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青铜时代 -- 姗姗来迟

共:💬44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天涯上的一篇论述

作者:我是小小老百姓 

转自天涯

中国普及铁兵器的进程比其他古文明缓慢的原因

                   

史学界公认,中国普及铁兵器的时间晚于其他所有的上古文明国家。并且这个过程相

当长,从春秋末开始,到西东汉之交才完成。时间跨度近五百年(欧洲普及铁兵器用时约

三百年)。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国普及铁兵器竟如此之难呢?我认为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封闭的地理条件,使其不易得到其他先进文明的文明成果。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仅就直线距离来说,中国就已经远离其他先进文明了。如古

都西安,是中国古代最靠西的一个大城市,它与其他文明中心的直线距离如下:新德里

约3000公里、德黑兰约5000公里、巴格达约5500公里、开罗约7000公里、雅典约7300公里

。相比之下,雅典距巴格达约2000公里、距开罗约1200公里、距新德里约5000公里。

                   

更糟糕的是,中国周边的环境不适于通商和旅游。从地理角度说:在中国东方是多台

风的太平洋,耶元13世纪,入侵日本的14万中军就是因为遇到台风而遭到重创;往南是同

样险恶的南海,中国周边的海洋都是大面积的深海,受北赤道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

变幻莫测,缺乏较安全的平静水域,对于古代帆船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唐朝时的高僧

鉴真,五次东航有四次败于大风,第五次也遭到大风袭击,仅仅因为运气才侥幸登上日本

;在陆地上,中国以南的中南半岛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通行极其困难;往西南是不适

于人类活动的青藏高原;往西3000多公里都是干旱地区;往北则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中国

周边没有一个较好的对外交往的窗口。从古代国际交往的最大动力――商业的角度考虑,

在铁器时代初期,中国周边各国各族普遍人口较少,没有较大较富裕的文明中心,也就是

说缺乏较大的市场;而对中国商品需求较大的西方国家,由于路途太过遥远,只能通过中

间商(如波斯人)进行贸易,中国商人的商业机会并不多;相比之下,中国地区人口较多,

市场空间很大、路途平坦,各国政府都对商业加以保护、从事华夏文化圈内的商业活动十

分安全和较易致富;以上三个原因使得华夏诸国商人缺少对外交通的兴趣,都把注意力放

在华夏文化圈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讲,中国离其他大文明太远,周边各国各族文化、科

技落后,使得中国地区缺乏学习外国长处的动力和紧迫感。最后,即使是民间小规模的对

外交往和贸易,也受到古代中国对外扩张造成的华夏诸国与周边各国各族尖锐矛盾的影响,

进行得十分困难,危险很大。

                   

由于以上自然和人为的不利因素,在整个古代,虽然每个时代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总

的来说,中国人主动对外交流并不多,并且主要是政府行为和边民小规模的交易,集中在

距中国较近的那些落后地区。而外国与中国的交往也只能是零散的,小规模的。这样一来,

古代中国人实际上从来没有受到过外来先进文化的较大冲击,助长了他们睥睨天下的自傲

心理。外国的先进科技,当然也就更难进得来了。

                   

在人类历史上,那些对外交往便利的地区往往也是较发达先进的地区。铁器时代初期

的两河流域正是这样一个地区。从耶元前五千年这里出现城市之后,就一直牢牢地稳坐在

世界领先文明区的宝座上。文字、铜器、铁器、砖砌建筑物、灌溉农业、城邦民主、法律、

学校。。。莫不在世界之先。究其原因,正是两河对外交往便利。两河流域本身是新月沃

地的一部分,这里在上古时代是被称为天堂的农业宝地,丰富的出产养活了众多的文明,

可以说这里的每个民族对世界历史都有贡献,连小小的落后部落联盟以色列人,都发展了

世界第一种一神教。两河流域因为有便利的灌溉条件的缘故,当然成为天堂中的天堂,并

且两河的对外交往条件极其便利。往东是当时的波斯,这里的植被还没有被破坏之前,是

一个有利于通行的地区,商队和游客可以直通印度河流域,接触印度文明;两河以北的高

加索山脉,从来不是截断南北交通的障碍,山北的游牧文化和山南农耕文化的交流,从来

没有中断过;两河以西,新月沃地直抵大海(即今地中海),在巴勒斯坦上船,沿海岸行

驶可直抵爱琴海,与爱琴海文明接触;西南,从巴勒斯坦到尼罗河三角洲直线距离不到350

公里,步行也仅需十天。这样有利的环境,对于先进文化、科技的传播当然是十分有利的。

各先进民族之间的战争,促使他们不断改良武器,所以铁兵器最先在两河流域得到普及,

一点不奇怪。

                   

而在两河流域之后领先世界的南欧文明,也是便利交通的受益者。希腊、罗马所在的

地中海是一个内海,相对中国的东海、南海来说风平浪静,对上古简陋的桨船航行十分有

利,而在近代铁路发展起来之前,海运的运费仅是同等距离陆上运输的1 /30,发达的海

运对于希腊、罗马的经济和对外交往来说,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欧洲文明的发展,从

来没有与其他文明截然分开过。希腊人对巴比伦和凯美都十分熟悉,对遥远的印度也不陌

生。他们的学者中很多人去过凯美和巴比伦(最著名的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泰勒斯),甚

至可能有人去过印度(即毕达哥拉斯),这种文明间充分交流的场景,对于古代中国人来

说是不可想象的。而波希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对凯美的征服和对两河流域的远征,

更是先进文明之间军事文化与科技的直接碰撞,迸发出了光耀千古的火花。欧洲人较早的

普及了铁兵器,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令我奇怪的不是中国在近代落后,而是中国在封建时代竟然能够领先世界一千两百多

年。细细想来,中国相对闭塞的环境固然不利于文明交流,但却也阻止了外来先进文明的

冲击,使中国人可以安全的沿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尽管走得慢,但一直走下去,总可以得

到成果。当两河流域因生态破坏而风光不再,当欧洲在基督教的统治下变得极度愚昧的时

候,中国人的机会就来了。而中国在世界上由落后变成先进的标志物,就是钢铁兵器的普

及。这点,下面还要讲到。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锡矿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铜矿、铅矿也较多,使得青

铜器的制造相对较易,质量较高。压制了早期不完善的铁兵器。

                   

早在商朝,中国人就铸造了重832.84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显示出中国人在冶金技术

方面的出色才能。后来,制造青铜兵器基本上使用的也是浇铸法。在长期摸索的过程中,

中国人逐渐改进了铸造工艺和其他加工工艺,使得中国青铜兵器的质量得以达到青铜材料

所能支持的极致。例如前面所说的复合剑,就是一个杰出的成果。中国人还有一些令人感

到费解的发明: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五百年岁月,出土时依然光亮无锈迹。据分析该剑进

行过表面硫化处理。如果说这是一个孤证的话,那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更离奇:在嬴政陵

兵马俑出土的两柄秦剑也同样毫无锈迹,锋利如初。经分析,这两柄剑进行过表面铬酸盐

氧化处理。要知道,现代的铬盐处理法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德国发明的!虽然古代中

国人用什么办法得到了铬盐处理的效果现在仍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当

然,如果以后证明这些剑不锈仅仅是巧合或其他非技术原因除外)。同时,中国青铜剑的

长度也是世界之最(最长94.8厘米)。这么出色的青铜兵器,当然能够与早期产量低,质

量不保证的铁兵器抗衡,甚至胜过。其实,在战国时代,铜铁经常合用在箭头上,负责杀

伤的镞由铜铸造,而附件铤则由铁制造。这雄辩的表明当时的铁镞不如铜镞锋利。

                   

第三个原因,也是根本的原因:中国铁矿石的品质低劣。

                   

在讨论中国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问题时,人们常常忽略一个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常

识: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直接受其境内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制约。如果说历史学家很

少谈及这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常识没有必要专门讲的话,那么在网上有些青年历史爱

好者也很少谈及这点,恐怕就是因为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历史基础教育和太过浮躁、不愿

“钻”下去看书,因而知识储备量不足的缘故。

                   

                   

                   

在科学还没有诞生的古代,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手工业,都处于“靠天吃饭”的状

态中。一个国家的某项事业是否兴旺,首先取决于该国有没有从事这种事业的自然条件。

所以,凭借便利的交通和较少的人口,雅典可以用古代海商业来支持国家经济,而离东地

中海商业要道相对较远,人口相对较多的罗马就不能;雨量适中,土地肥沃的中国可以发

展出发达的农业,而极端干旱,遍地沙漠的阿拉伯就不能;银储量极多的阿兹特克可以将

银作为货币和普通的饰物,而缺乏银矿的中国显然不能。

                   

冶铁业也不能例外,虽然铁在地球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但本国铁矿脉的大小、铁矿

石的质量好坏、铁矿开采的难度,仍然是制约一个国家冶铁工业的首要自然资源条件。铁

资源质量好、数量大的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是铁矿石的重要出口国;英、法、

德、三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铁资源丰富的

国家;而历史上的名刀,其原料必然来自铁矿石质量优越的地区,如印度、日本。

                   

在铁兵器使用初期,人们都还没有熟练掌握冶铁技术,谈不上用专门的冶金工艺来改

善铁器性能,这时,铁矿石质量的好坏便直接决定了铁兵器质量的好坏。对于世界上其他

文明古国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铁矿是相当常见的,并且,世界铁矿的一般水平是

富矿占矿产总量的50-60%左右,也就是说,一般人们开两个矿,就会遇到一个富矿。富

矿的矿石含杂质少、易于锻造、制出的铁器性坚韧,对于制造铁兵器相当有利。即使是块

炼铁,也能够压倒青铜兵器(各文明古国的青铜兵器都没能够发展到象中国那种水平)。

所以各文明古国接受了先进文明传来的冶铁技术之后,在本国富铁矿的支持下,都很快的

用铁兵器取代了铜兵器。

                   

中国却与众不同。其自然资源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贫矿、难选矿、综合矿多,富矿、

易选矿、单一矿少。而铁资源正是最好的例子:蕴藏量虽多(探明储量501 亿吨),但易

采易选的贫矿多、需综合利用的多组分矿石多、富铁矿资源少、可直接入炉的高炉富铁矿

不到探明总储量的3 %!并且矿石普遍含有较多杂质,如硫、磷等,甚至有少数矿石含有

铀元素,硫会使铁变脆,在稀土族元素被利用到冶铁业之前,一直是该行业的梦魇。

                   

现在就战国时期主要的几个大国境内的铁资源情况作逐一介绍,以使网友们了解铁器

取代铜器时期华夏人所面临的特殊困难:

                   

楚所在的湖南,1992年底探明储量中,高炉富铁矿仅占综合保有储量的0.91%,在工

业储量中仅占0.86%。难选的沉积变质赤-磁铁矿及赤铁矿贫矿占 72% .

                   

韩国所在的河南,探明储量10.98 亿吨,保有储量10.63 亿吨,其中96.2% 为贫矿。

185 处铁矿中,富矿产地仅9 处,储量3672.3万吨,贫矿石+需选的高炉高硫、高炉高磷

矿石共计占矿石总量的99.74%,平炉富矿仅274.3 万吨,只占矿石总量的0.26%.矽卡岩型

铁矿位于安阳、林县、桐柏、沁阳等地,矿石相对较富,成为韩、楚两国素称锋利的铁兵

器的重要原料产地。

                   

燕所在的河北:199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82.9亿吨,其中工业储量(A+B+C 级)42.5

亿吨,贫矿 77.1 亿吨,占总量的 99.6%,但易采、易选、具有较高开采价值,在开矿技

术原始的古代,这成为燕国制造铁兵器的一个优势。富矿保有量仅 0.3亿吨,占总量的 0.4%

.

                   

吴、越及后来的楚国的辖地浙江,全省探明储量 9850.4 吨, A+B+C级储量 4681.3

万吨,D 级储量 5169.1 万吨,保有储量 7454.2 万吨,其中 A+B+C级 2440.1 万吨,D

级5014.1万吨。该省的铁资源较少。

                   

秦国所在的陕西,全省探明储量 6.50 亿吨,其中0.2%为富矿,富矿占资源总蕴藏量

的 1.33% .并且陕西铁矿多位于秦巴山地,开采不易。这就是嬴政陵出土铁兵器仅相当于

铜兵器数量万分之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缺乏富铁矿的现状是由中国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中国缺少形成大型风

化壳型矿的物质基础,目前在南方尚未发现形成该类型铁矿所需的18-25亿年前的地层。

在北方该时代地层很不完整,支离破碎,面积不大;其次中国发现的大量贫铁矿虽形成于

25亿年前,但变质很深,抗风化力强,缺少长期风化淋滤的地质环境。只有新疆存在38亿

年前的地层,面积占全疆1 /4 ,还有可能找到大型富铁矿。不过这跟中国铁兵器取代铜

兵器的历史没有一点关系。

                   

目前世界上拥有富铁矿最多的前苏联地区、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都具有大型、特

大型风化壳型优质富铁矿。在历史上,印度是大马士革钢的产地。而苏联的钢甲在二战中

是世界闻名的。

                   

很显然,在没有科学的古代,中国人是无法象现代这样选矿的,也不可能利用商业引

进数量足够的铁矿石。唯一的办法只有尽量利用现有的贫矿。对于农具和工具来说,中国

铁主要的问题:脆,并不是太大的缺点。因为农具要对付的不过是土地和草木,折断的危

险很小;工具中很多对付的也不过是木头,即使用于金属加工的工具,如在铜器上刻画的

铁刀,也不会遇到横向的冲击力,折断的危险同样很小,并且铁凿、铁刀之类工具,要求

能破开石头或割入铜器,硬度的要求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下面还要讲到,中国人还对生

铁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

                   

但兵器则不然,对于剑、戈、戟等武器来说,它们经常彼此碰击,因此不能够脆,必

须坚韧。然而,中国贫铁矿中的杂质,使得铁器的机械性能极差,在块炼铁时代,这个缺

点更加显得突出。因此在中国人还没有发展出足够先进的冶铁技术之前,中国地区只能利

用极少数富矿中的矿石来锻造兵器,在这种情况下,战国时期及以前的铁兵器不可能普及,

它们只是战争舞台上的配角。

                   

  本文参考书: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编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年开始出版 综合、矿产、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浙江、陕西诸卷

                   

青年文库之《中国地理知识》分册第316 -320 页、第330 -333 页《矿产知识》分

                   

《失落的文明》丛书巴比伦古希腊 古罗马 犹太王国各卷

                   

《中国地图册》地图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 1979 年12月第四版 1981年12月山西第11

次印刷

                   

《世界地图册》(压膜本)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1972 年7 月第2 版 1982 年8 月西

安第4 次印刷

剑胆琴心――中国青铜剑第一网网址:jdqx21cn.nease.ne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