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不可挑剔的“印度制造” -- 大众河蟹

共:💬112 🌺15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制药方面,印度得益于一套活宝《专利法》

生物制药印度也是因为英语的原因,先行一步,仿制大量欧美专利到期药出口(印度在国外网上零售比中国厉害很多,可能英语售前宣传和售后服务的原因),所以出现印度大量采购中国制药原料,印度厂家生产的情况。鉴于中国自己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制药行业老板们的“升级换代”,比如海外背景人才的加入,欧美80,90年代专利更多的陆续到期,中国本土从卖原料药到卖药片的过度大概只是瞬间的事。

印度早时的《专利法》对药品只给工艺专利,不给产品专利。所以印度制药公司敢大胆地仿制新药,只要采用不同生产工艺就不违法。加入WTO后有了新《专利法》,药品虽说有“产品专利”了,但只对新药有效,已有的药品不管。最绝的是留了个强制许可的后门:专利授权3年后,印度制药公司可以向专利拥有者申请生产许可。双方谈不拢的话,印度公司可以转而向印度知识产权局申请强制许可,批下来的话,就只需付给专利原始拥有者很少的专利许可费即可。而且强制许可可以一直持续到专利权期满。正是因为这个胳膊肘往内拐的《专利法》,印度制药公司什么药都敢仿制。这种仿制药没专利成本,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不少国际人道组织也用。如果出口,则相对麻烦。很容易被专利拥有者在进口国找茬。

至于你说的“欧美80,90年代专利更多的陆续到期,中国本土从卖原料药到卖药片的过度大概只是瞬间的事”,太乐观了。 制药巨头都有招规避专利保护期,比如微调一下药物成分就可以又申请新的专利保护期限。其实现在中国仿药的也不少。比如国内的感冒药基本都是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最多加点中药的噱头更好糊弄人。不过一方面因为法律原因,大制药厂不敢像印度公司那么明目张胆地仿制新药。另一方也是技术。 不说小制药厂,不少大制药厂有胆也没技术。还有,即使胆和技术都有了,生产出来也不一定销得好。销售环节中的暴利,回扣等因素让医院和药房更青睐价高的正宗药。即使病人,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看法,肯定也是倾向正宗而非山寨的仿制药,毕竟命比钱重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