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古文明的遗珠——中医(兼常见病中医理论普及) -- 正炁

共:💬812 🌺3097 🌵4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六、回“ztjt"朋友,关于中医体系和现代科学休系

中医体系升化到“艺”的阶段,这不是贬义,而是褒义。为什么这样说呢。说明中医更成熟更完善,系统理论更全面。艺更讲究心,也就是已经超越显物质层次,重点关注的是“暗能量”“暗物质”。也就是达到信息意念层次。现在不是有测不准定律吗?

测不准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量子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说的是任何物体的一些成对的性质,比如位置和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联合),不可能两者同时精密测定。

量子不确定性的关键特点是它与我们所用仪器进行精密测量的能耐(或无能)毫无关系;它是量子世界的固有性质。这就是一个诸如α粒子的实体在核聚变反应中能够“偷偷越过”电斥力而与核结合的原因。按照粒子和力的经典图像,电势垒将α粒子拒之于强核力作用范围以外。但不确定性意味着α粒子实际上扩展到一个小小的空间体积,而不是集中于一点。α粒子“云”向外扩展的模糊边界可以超越电势垒而深入原子核内部,使得强核力能够抓牢它并把它拉进核内,就像α粒子经由隧道通过势垒一样。

测不准原理也适用于能量和时间,它也是粒子对(如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能够短暂地从完全空无一物之中产生的原因。宇宙本身在足够短的时间尺度上也不能确定到底拥有多少能量,这就为按照爱因斯坦著名公式 E=mc2用能量制造短寿命粒子留下了余地。

关于宇宙可能产生于完全空无一物且总能量为零的一种概念,其名称源于艾伦古斯“最后的免费午餐”一语。这一概念由1971年的一期《自然》杂志中一条未署名的评注(约翰格里宾撰写)发展而来,该评注认为宇宙可描述成一个黑洞的内部。后来,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派思利亚(R.K.Pathria)和纽约市立大学的爱德华特里昂(Edward Tryon)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加以发展,后者认为这个黑洞宇宙可能是从虚无中浮现出来的,这是量子理论所允许的,叫做真空涨落。量子测不准原理允许从虚无中暂时创造出能量泡或粒子对(如电子-正电子对),条件是它们要很快消失。所涉及的能量越小,泡存在的时间越长。奇妙的是,引力场中的能量是负的,锁定在物质中的能量是正的。如果宇宙是真正平坦的,那么,如特里昂指出的,正负能量抵消,宇宙的总能量便准确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量子规则允许宇宙永远存在下去。遗憾的是,如果一个含有宇宙(或者一颗恒星)全部质量能的量子泡(大小与普朗克长度相仿)真的从虚无中产生,它那强大的引力场会(除非有其他什么东西干预)把它压成一个奇点而立即将它消灭。

测不准原理对大物体的影响不明显,因为不确定性的量由数值等于 6.6x10-34焦耳秒的普朗克常数决定;它对质量仅 9x10-28克的电子之类的粒子才效果显著。对于任何物体,位置不确定性的量反比于质量,所以对于任何比一个原子大得多的东西,其位置不确定性确实很小,尽管原理上它仍然存在。

现代科技是很发达,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不确定性”,方向对了,一日千里。方向错了,则偏之千里,遗害无穷……看看现在人心和环境污染就明白。

虽然在下不是科技第一线,但是常关注这方面,对最前沿科技的成就心里还是有底,也明白其瓶颈在哪?而这个,除了中华文化,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无解。

关于朋友所说的:

科学的理论的基础有概念/理论/实验。概念要求你把你说的东西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传统就做不到,导致这个人说的,那个人说的,古人说的,现代人理解的同样一个词都有区别,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就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研究团体,持续发展。两者间的差距,可以用现代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相比,仅从从业人员看,工业有庞大的基础,不同水平的人分工精细,有不可比拟的效率优势;手工业不是一无是处,但现实是只能处于补充的地位。手工业的传承多是口耳相传,没有专门的培训体系,要相当长的实践才能有点水平。现代工业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流水生产线,手机是一件很复杂的产品,但坐在线上的多是仅需短时间培训的小姑娘。

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论、实验都是清晰的,只是今人不识而已。不同的人理解、说法不同,那是因为层次不同。同时因为文化的断代,大多都是半灌水,因为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相当然就在自圆其说。比如下面一位朋友回在下的,只不过管理员没有通过。

接纳 拒绝 2] 标题:中医都是被这样瞎扯坏了 [landli] 推举申请认证

内经: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又曰:脉者血之府。隋楊上善注:谷入于胃化而为血,行于经脉,以奉生身,故经脉以为血之府也。 先把古人的话读懂了再扯。哪有那么玄?

这位朋友自己没理解古人的话,然后乱拿别人的注解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来批评我,其实,不知道是错的。《内经》中的脉皆指“血管”,没有其他含义,不是指经络,是两个概念。

在下会在专门的文章禅述《中医是何时衰落的》来说明中医为什么情况现在如此遭糕。全世界真正的中医不超过500名(大多都没资格行医的),入了门的中医学生,不超过5000名。医院所谓的中医大多是伪中医,是中医的掘墓人,非中医。

应该说现代科学的归纳演绎有很多短板吧?中华文化是天文、地理、人文都无所不包的。而且理论是成熟的,也不需要推翻,因为是正确的,是真理,为什么要推翻呢?这就是“易”里面的“不易”和“简易”。时空不同,其具体法、术不同,这是“变易”。我们只是“变易”这块,暂时落后而已。

再有《内经》,仅仅是中医的入门和普及读物。不代表中医的全部。换句话说,光是入门书籍,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动,作为治病的指导,都如此精准,效如浮鼓。你说是不是中医的理论更完善呢?

现在人的思维,总是落在推翻就是进步,但为啥不想想,不推翻的是不是代表就是真理呢?因为中华文化是上个文明的遗珠,是相当成熟完善的,所以不需要纠错,或者说不需要不断推翻……

至于从业人员这一块,我有自信,三十年内将发生改变。这也是为啥我要在这里发帖的原因,让最有知识的一群人了解什么是中华文化,让他们明白,是帮人打工,作下游市场,还是做本行业的领军人物,中医(中华文化)可以让你们如虎添翼,让你们在本行业所向披靡。

不要说其他的,现在科学,物理和数学最基础的学科,错误都很多的。但是用中华文化一看就明白。有时间专门发一帖来说明。

中华文化之所以现在不受人待见,那是因为还没有撑握“笔杆子"“钱票子”,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现代科学那一套,同时学英语,思维都是西方式的。同时资本都掌握在西方思维的人手里,有中华文化思维的人有技术有发明,都难在市场立足。等中华文化有资源,掌握媒体之后,你再看看世界是谁的天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