万余,升户部员外郞。景泰初,西北多事,民不聊生,本道请给价买牛二千头,并易谷种与之。贵州边仓粮侵盗事觉,展转坐连,推本道往治,不逾月,而积弊洞然。上嘉其廉能,赐五云彩缎。天顺初,进户部右侍郎,总督京畿及通州、淮安粮储。本道固以才进,而先辈引贤不拘资格,祖宗用人不偏科目,皆今日所当法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