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姜维传 结局――国破 -- 陈不到底

共:💬38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分析】再回赵兄:司马昭到底有多快

再次回答赵兄的疑问

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赵兄的疑惑。分析如下:

以前司马懿讨伐新城(上庸)的孟达时,据孟达自己说,“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后来又说,“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孟达感慨司马懿八天赶完一千二百里路简直是神速啊!

核算一下,司马懿的军队一天赶150里路,

后汉书载长安距洛阳950里路,要是司马懿军队的速度得六天半。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司马懿讨伐孟达的军队肯定是步骑混合的,因为司马懿到了上庸马上攻城,这样一来司马懿的军队还带着攻城用具。

所以孟达才感慨司马懿带着一帮子步兵和杂七杂八的这么快就到了。

长安距洛阳950里路,要是司马懿军队的速度得六天半,这是步骑混杂的速度(粗算,刨掉两个路程之间的难度差别)。

再看钟会的说法,“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就是说骑兵和水军(黄河)的速度,是950里路五天到达。

我文中说,“司马昭初一下令逮捕邓艾,就带着曹奂从洛阳出发,初三(晋书为初四)就到了长安。”

等于三天(或四天)就赶完950里路,怎么算都太快了,而且皇帝的车驾不能和骑兵一个速度,这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我这个说法是肯定不对地,(嘿嘿,不好意思)

问题就在于,到底司马昭和曹奂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达?

《三国志三少帝纪》说:

咸熙元年春正月壬戌,槛车徵邓艾。甲子,行幸长安。壬申,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是月,锺会反于蜀,为众所讨;邓艾亦见杀。二月辛卯,特赦诸在益土者。庚申,葬明元郭后。三月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尚书左仆射荀??为司空。己卯,进晋公爵为王,封十郡,并前二十。

按照那个中西历速查工具:

咸熙元年正月(其实这时是景元五年,这一年五月才改元为咸熙)

正月初一(壬戌),槛车徵邓艾。

初三(甲子),行幸长安。

十一日(壬申),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

是月,锺会反于蜀,为众所讨;邓艾亦见杀。(十五日~~十八日)

二月初一(辛卯),特赦诸在益土者。

三十日(庚申),葬明元郭后。(葬高平陵西,高平陵去洛城九十里)

三月十七日(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

十九日(己卯),进晋公爵为王……

《晋书文帝纪》说:

咸熙元年春正月,槛车征艾。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

是时魏诸王侯悉在??城,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钟会遂反于蜀,监军卫??、右将军胡烈攻会,斩之。

初,会之伐蜀也…………卒如所量。丙辰,帝至自长安。三月己卯,进帝爵为王……

这个乙丑是正月初四。丙辰是二月二十六日。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曹奂是正月初三行幸长安。皇帝到长安是司马昭的意思,他肯定得跟在皇帝身边,因为是他想出洛阳到长安,不放心都城才带着皇帝。所以司马昭初三也到了长安。

《晋书》说,正月初四,帝(司马昭)奉天子(曹奂)西征,次于长安。

这两个说法比较接近,就差了一天。

“丙辰,帝至自长安”,二月二十六日,司马昭“至自长安”。如果从字面意思,我理解是司马昭从长安到了(某地),是哪就不知道了,这个时候成都之乱已平,是不是司马昭带着曹奂去高平陵埋葬郭太后呢?不知道。

但我认为司马昭就是初三(或初四)就到了长安。

这明显又和行进速度有悖,

只能说司马昭早就带着曹奂出了洛阳向长安进发。

景元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乙卯),诏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镇西将军锺会为司徒。

诏书到了成都(据洛阳三千一百里)邓艾处,邓艾回信给司马昭说建议要留兵准备伐吴。司马昭收到信后,让涪县(据洛阳近三千里)的卫??给邓艾传话“不要独断专行”。邓艾又回信为自己分辨,(根据上下文判断)此时涪县的钟会联合众人给司马昭密报邓艾谋反,才引发了司马昭出兵长安。

但问题是,这个信是靠人力传来传去的(打个比方传信兵两天就赶三千一百里路――好像太快了!):

24日诏书―――26日邓艾收到写信―――28日司马昭回信―――30日邓艾收到再回信分辨、钟会密报―――2日司马昭收到密报决定出发去长安。

这个根本就不对了,因为逮捕邓艾的诏书是1日发出的,等于是24日~30日这7天之内就有一去一返一去一返总共洛阳和成都之间有四趟路:7天跑完四个3100里!更何况这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只能说司马昭早就动身请示曹奂一同去长安了,很有可能是诏书任命嘉奖邓、钟二人时24日,司马昭就同时动身了!

这样,司马昭才有可能准备皇帝的车驾,贾充去乐城的一万兵马,他自己带的十万兵马(很有可能是骗钟会的,哪有时间准备这么快?当初伐蜀的十八万军是五月集结,八月出兵)

并且和蜀地之间有往返两次的书信联系,才比较合理。

这么算传令兵速度也是够神仙级别了,还有可能是邓艾是攻破成都后就给司马昭写信建议要留兵准备伐吴,司马昭收到信后,(24日)一面下诏嘉奖邓、钟二人为太尉、司徒,同时给卫??带话警告邓艾。

司马昭(24日)随后就命令贾充带领步骑一万人从洛阳(人是洛阳走的,兵可能是从长安持节征调的)出发去汉中。

贾充的部队出发,司马昭向皇帝要求去长安,又要求长安附近再集结大军(骗钟会的十万)。

24日以后(假设2天后26日)出发的司马昭,不几日(假设2天后28日)接到了邓艾的辩解信和钟会的告密信,1日,路上的曹奂下诏“槛车征艾”。

逮捕邓艾的命令是卫??去办的,他是晚上从涪县到的成都,第二天一早抓的邓艾。《晋书卫??传》说,“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艾诸将图欲劫艾……诸将信之而止。俄而(钟)会至……”钟会是15日到的成都,这个“俄而”总不能是好多天的事吧,往前推算,卫??是10日左右收到的“槛车征艾”诏书(1日发出)。

不算啦,不算啦,我已经糊涂了。

不及司马昭狡猾也!

司马昭3日(4日)到了长安,15日钟会到了成都当天收到司马昭的信:“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钟会得书后“惊呼”,好像当年孟达感叹“何其神速也”。同样是反叛,同样都是栽在司马氏手下……

总之,行军速度的推断,是司马昭早就出的兵,嘉奖邓、钟二人的诏书一发出,司马昭就开始准备收拾这两个人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