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共:💬516 🌺558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作为内在的约束的道德观,是和世界观有关系的

当年事实更倾向哪一种,就靠各自采样了。我也只估计哪种都有,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内各自不同。……唯物主义不提供道德批判,提供道德批判的是无产阶级道德观。

首先我同意即使在文革时期,也一定有人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道德观念;任何人只要保持良知,在他扪心自问的时候都不得不直面道德方面的评价。但是唯物无神论在中国是新兴的、短期的信仰,不能指望他在刚建国不久的文革时期,就能修正中国浸淫近2千年之久的道德观念。

唯物主义应该不提供道德批判;但是唯物主义应该是无产阶级道德评价体系的依据,就像世界观是道德观的基础和指导一样。作为有神论的宗教,神规定了奖罚,比如十诫;乃至佛教、印度教的业果信仰,中国人古代的阎王审判的信仰,所谓人在做、天在看的朴素信仰,都是可以直接转化为具体的道德约束的;你杀人放火,将来要受苦,是自作自受。所以,这种道德约束和个人的得失是一致的。

但是唯物主义不提供任何类似的道德约束。是的,的确存在一种“宣传”上的无产阶级道德观,比如“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不要乱搞男女关系”等。但是有人认为这种道德约束和个人得失是一致的吗?我想傻瓜才这么认为,真实的想法大概都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所以以前领导们优先分房,领导们的奖金最高,领导们的福利最好。“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这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没人愿意这么做的。如果把一种根本缺乏内在约束的道德观挂在口头,那么实际上大概没人做得到;而把一种无法实现的道德观宣扬为普遍的道德观,大概赢得的只是嘲笑。这是某个宣传部门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无关他们的能力,只是因为其世界观在提供内在的道德约束层面有硬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