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汉奸之妥协理论 -- 王威

共:💬159 🌺167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来一个(随便搜到的,不是我以前看到了)

翻遍日本侵华历史,人们找不到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完整计划。这和二次大战时德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是二次大战的战败国,所有战争档案在战后均为盟国查获,就是找不到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详细战略计划。日本入侵东北的“九一八”以及偷袭珍珠港的“虎!虎!虎!”都已经大白于天下,如果日本确实早就密谋要灭亡中国,一定有比“九一八”和“虎!虎!虎!”更详细、周密的多的作战计划。“九一八”和“虎!虎!虎!”只是单个事件,其档案尚且无法隐瞒,而灭亡中国却需要长远的多的作战考虑,如果日本有这方面的计划,也应该早就被发现并曝光了。

一次大战德国的“施列芬计划”,法国的“X系列计划”,二次大战德国的“巴巴洛莎”计划,等等,都已经先后被后人发现,原因在于发动一场庞大的战争需要动用几乎全部的国家资源,需要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想事后隐瞒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观日本,战后所有信息渠道都没能发现日本灭亡中国的详细战略部署,这不能不说是很反常的,甚至于连东京国际法庭也没能找到这方面的证据。

唯一的解释,就是日本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被拖入战争泥潭的。“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军部对于是否全面侵华意见一直就没有统一过,石原莞尔(九一八事件的主谋)就坚决反对日本全面侵华,认为日本应该按照既定方针北上打苏联,而打中国将使日本进入难以摆脱的战争泥潭。石原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后来愤而辞职。也因为他及时辞了职,后来的东京法庭没有把他当作战犯对待。

以后的事情果然如石原所料,日本在泥潭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虽然日军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犀利无比,然而在战略上却处处被动,处处被老谋深算的蒋介石牵着鼻子走。七七事变之后的7月14日,蒋介石就开始部署在上海开启新的战场。按照蒋介石的想法,中国这么一个落后的大国,不怕鲸吞,只怕蚕食,因此他希望处处挑起战火,而不是仅仅把战火集中在华北地区,用广漠的土地拖垮日军,用空间来换取时间。

一个月之后的8月13日,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对日军发起攻击。八一三之前,中国与中美英法日等国签署了协议,允许各国保持千人左右规模的象征性驻军,而中国政府不设驻军,即所谓“共同租界”。八一三那天,老蒋把他最精锐部队之一的第九集团军开进上海,自然遭到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抗议,认为中国政府不遵守协议。蒋介石置之不理。随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淞沪保卫战”打响。上海开打的时候,日本在上海仅仅有千人左右的海军陆战队,自然被打的狼狈不堪,于是紧急从本土抽调3万人左右进入上海仓促应战。很明显,直到这个时候,日本其实也没想把事态扩大到整个中国,否则的话3万人进攻上海无论如何是不够的。

随后,蒋介石调动了70万人进入上海,日本人想不打都不行了。战事不断扩大,日本也不断从本土派部队增援,最多的时候抽调了30万人进入上海。随后,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的安排下主动撤离上海,完全达到了开辟新战场、拉长战线的战略目的。

虽然蒋介石的战略相当成功,但七七事变却绝不是他乐于见到的,其实也不一定是日本政府甚至日本军方乐于见到的。七七事变之前,日本把最精锐的关东军囤积在中国东北,最多的时候达到31个师团,85万人。这些兵力,直到最后日本投降也没有用在中国抗日主战场上。日本的这些兵力,完全是为北上打苏联部署的。

[在此删去21字]七七事变,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是日本士兵首先开的第一枪。而且,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军部还是意见不统一,对是否继续扩大事态炒作一团。[在此删去42字]

说实话,日本这个民族智商并不高,不但鲜有伟大的思想家,更缺少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石原莞尔算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中日战争,其直接元凶毫无疑问是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势力。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日本从一开始就密谋要灭亡中国。相反,日本政府自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竭力平息事态的恶化,致力于政治解决中日之间的争端。九一八之后,以石原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成立了伪满,但日本政府一直拒绝承认满洲国,直到一年以后才承认。蒋介石虽然命令张学良的部队“不抵抗”,但随后蒋介石命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控诉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暴行,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同情。日本政府也作了表态,表示将努力避免事态扩大。当时日本的若榇首相和陆军大臣协商都致电驻朝鲜军总司令林铣一郎,表示不要继续扩大事态,但遗憾的是林铣一郎却是个极其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不但不听从命令反而派出3万人增援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随后,日本政府派沈阳(奉天)领事找关东军首领进行交涉,但遭到关东军将领拔刀威胁。

九一八以后的日本,举国上下已经跟文革时期的中国一样,进入了全民的歇斯底里。九一八明明是不怎么光彩的侵略行径,却得到举国上下的赞扬,日本政府已经很难控制局面。随后的事情更是令人震惊,由于首相犬养毅拒绝和军国主义分子合作,一伙军人居然明火执仗闯进他的家里,明目张胆地杀害了首相。以后的文职内阁在枪口的威逼下一届比一届软弱无能,1932年,日本政府宣布承认满洲国。

军国主义分子的暴行,居然获得了日本全国上下的喝彩,一些日本少女甚至写信给杀人凶手,表示要嫁给凶手。

公平地讲,日本政府竭力避免事态扩大,到不一定是出于追求正义,而是实在害怕国际社会的压力。狂热的军人只知道打打杀杀,但文职官员考虑的问题则要理性得多。日本是一个极其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都依赖于国外的供应,国际社会一旦孤立日本,日本将完全难以承受。后来的事情果然不幸应验:九一八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手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美国和荷兰联手实施了有色金属禁运。这就是后来1941年日本不得不偷袭珍珠港的原因,因为美国的制裁实在让日本撑不住了。不打美国是等死,打美国是找死,索性豁出去跟老美干一场。

由此可见,日本侵华完全是一小撮军事强硬、政治幼稚的军国主义分子闯下的滔天大祸,从七七事变那天开始,中日两国就是稀里糊涂地卷入了战争。中日战争,带给中日两国至少这么一些教训:

1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狂热,与60年代中国红卫兵的疯狂极其相似,其实也是一帮爱国愤青。但要命的是这伙愤青是拿着枪的。日本侵华完全是一场日本式的爱国闹剧,虽然它从一开始就是混乱无序的,并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但它给中日两国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却是历史事实。

2日本政府虽然在制止战事扩大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为此还付出了首相犬养毅的生命,但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错误地姑息了军国主义的膨胀。日本军国主义实际上是日本特色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与今天中国小青年们“灭掉日本”的狂热言行极其相似。对照历史,中日两国政府均应该致力于开启民智,避免狂热的民族主义势力再度泛滥。因此,日本一些政客为了短时期的选票而参拜神社,的确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但是对周边国家的挑衅,也是对日本民族的未来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3中日两国的真正敌人,其实是北面的俄国。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俄罗斯这个民族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但却具有世界上最下三滥的政治品德。当初如果不是斯大林从中挑拨,[在此删去17字],卢沟桥事变不至于那么早就爆发,甚至中日战争也有可能避免。中日战争的悲剧,始作俑者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和苏联的国家主义,[在此删去15字]。

历史上,中国人受害最惨的国家就是俄罗斯。自鸦片战争以来,俄罗斯通过历次战争,先后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黎条约》、《瑗珲条约》、《里瓦几亚条约》、《中俄密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走了总共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八国联军的7国都先后撤军,唯独俄国老毛子就是赖着不走,并且最终导致了在中国境内的日俄战争。二次大战后期,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但在战后也是长期赖着不走,后来还是美国干预了苏军才乖乖撤离。可是,临走前的苏军还不老实,用枪口逼迫蒙古人投票独立,让中国又丢失了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0年夏天,苏联老毛子授意北朝鲜人民军疯狂进攻南朝鲜,并逼迫中国派兵参战,好不容易结束战乱的中国又一次被拖入战争。三年朝鲜战争,中国不但损失了几十万优秀儿女,且丧失了收复台湾的绝佳时机,导致今天的中国仍然为统一问题焦头烂额。60年代中苏交恶时期,苏联更是在边界囤积了百万大军,并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要不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强硬干预,中华大地怕是已经变成一片焦土。直到今天,老毛子也在安大线等问题上对中国两面三刀,不断变换手法将中国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中国人最应该恨的,是俄罗斯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