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东方新天地看李家的城(一) -- 过堂风

共:💬38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两个问题,我分别回答。

首先答复第一个问题,即计划经济下的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的发行基础是物质本位,下面是别人写的建国以后人民币发行的历史,比我写的系统,就不再赘述了

中国的货币发行历史(2013-01-15 10:32:34)转载

▼标签: 财经 分类: 金融

一、革命战争时期及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发行以物资本位为基础,没有与金银、外汇挂钩。

二、1979至1994年,人民币发行央行再贷款为基础。

具体地以信贷额度形式体现,但由于操作过程中无硬性法律法规约束,信贷计划不断扩大,基础货币投放没有节制,不得不进行货币发行机制改革,将人民币与外汇挂钩,实行准联系汇率制。

央行再贷款本质上是国家负债,是国家信用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在一般情况下,国债发行代理人是财政部,而在我国是央行。仅代理人发生变化而已。

很遗憾,当时由于国家法制不完善原因,没有把央行信贷计划上升为类似国债法之类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法》及其配套的法律体系没有建立,压制了强大活跃的国债市场及国债交易体系。

三、1994年至1997年,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以央行再贷款为主转为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并重。

由于信贷计划无硬性约束,货币发行向美元背书发行转换,以取得刚性约束,以规避计划发行软肋。这再次让我国错过了向国债发行的好时机,迟迟不能建立以国债为本位,法治化硬性约束的货币发行模式。

四、1997年以后,人民币发行逐步演变为以外汇占款为主,主要是美元为基础的货币投放模式。

以外汇占款为主,虽然弥补了央行再贷款为基础的无约束状态,货币发行有了硬性约束,但却将人民币发行固化在美元信用上。货币发行权及定价权却受了美元制约,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了困难。

五、今年前几个月,央行又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制。

可见,我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目前,人民币发行大致经历了物资本位,国家信用计划,美元汇兑本位三个时期。应该说,三个时期,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均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革命和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信用货币的发行需不需要抵押,首先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财务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负债=资产+权益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外汇储备是列在资产项下,人民币(基础货币)列在负债项下,资产对应负债,外汇储备对应人民币(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就是人民币的名义抵押。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规定的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就是以美国当时拥有的占全世界75%的黄金储备为美元这个信用货币背书的,1973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无法维持黄金与美元的比率,导致主要经济强国纷纷兑换黄金,黄金储备的锐减直接导致美元汇率暴跌,信用货币的本质是官方债券,只不过是没有提供足额抵押物,完全没有抵押的信用货币就是废纸,虽然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准备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发行准备(抵押)的货币下场如何,看津巴布韦就可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