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是一九七六年(上) -- 酒杯里的忧郁

共:💬41 🌺270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那是一九七六年 (中)

   那个“胜利的十月”,我是在某一天,从大人们身上感觉到的。一个周末我正在西郊某个大院里玩,发现来来往往的大人们很有些莫名的兴奋,走在路上遇到熟人远远就打招呼,走近了一边握手一边把脑袋凑近低声问:知道了吗?对方常常是用力点头,笑着说:知道啦!知道啦!

   那不单是礼貌的微笑,那笑发自内心、真心实意,是最真实的、兴奋的笑容。至于那个“知道了”的具体内容,你知我知、心照不宣,谁也不会说破,反正应该是好事。

   那天中午我被从饭厅叫到另外一间屋里吃饭,因为饭厅里聚了好几位大人,他们在喝酒,白酒的味道飘得各间屋里都能闻到。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说话,声音不大,时不时有会心的笑声轻轻传出来。这种气氛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很奇怪,所以记得深。

   周末过去回到东城,过了几天,正在上课,忽然听到街上有敲锣打鼓的动静。锣鼓声自然引起小孩们一片兴奋,不知道外边为啥又热闹了?锣鼓声和口号声一阵一阵从街上传来,持续不断,等放学走到大街上一看,哟!街边的墙上贴着浆糊未干的大标语——“打倒王张江姚!”,那四个人的姓都倒着写,打了叉,是黑色的,“打倒”俩字是红色的。

   很多人在街上,陆陆续续、一群一群在往长安街方向走。人群中过来辆三轮车,一个小伙子用力蹬着,车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红皮圆鼓,另一个壮小伙脸朝后站着,抡动俩大鼓槌,很卖力地敲着大鼓。他的对面,隔着大鼓在车梢上还站着俩人,各捧一副大铜镲,和着鼓点框框舞着。就在这“咚嚓咚嚓咚咚嚓”的响动中,有人喊起了口号,喊一句,四周的人也跟着喊起来,喊上一句就挥一下胳膊。与后来纪录片中不一样,那些人们的脸上并没看到什么“狂喜”的夸张表情,我更多看到的是轻松,明显的轻松,甚至有点悠闲的意思,仿佛刚刚去除了一件沉重而烦心的负担,正在松一口气。

   没过几天,我们也排了队伍去游行——鼓号队打着小鼓小镲走在前边,声势上差远了,到了长安街上就被大人们队伍里大鼓大镲的动静压得一点也听不见,只能勉强维持着队形,溜着边走。这时候的游行就是各机关单位组织而来的了,有挎包,还背着水壶,队伍也排的整齐多了。似乎在广场东语录塔下面还有辆卡车在散发“号外”?我记不太清楚,反正人们手里花花绿绿的,不是号外就是彩色纸旗。

   我们在中山公园门口和一群大人擦肩而过,一人在我身边突然大喊了一声“打倒四人帮!”好家伙,声若洪钟啊,吓我这一大跳!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四人帮”的说法,我马上想起“王张江姚”那四个大黑字,可也只知道四个字,四个人,“四人帮”,他们究竟是谁?不知道。

   这声势很大的游行持续了有三四天,每天都有游行的队伍在游行,在庆祝。那队伍并非整整齐齐,也没有背着水壶和背包,不像那种官方组织的游行队伍,人群中有人甚至还推着自行车,戴着草帽,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松松散散的、自由自在的走着,呼喊着口号、敲打着锣鼓,经过那么长长的压抑的年代,这已经是人民自发的“狂欢”行动了。

   前一阵看过一部纪录片,说当时庆祝游行的人们还曾把“王张江姚”分别做成四个丑陋可憎的木偶挂在树上,任路人唾骂,以表示对他们的愤怒和仇恨。纪录片里说的不对,不全对——挂木偶这个事有的,就挂在东单头条和长安街之间绿化树的树杈上,外贸部大门偏西斜对面,大概就是如今东方广场君悦大酒店门前长安街人行道的位置。但是时间不对,那不是一九七六年十月,而是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七七年四月份,纪念“四五运动”一周年的时候。是谁挂上去的我不知道,但我亲眼见过挂着光秃秃杨树枝上的这四个木偶,也不是太大,也不是特别显眼,要不是很多人站在那儿抬头看,不留神就走过去了。

通宝推:乱翻书nn,潮起潮落,南京老萝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