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del -- 玉垒关2

共:💬37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说实话这两年的求医经历让我对大夫的话产生疑惑。

第一个疑惑是,过度医疗以及过度检查的问题。

两年前,某省的省肿瘤医院为我们安排了很贵的放化疗方案。然而这次,我们换了邻省的省肿瘤医院,同样是专家告诉我们,这么豪华的方案,其实没有必要。我们是外行,不能断定,只能存疑。

这次住院之后,外科主任吩咐主管大夫说,给做下检查,影像学的就不必要再做了。然而主治大夫还是给我们开了加强ct等等刚刚在别的医院里做过了的检查。我们指出来,他还是笑着坚持了。

之后我想,在指导方向上,大夫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还是赚钱放在第一位的问题。

第二,就是关于专家的疑惑。

我爸爸第一次开胸手术,左下肺切除。是在某知名大学附属医院,找了个专家做的手术。之后我们去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化疗。肿瘤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怎么只清除了三个淋巴。他告诉我们,常规要清除十五个淋巴以上。

这个问题,在两年后的现在,另外一个省的省肿瘤医院专家也告诉了我们。

我们是外行,这个问题还是只能存疑。就是对专家水平的疑惑。

还想说说半年我们被推荐做了pet ct,当时专家说这个很准确。然而事实证明不准确。等我们再见到专家,其实他显然忘记了我们是谁了,然而当他看到pet ct的结果和病情的发展完全不同时,立刻责问我们没有听他的话去做个胸腔镜。影像学的东西不准确,可以理解,况且又发展了半年。然而,他真的已经不记得我们是谁了,但是推脱责任的话就立刻以责骂的口吻说出来了。何况他那时并没有提过胸腔镜的问题。

第三个疑惑,就是医生对病人似乎已经是“标准程序”。检测手段这么多,靠着机器大致确定病情,然后就进入一个模式了。

我找了不少专家,然而他们都无比繁忙。很难有太多时间认真地给每个病人对症下药。也许这种工业生产的方式,可以平均治疗更多的人。然而,对于个体,当然希望有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就是这三点。过度治疗和检查。专家在职称背后的实际水平。以及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求生心切,就怕这些是普遍现象。

不恰当的比喻,一个股民,不敢只靠着股评师们的讲解而炒股。

而这一次,不得已,成为医学爱好者。续命求生,心切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