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抗战前期各国对华援助简介 -- 电子赵括

共:💬30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抗战前期各国对华援助简介

1 德国

严格地说,日本人并不把德国看作援华国,毕竟芦沟桥事变后德国意大利对日本的态度相对友好.但问题在于日德关系良好,中德关系同样良好,而且芦沟桥事变后短期内德国还在试图维系中德的"传统友谊",这当然遭至了日本的抗议.

首先遭到日方抗议的是德国军事顾问.1928年以后,德国军事顾问以个人身份受聘于中国,参与了包括围剿红军在内的大小战役.芦沟桥事变时,仍有二十多名退役将校等为国民政府服务.芦沟桥事变后不久上海爆发大战,日方就抗议有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德国方面否认了这一指控,并以我们撤,苏联人就会来等原因拒绝撤走军事顾问.同时,1936年4月中德签署协定,德国开始大规模为中方提供武器,中国则向德国输出金属矿产.签订这个协定的同时,德国也向中国提供了一亿马克的贷款.1937年德国外销的军火,37%供给了中国.截止到1937年8月,中德双方签订的军火协议金额高达2.23亿马克,不久后又追加五千九百万马克.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指责德国继续向中国提供军火的行为违反了两国间的防共协议.7月下旬,德国尽管声明停止向中国输出军火,但是又声称将履行完签订的合同.芦沟桥事变后一直到38年11月日军攻占广州切断香港援华路径为止,平均每月有6万吨的军火经过香港流向中国.其中,60%左右为德国物资.

然而1938年2月德国政局突变,亲日的里宾特洛甫成为新的纳粹外长后,两国关系立刻冷淡了下来.德国军事顾问和中方的合同签订到了1939年底,被里宾特洛甫强行终止.尽管蒋介石表明至少希望能够留下来一部分,德国仍然于1938年7月全面召回了军事顾问.1938年4月下旬,德国也决定终止和中国的军火合同.但是双方的协议金额高达2.82亿马克,终止这个协议对德国军火业打击巨大,德国人曾经犹豫是否履行完37年8月前签订的协议.最重考虑到外交上的关系,德国仍然于1938年5月全面终止了中德双方的军火合作.

德国这部分是我最困惑的一部分,各种资料口径十分不一致.比如"到38年11月日军攻占广州切断香港援华路径为止......60%左右为德国物资"和"德国仍然于1938年5月全面终止了中德双方的军火合作"似乎就直接矛盾.滑稽的是,这两个记载都出自<<近代日本战争史>>,执笔者为日本防卫大学教授.这里暂且不做分辨地加以引用.如果哪位朋友有更详细有力的记载,还希望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2 苏联

苏联对华援助,始于1937年8月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芦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国就向苏联请求援助,但是苏联方面不愿意过于卷入中日争端而和中方签订了这个比较温和的条约.虽然如此,中国被日本击败是苏联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对华援助最为积极.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的同时,苏联就向中国保证了五千万美元的军事贷款.而且在双方还没有签订正式协议时,苏联就于1937年10月开始向中方提供军火.1938年3月双方正式签订协议时,协议中的五千万美元已经提供了大半.38年7月,双方再次签订五千万美元的贷款协议,39年6月,再次签订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第三次贷款协议.由于中苏之间尚存在其他协定,以及后来欧洲局势紧张使得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这些协定,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具体得到了多少苏联援助成了个谜,从1.73亿到5亿美元的各种说法均有.通过这些协议,1937年到1941年中国获得的苏联物资共包括飞机934架,坦克82辆,各种车辆2118台,火炮1140门,机关枪9720挺,步枪五万挺,炮弹两百万发,子弹等1.8亿发,航空炸弹3.16万发.武器供应的途径,虽然也有部分从海路海运至印度香港等再转入中国,大部分通过苏联到兰州的公路运输.这条道路全长2925公里,抗战爆发时条件恶劣.道路的整修翻新工作,也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完成.

苏联除提供给中国的物资外,还派遣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来华帮助作战.1937年12月底,来华的苏联飞行员已经高达450人.1938年,随着德国撤走军事顾问,苏联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1937年秋到1939年2月,据称共有3665名苏联军人以不同的方式来华,战死100-200人左右.

苏联军人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或许不能高估,苏联物资对中国前期抗战的重要性则不容质疑.至少在英美强化对中方援助前,苏联的援助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且这些援助都是针对重庆而不是延安.然而1940年以后,由于欧洲局势变幻以及国共关系破裂等原因,苏联逐步减少了对华援助.我个人看法,国共关系破裂(皖南事变)虽然也是导致苏联减少对华援助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1940年初爆发苏芬战争,苏联花费巨大代价才取得胜利.同时,40年开始苏联增加了对德国物资供应,对华援助当然逐渐力不从心.或许这时国共关系紧张恰恰给苏联提供了减少对华援助的借口.尽管如此,苏联仍然维持着对华援助,仅兰州方面的西北就维持着每月不低于1000吨的对华物资供应.1939年10月前滇缅公路输入中国的物资苏联占19%的比例,1939年12月到1940年5月,这个比例增加到37%.彻底为苏联援华划下句号的,是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的苏德战争.

3 英国

1939年5月日本内部的五相(首相,外相,藏相,陆相和海相)会议上,陆相板恒视苏英为当时对华援助的最为积极的国家.然而和苏联不同,英国的援助主要体现在政治道义上.实际上的物资援助,所占份额意外的小.

比如1937年7月到38年11月为止,平均每个月有6万吨物资经香港援华,英国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从著名的滇缅公路流向中国的物资以苏美物资为主,1939年底开始的一年间,英国物资仅仅占据3.4%的比例.英国之所以没有在物质上积极援华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欧洲局势牵制,能力有限.其次,为了避免刺激日本而冒亚洲殖民地被日本报复的风险,英国也不得不谨慎从事.

导致英国认真考虑援华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停止援华.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做努力,将很难避免中国过度依赖于苏联.然而1938年欧洲局势风云变幻,英国最终还是没有能力在物资上大力援华.

英国对中国最初的支援,就是滇缅公路的开通.早在1938年初,中英双方就在探讨开辟西南运输路径的可能.1938年10月,日军进攻广东导致香港无法成为物资中转站后,12月全长772英里的滇缅公路就建设完成.不久后英国正式拨款50万英镑用于购买运输用车辆.

1939年3月,为了维持法币的币值,英国拨款500万英镑作为法币安定基金.随着日本侵华深入,英日双方矛盾扩大,39年夏天终于爆发天津租界危机.同时由于日本对中国金融体系破坏的不遗余力,维持法币币值非常困难.英方面对日本的压力虽然有所退让,但仍然在尽量支持中国的金融体系.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欧洲战事全面扩大.40年6月,德军已经席卷欧洲.面对难局,无力顾及远东局势的英国不得不退让,7月中旬宣布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抗战初期,英国为了不过分刺激日本,对华援助一直抱谨慎的态度.但是40年以后,随着日本南进趋势的加强,英日之间矛盾难以调和渐渐成为共识.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协定,10月英方重开滇缅公路旗帜鲜明地对抗.12月,英国再度提供法币安定基金500万英镑,并另行提供500万英镑作为其他方面的开支.英国对华援助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强硬.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被日本认定为援华主要国家之一而"切齿",但是限于自己也很困难,英国对华援助始终不是以物质为主,而是政治经济道义为主.除上述经济援助,比如允许中方在印度开办飞机加工厂,为陈纳德的飞虎队提供补给训练基地;滇缅公路开通,运输量从1940年10月的每月5200吨增加到1941年9月的1.8万吨;经济上帮助中国稳定金融财政等等.

4 美国

美国对华物资上的大规模援助与英国一样,开始得相当晚.在抗战前期,美国更多是运用制裁等手段试图影响日本.比如被认为对日本制裁之一部分的中立法案,禁止向战争双方提供军火.但是因为这个法案并不禁止原材料的出口,其实更不利于没有工业基础的中国.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扩大美国国内舆论也渐渐关注中国局势.1938年6月,美国政府呼吁主要厂商控制对日本飞机和零部件的输出.但是这仍然属于道义上的支持而不是确实的援助.一直到1938年12月美国才第一次实在地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援助,就是所谓的桐油贷款,金额为2500万美元.1939年7月美国突然宣布废除(40年1月正式废除)日本通商航海条约最大的原因还不是中国,而是英国.当时英日矛盾中英国步步退让,美国希望以此牵制日本.这时的美国虽然拒绝了日本签订新条约的建议,还没有任何事实上的动作.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欧洲局势动荡,当然引起美国方面关注.1940年7月,美国为了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实施国防法,开始控制军需物资的输出.随着日本南进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援华政策也越来越鲜明.1940年3月,在汪精卫伪证府成立的同一天,作为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信号,美国提供了两千万美元的"锡贷款".1939年10月前滇缅公路输送的物资中,美国物资仅仅占据3.7%,39年12月到40年5月激增到38%.1940年中国进口的美国军火价值2.14亿法币,而1941年上半年就达到了2.54亿法币.1940年是中国获得外援的一个分界线,此前以苏援为主,此后则渐渐变成美援为主.

芦沟桥事变后,外交上对日本抗议最为激烈的国家是美国,达到了"喋喋不休"的程度.然而,1940年以前美国对华援助却并不积极.而且在1941年7月底日本南进确实伤害到美国利益之前,美国对日本的物资输出一直高于对华物资输出.因此日本内部并没有感受到美国方面过大的压力,甚至有"日本的Partener"之称.真正导致美国彻底制裁日本的决定性因素,是1941年7月25日日本侵占法属印支南部.

美国对华援助的动机,非常微妙.虽然美国一直有孤立主义的名声,但是看看对华援助的时机,德国走了英国跟上,苏联少了美国增加.虽然英美在中日双方中的选择没有苏德那样一边倒,但是配合如此"天衣无缝",不能不让人怀疑美国前期的不积极是不是含有中国能够获得强大苏援的因素.看来美国的"孤立主义"的表象下,并不简单.

元宝推荐: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