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歌声中的九十年代 (1) -- dfindy

共:💬9 🌺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歌声中的九十年代 (2)- 大学生活回忆

之三,英文“无心私语”和王杰的“安妮”

我们是交大闵行校区的第二批学生,四人一室,住宿条件相当好,当年所谓的“住在交大”(其他的还有“吃在同济”之类)。

每个单元五个寝室公用一个很大的卫生间,有单独的冲浴区。夏天时冲凉当然很方便,天气转冷时就很考验人了。南方同学还好,冷水浴比较适应,实在冷得受不了时也没有面子问题,该停就停,倒是我们几个北方人总想充男子汉,梦想一个冬年天冲凉下来。

天冷时的确不容易啊。有一天傍晚时我们听见卫生间里传来Careless Whisper的歌声,那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厉,尖尖的公鸭嗓,我们都知道是来自山西的英语大拿。这首歌比较流行,很多人都能哼几句,可是完整地把歌词唱全就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刺骨的冷水冲浴下。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非常佩服的。

不久之后,我成了冷水浴歌手第二人,我的保留曲目是王杰的“安妮”,选它就是因为那首歌的惨劲儿,扯着嗓子地喊,悲惨地喊。

这个场景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一年级之后再也没人做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

之四,1992年首届上海大学生电影歌曲大赛

毕业前一两个月,春末夏初,上海最美的季节,空气里常有甜甜的栀子花的香味。那天傍晚我打完开水回宿舍,路过文治堂侧门,响亮的歌声从里面传出,扭头一看,台上一位传统服饰的女生正在唱“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收音机里常听到,从未觉得有什么特别,尤其是对我们这代崇尚欧美音乐港台歌曲的大学生。可是那天我听着就觉得很不一般,那女生显然是科班出身,音质不是一般的好。看看门口的海报,原来是晚上上海大学生电影歌曲大赛决赛,就在离我们宿舍一百米不到的文治堂,那女生在做赛前最后踩台准备。

在上海四年,我不是个好学生,乱七杂八的兴趣很多,跳舞,喝酒,图书馆看杂书,大多是重在参与的事情,很被动地做观众还没几回。不过这次我很被那个女生的歌声打动,决定晚上不去图书馆看书了,当一把现场观众。

二十二年前的事情了,很奇怪我对那晚的记忆一直都很深,尤其是几个唱得好的歌手。那个女生来自上海某个小的文艺类学校,她唱了两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和珊瑚颂。貌似很大路的歌,但现场效果特别好,让我这个外行说绝对完美。说实话,我们那代大学生,尤其在上海,崇洋媚外很严重,那天晚上唱中文歌的很少,四分之一都不到,很多人唱Elvis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水平参差不齐,不怎么样的居多,听多了都有些搞笑的感觉。快结束时有两个很好的歌手,一个是斯里兰卡的留学生,唱的是苏菲-玛索主演的”初吻“续集主题歌,Your Eyes。虽说曲调比较熟悉,但有些歌词第一次听清楚,还是很欣赏且有些共鸣的,比如 Feeling lost in a crowded room 这句。还有一个深刻印象,就是那留学生的牙齿好白啊,尤其是在他那黑黑的皮肤衬染之下。紧接着的是上海大学的一个周姓男生,唱Sometimes When We Touch。这首歌很特别,主要是歌词方面,挺深奥很不容易理解。一首歌你要是不理解它的意境,那唱好它就很不容易。能听出来那个周姓男生英语很好,他是否完全理解这首歌我不知道,但他唱得非常好。

其实这些都是铺垫,我真正感受深的是大赛结束,大家起立鼓掌时,我环顾四周,第一次感受即将与母校告别的深深的伤感。我媳妇比我高一年级,当时她已经在天津工作,我大四一年总想着早点毕业与她团聚,身边同学们的离校伤感我是一点都没有。那晚站在礼堂中环顾周围的不怎么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孔,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多看看吧,努力把这些都印在脑海深处吧,以后有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些人,再次回到这个校园也不知要过多久。

(媳妇91年离校,一直没有机会再会母校。我92年离开,95年有幸参加百年校庆,之后再没机会回沪,一别已有十九载)

通宝推:小瀚,希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