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青铜时代 -- 姗姗来迟

共:💬44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你的那个看法的一点指正

这是我从《青铜生产工具和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一书中摘引的一段:

所谓出土青铜农具少,另一方面是相对青铜兵器、礼乐器和车马器而言.此点更好解释。出土大量青铜兵器.礼乐器和车马

器的主要是统治者的墓葬。奴隶主贵族们生前使用的就是这些器

物,死后即随之入葬。有的也随葬一些农具,只是象征性的,数

量很少.他们是广大劳动者剩余产品的掠夺者.为了镇压奴隶大

众的反抗,就必须掌握当时最先进的青铜武器.统治者们又分属

奴隶主贵族的某一等级,按规定他们必然拥有按等级应当享有的

礼乐器和车马器,但是,对于农业劳动他们并不亲身参加。这

样,按生前生活安排死后的“生活”,农具自然要大大少于兵

器、礼乐器和车马器了。总之墓葬的各类出土物是一个特定的领

域,只可说明当时的丧俗葬制,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反映青铜器

物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使用的比例。

今日所能见到的青铜农具不太多,还有后世保存和收藏方面

的问题.如铜从东周以后直到解放前,一直是我国铸造货币约原

料.历代统治考搜刮钢器铸铁,史不绝书.例如宋太宗雍熙初,

命令“京城居民蓄铜者,限两月悉送官.高宗绍兴六年,敛民间

铜器.诏:民私铸铜者徒二年.鲁八年……大索民间铜器,得铜

二百余万斤。”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青铜礼乐器和兵器,特别

是商鼎周彝,历代视为庙堂重器,或有出土,还可能作为宝器保

存下来,相反,那些朴素无华破损不堪的青铜农具,纵今不改铸

其他器物于当时,一经发现也要销毁改铸货币于后世,很难保存

到现在。另外,旧日的金石学家,向重文字花纹,着重收藏著录

有纹有铭的鼎、帛、篮、盘、戈、剑之类器物,对于绝大多数为

素面的青铜农具,间有出土,格于无故无铭不录之例,弃置不

问,无书著录。古董家更嫌其粗陋破损,难供庭堂雅赏,有屋不

藏.达也是过去长时期很少青铜农具问世的缘由之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