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 “日本高官为侵略战争向中国道歉和反省的记录”想到的一个问题 -- q42474112

共:💬29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事儿我想过很久

>>周恩来是懂得日语的 也不象是会故意鸡蛋里挑骨头刁难对方的人

这事儿啊,如果说起总理懂日语,说不好还就坏在总理只懂一点日语这事儿上呢。

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不懂日语,看对方提出的中文译版,心里不高兴、但有对方“那是类似中国古典式的书面道歉方式”的解释,也能勉强接受;

如果像廖承志那样精通日语,熟悉日本文化底蕴,也知道他嘴里说的“迷惑”是正式道歉里才用的词汇了,那中文译本反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涂脂抹粉。但明白他亲口道歉了,也好歹能接受;

总理就不一样了,他在日本待的时间不长,日文考试成绩也不太好,对日语的水平说句不好听的、算是半瓶子水的地步。这样产生的误解、反而是比上、比下都要有严重得多的结果。

最后先帝还是问了廖承志、才确认对方的确有道歉的诚意,而且最后的《中日联合声明》的措辞、也照着中方的建议修改了(比起9月25日田中在晚宴上的发言措辞,全面有了改动),因此才断定那是“误会”的。

不过老毛看到得更远一些――没有这样的争论、双方心里有啥话也不说地收场,反而不如现在这样把话说开来为好。这也是他哲学支配生活全部的一个体现。这点是俺挺喜欢老毛的一面;

话说回来,田中的谢罪、到底该用谁的文化基础作为标准呢?

老兄也问:

〉〉道歉是以加害人为准呢还是以受害人为准呢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要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前前后后被不少国家欺负过,真的向我们道过歉的,又有几个呢?......所以要找这么一个“先例”、让日本人照着去做,还真的有些难;

俺琢磨着阿,政治家不都是精通对方文化、语言的高手,要说话也就只能是自家的。但给对方的译稿、则应该是体谅到对方文化和习俗的“作品”。

田中回答周总理的质问时候,说得比较生猛,他原话的意思是说阿,“汉字的本源当然在你们中国,不过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流到了我们那里、就有我们那里的变化用法了。”以此强调不能用中国的文化来理解日方的态度背后的真意;可问题毕竟还是出在“我们到底该以什么为基准去理解日本的真意呢”上面。总不能事事都去找廖承志这样的人来疏通吧?要怪、还是得怪对方不肯来站在中方的立场上理解我们的感受、才导致翻译出来的文字“词不达意”的。所以呢,如果不强调总理懂日语这个条件、我倒是觉得总理揪这个辫子没有啥不好的......

但是呢,这事儿后面其实还有两层意义

1)他是不是真心诚意?

2)道歉的方式是这个问题中最该关注的point么?

对于1),都说看人要看他一辈子的表现,而不是一时一地的言论如何;而田中老头一家在外交上是出了名的“亲华派”,我想他的行为本身、就应该算是很好地诠释了他真实的态度了吧!

对于2),我倒是觉得毛也好、周也好,当时解决问题看上去挺漂亮,但却没考虑到给我们后人留下制约对方的一星半点杀手锏;

我们这边政策的连贯性是与世皆知的,但别人家里可不一定;田中对中国亲近,不等于后任也会如此阿;换上和他态度截然相反的人上台,想绕过当年的承诺走回头路,又有什么难的么?

所以,如果毛周在当年能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资本主义政治特征,就好了;以他们的智慧,肯定会留下什么预见性的预防措施的,唉,现在我们虽然面对复杂的局面,但在差也差不过当年从零开始的时候,只要不再重复这样的错误,就可以了。而要想做到这点,“了解对手”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