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古文明的遗珠——中医(兼常见病中医理论普及) -- 正炁

共:💬812 🌺3097 🌵4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十四、现代科学的优缺点和中华人才的培养

西方科技从文艺复兴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科技相当发达,但科学学术瓶颈越来越明显。西方为什么能发展科技?是他们比我们更有实事求是、科研的精神?非也。那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小邦小国,经历连年的战争,人在战争中,什么道啊,德啊都其次了,更会关注“术”,生存第一,从马可波罗开始,有不少的西人来中国偷术,同时明朝因为满清灭国,也有一些人才和技术外流(比如所谓的四大发明),再加上希腊文化的影响,才有文艺复兴,也就是文艺复兴其实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结合。

西方是怎样有文艺复兴的条件呢?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哪怕不识字的人都有文化涵养,文化不是知识,是指做人处事。同时中国人勤劳、智慧、有创造力,不靠掠夺和欺骗,靠勤劳的双手就能种桑养蚕、烧制陶瓷、加工茶叶来出口,自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一直对西方都是贸易顺差,也就是西方不管怎么努力,最后金银都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他们反而是战争越战越穷,最后马可波罗游记,让他们看到希望……寻找铺满黄金的中国。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误到非州、美州、澳洲。利用非州的人开采美州的矿产,把四千万印第安人屠杀来只有50多万。获得大量的财富,因为大家都有钱了,就不用再打来打去了,都朝外掠夺,这个时候,人们才有闲情来研究艺术、文化、科技,文艺复兴是这样开始的。所以他们的文化从根子上都是带着血的。

我们的教科书说中国是落后就挨打,其实我们的历史是先进被落后打,两次半灭国都是如此(五胡乱华、元、清),因为中国人靠农产品搞贸易经济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且从宋朝开始就出现资产阶级和小工业,就是因为这样,宋明两朝江南都很发达,但是两朝的状元大多都出自江浙一带,都有自己的利益团体,于是就形成了穷的越穷还要征高税,富的越为富不仁,再加上政治、军事和瘟疫原因,明朝就亡了。亡了之后,因为是没有文化的人统治有文化的人,所以悲剧就出现了,各种科技发明都被打压……大家有时间看看《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了解古人的智慧。

所以中华儿女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一直都是伟大的、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民族,只是阴阳此消彼长,哪有一直都好运的时候,几百年的衰落只是暂时的。

西方科技不断发达,但他们只学到了术,没明白道。所以科技越发达,就感觉路不知在何方,最后只能靠宗教来解惑,或者朝向东方。“法阴阳,和术数,类万物情”,他们数学和格物致知做得很好,但是没有阴阳的思维,就无法把各种学科统一的结合在一起。也是因为没有这种思维,数学基础也是有所欠缺的。我们要学习他们“实事求是”“钻研”的精神,但同时要把老祖宗的“道”掌握好,这样就不会走偏,有这种思维武装,然后再结合“术数”,提高智慧和创造力,在科技方面必将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西方科学重点在“定量”,中华文化古人注重的是“定性”,定性就不会走偏,定量就可以细化,更精确,便宜演绎归纳。但有些是不可以“定量”的,比如说美女,有倾国倾城,羞花闭月之美;有笑语嫣然,举止优雅之美;有巾帼不让须眉,侠女风范之美;有柔弱相怜,楚楚动人之美;有精明能干,持家有序之美;有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之美;有从容澹定,庸容华贵之美;有大气智慧,厚德载物之美……但你能定量化吗?不能的。只能定性。人不是机器,他是有生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不同,你也不能量化,弄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这个中医更在行。现在科学需要“定量”化来发展,同时用“定性”来作指导。

“抟精神,服天气,通神明之德”,他们更是欠缺,不过近些年来,有不少的留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而且他们对中华文化比较尊重,人也单纯,学起来比我们大多国人效果都好。别人都在偷偷的学,而我们却批为“迷信”和“邪说”,真是悲哀。因为他们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修炼,所以只能靠宗教信仰来约束。忏悔、祷告这些也是“抟精神”的法门,静坐、气功、导引、太极拳、诵经、念佛、忏悔、祷告、硊拜……等等一切,都有静心去欲抟精神的作用,只是层次不同而已。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宗教信徒)都不明白这些的真正作用,一方面很虔诚的愚信,求神佛,一方面不了解就在乱批,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西方达到通神明德的人才也有,如“特拉斯”“达芬奇”。

中国的古人,不管是哪个行业的,有点成就的人都是要静坐或者练太极拳之类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智慧和创造力。张仲景为什么能成为医圣,他一生看的病人难到什么病都遇到过吗?为啥他写的两本书能解决大多的问题?想过为什么不?因为他最开始是修道的,然后才跟师学医。伤寒论其实是“闭门造车”而来的,也就是看古时候的经典,前人的经验,再结合自己行医,然后通过尝试药物,内视身体“津液气血精炁”的运行来写的书。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曾国蕃”的“每日十二课”,静坐是必修课,同时再了解一下“因是子静坐”,杨昌济教过给毛主席他们,同时你还可以在网上找到他刚接触时批评的文章,不过你只能看到批评的文章(或者可以想想,毛主席是否年轻时就静坐开悟了呢?这个只有他知天知地知)。当然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很多,各有各的窍门。但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智慧和修为。刘伯承眼睛失明动手术,在无麻醉的情况下,九十多刀面不改色,只出了一身汗,这样的修为和定力是多高?有人做过实验,南怀谨静坐入定的时候心率是直线。毛主席在做白内障手术,边听满江红戏曲边做手术,在手术的全过程中,心电监护显示,毛主席的心率、血压等没有丝毫波动,表现出了主席遇事的镇静自若。你们说谁的修为和定力高?

中华文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让人通过学习和修炼批量的培养这种人才,这种培养方法,不同于现代教育。中医不是不能批量培养人才,而是培养的方法和现代的教育体系是不一样的。而一位中医人才的培养,至少要十年以上,这十年要磨性情,调身心,智慧上升,同时学习阴阳思维,术数演算……如果按照现在西医的体系培养中医,那是在培养中医的掘墓人,而不是培养中医的人才。如果一个学医的人,没有系统的阴阳思维,没有内景的能力或者知识,诊病处方都是有欠缺的,《内经》、《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些书都是半通不通,要懂不懂的。因为他们缺了最核心的东西。你连人体粮食入胃,怎么消化,怎么变成人精气的通路都不明白,怎样转化为全身需要的东西,然后遇到外感,人身会有什么反应……人的精是怎样转化为气,气怎样蒸化为神,为什么人有胡子、眉毛、头发。为啥小孩子没有阴毛,成人有。他是怎么来的,通过什么路来的。通通不知,就只是看别人医书写的,什么六经辩证,什么八纲辩证,什么四象运转,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后就在开方行医了,然后别人说的什么不理解,自己在书上又找不到答案,就认为别人是瞎说。说什么除了以经解经,离开了经典就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语言。这样学习一代人自然不如一代人,最后只能看现代的解剖图了……但解剖图是死人的,不是活人的。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中医及中华文化方方面面都缺人才。尤其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还记得“钱学森之问”么?为什么新中国能有一批人才,因为他们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有“根”的,同时能包容的接纳世界上的好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并与世俱进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是“中华文化”的思维和指导思想。中华民族要振兴,唯有出一批拥有中华文化根的,用我们传承的培养方式出现的人才,才能振兴。不然什么振兴国学、振兴中医的宣传,只是形式上而已,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中医要现代化,但不是中药分子化……方向错了,再怎么走都只是为掘墓作准备而已,死胡同走不通的。中医现代化是在易学理论指导下与现代科技结合,非西医思维指导下的中药细化。

明天聊中医何时衰落的?

通宝推:迷惑不解,苦药汤子在美国,和平共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