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样板戏 一。谁是样板戏 -- 大势至

共:💬85 🌺1357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这样胡骂乱骂就骂到毛主席的头上了

旧的京剧只有艺术上的价值,思想上完全是腐朽堕落的,宣扬封建轮回,满舞台都是要妖魔鬼怪,不反应现实火热的生活,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旧京剧才是真正的小众艺术,艺术家不过是权贵军阀政客的玩物附庸,与斑儿狗鹦鹉无异!
一次,毛主席看谭富英与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陈宫有一段流水板的唱腔:“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戏后,毛问谭、裘两位知不知道凌烟阁的典故,两人都答不上来。毛主席告诉他们:“凌烟阁建于唐太宗时期,是纪念开国功臣的地方。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几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呢?”两人一时语塞。毛主席建议他们只要修改唱词的末一句,问题就解决了。此后,谭、裘两人按毛主席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把最后一句改为“匡扶汉室美名扬”。
毛主席不但对剧情、唱词很注意,对服装道具也看得很仔细。一次,他看完谭富英演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问起他在扮演诸葛亮时胸前佩戴朝珠的来历。谭富英向毛介绍,他的祖父谭鑫培进宫演戏,扮演诸葛亮,由于天气炎热,额头沁出了汗珠。慈禧把一串檀香木佛珠赏赐给了他,说炎热季节闻到檀香木香气,能消暑辟邪。从此谭鑫培每饰演诸葛亮必戴朝珠。别的艺人也纷纷仿效,朝珠便成了扮演诸葛亮的必有饰物。

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说:“朝珠是清代的叫法,明朝称佛珠。明朝皇帝信佛,拜佛时多把佛珠垂挂胸前。到了清朝,皇帝常把佛珠赏给有功之臣。因为是皇帝所赐,获赏的大臣都把佛珠佩在胸前,所以又称为朝珠。”毛主席讲完后,又以商讨的口吻说:“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大丞相,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他怎么能戴佛珠呢?当年令祖演戏佩戴,是表示对慈禧的感念,并不是剧中人物诸葛亮应该佩戴。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后人也如法炮制,是不是于理不通?”

主席的一席话,使谭富英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演诸葛亮他便不再佩戴佛珠了。

有一次看折子专场,剧目是张云溪、张春华的《三岔口》、周信芳的《打严嵩》和梅兰芳的《金山寺》,主席议论最多:“灯光明亮,能表现出一团漆黑,外国戏做的到吗?还是中国人聪明啊!”“严嵩该打,打得很巧,难得正剧演出喜剧效果来。”“梅先生很会扮戏,你看通身是白,唯有额上一个红缨,银装素裹一点红,美极了!”

有一次,著名高派老生李和曾演出《李陵碑》。散戏后,毛主席接见演员时风趣的说,“杨老令公八个儿子死了四个,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但总的来说,他还是忠心为国,所以不宜唱得太悲,你现在唱得那段反二黄有悲有愤,这是对的。”

后来,李和曾又为毛主席清唱《李陵碑》时,毛主席用商量的口气对李说:“你的这出戏词中有一句“方良臣与潘洪又生机巧”,我上次听后就查了史料,结果历史上宋朝没有方良臣这个人,是不是把着句改为魍魉臣,贼潘洪,又生机巧,比较合适些?”李和曾认为有道理,以后就照此改唱。由此可见,毛主席不仅是戏迷,还是行家。

毛主席钟爱传统戏,曾两看《白蛇传》。1952年春节前夕,毛主席观看了梅兰芳担纲的《金山寺断桥》,高度评价道:“你的白娘子扮相与众不同,想得很妙,浑身穿白,头顶红绒球。”

1958年,毛视察上海时观看李玉茹主演的《白蛇传》,还随着剧情的发展进入角色,当看到“镇塔”时,他拍案而起:“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喜怒哀乐之情融于剧情。毛主席也赏识历史剧。早在延安时期,他亲笔为《逼上梁山》的作者写信,称赞此戏“别开新生面”,他还说:“三国戏无害,还可给人们一些历史知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