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古文明的遗珠——中医(兼常见病中医理论普及) -- 正炁

共:💬812 🌺3097 🌵4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误读了我的观点

放下经典不代表用另一个经典去解释它,而是先尽可能的用非术语,或者说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说话。这是对普及者而言的。对于专业人士,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尽可以保持用术语的风格,这完全没问题。本来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由于中医现在使用的语言已经和普罗大众相距太远,造成了它的生存危机,所以尽可能使更多人了解中医的原理,愿意走近中医,难道不是挺中医者的当务之急么?

至于您说得对中药成份进行分解并提取所谓“有效成分”的做法,摆明了根本不了解中医,这是西医的做法。西医和中医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虽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用个简单的说法,西医是研究材料的科学,需要解剖,需要分析材料(对象)成分,是烧砖的科学;中医是研究系统的科学,是盖大楼的科学,解剖完了系统就不存在了,或者不再是原来的系统了。所以西医试图以微观研究的方法对人体进行了解,而中医则从一开始就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需要的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宏观的研究方法。这两者真的无法归类于同一个学科。即便西医也使用诸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这样的语言,充其量它也就研究研究子系统,但子系统在整体内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以及对整体的影响并不见太多的考量。

王唯工的《气的乐章》写得很好,但是如果您仅仅欣赏他用傅里叶展开来描述脉搏曲线,您就没有意识到他的工作的真正意义,还局限于“终于用上了现代科学地描述了”的窃喜心态。他的工作实际上宣示了:中医的把脉是一个极其先进的对系统的运行信号进行分析,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总体运行状况。如果您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您一定会知道系统工程学是形成较晚的一门学科,因为以前人类的格局还没这么大,小小的子系统已经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有很大改善。大系统是二战以后的事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是钱学森先生最早正式使用这个表述的。中医,如果要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这术语应该来自系统工程学,而不是西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