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 京华烟云AMIP

共:💬99 🌺9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七、家长,里短》

当年,在与利玛窦等传教士同时来北京的女真朝贡使团里,很可能包括一个名叫舒尔哈齐的女真人。前面说过,这个名字是“小野猪皮”的意思,他是野猪皮先生努尔哈赤同母所生的大弟弟。按照曾出使建州女真的朝鲜使团的说法,此人“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肤色与其兄一样”。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舒尔哈齐都是兄长努尔哈赤的左右手,或者说是建州女真的第二号人物。如果翻看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舒尔哈齐所扮演的角色,与成吉思汗崛起阶段的哈撒尔十分类似。

哈萨尔(Hasar)是铁木真的同母大弟弟,又译做哈斯尔、合撒儿、合撒尔等等,据说这个词在蒙语中是“猛兽”的意思,亦说为“天狗”之意。而哈萨尔也确实人如其名,据说他力气极大,能徒手将一个人如木棍般折为两段,并且箭术极其精湛,因而又被人称为“哈布图”,大概是“神箭手”之意。

蒙古早期史料记载,这位猛兽般的弟弟是铁木真征战四方的主要助手,其战功仅在铁木真本人之下,尤其是是在消灭蒙古草原强大的克烈部的战争中,哈萨尔更是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当时,哈萨尔以与兄长不和为理由,投奔了克烈部首脑王罕(铁木真的义父,曾在公元1203年大败自己的这位义子),在取得对方信任后,与哥哥里应外合,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了王罕,并导致这位高原王者在逃亡过程中被乃蛮人所杀。

克烈人从此融入了蒙古人之中,他们此前的族源含混不清,有人说来自突厥人,也有人说本来就是蒙古人,但是起码到了元朝,克烈人已经被当做了蒙古人,位列“蒙古七十二种”之一。蒙古帝国的许多要人都出自克烈部,其中就包括唆鲁禾帖尼,此女为郭靖大侠的安达拖雷的老婆,她是王罕的侄女,因为生下了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和旭烈兀四位帝王,而被后人尊为“四帝之母”。

而更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克烈人,以及杀死王罕的乃蛮人,竟然都是基督徒!他们信仰基督教的一个非主流派别——景教,即聂斯脱利派,由于教义纠纷,该派于公元431年被逐出罗马帝国控制的正统基督教会,随即向波斯、印度以及远东地区发展,大约在隋唐时传入中国。景教的故事后面还要提到,这里暂且不表。

攻灭克烈两年之后,在攻打乃蛮的战争中,哈萨尔又替哥哥指挥中军,风头一时无两。就这样,在哈萨尔等精兵强将的协助下,铁木真终于一统蒙古草原,称“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他随即投桃报李大赏群臣,弟弟哈萨尔也被赐予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四千户的封地。

统一女真的战争中,舒尔哈齐的表现与当年哈萨尔大致相仿。史载舒尔哈齐在战斗中勇敢无畏,被人们称为“达尔汉巴图鲁”——这是个蒙语词组,“达尔汗”本意是“铁匠”,后来引申为“勤劳”;“巴图鲁”则来源于“巴特尔”,又写做“拔都”,是“勇敢”或“勇士”的意思,叫这个名字的蒙古人相当多,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成吉思汗的孙子、金帐汗国的建立者拔都汗。“达尔汉巴图鲁”,合起来就是“劳苦功高的英雄”。

著名的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城(在今天的抚顺新宾县)自称“女直聪睿贝勒”,建立了自己政权的雏形。舒尔哈齐也自称贝勒,做为女真二把手,他麾下有四十多名将领,统率着五千多人马,相当于当时女真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左右。因而在当时明朝给予女真人的公文中,舒尔哈齐常常与努尔哈赤并列称呼,显然帝国当局认为或故意认为,这兄弟二人是平级的。

不仅如此,舒尔哈齐曾多次代表建州去北京朝贡,与朝廷官员多有交往,他的一个女儿还成为了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的妾室。帝国政府及其辽东当局对这位女真酋长也颇为尊敬,每次都赐予兄弟二人同样的礼物,使者见面时也对他俩行同样的礼节。而按照后来的一些说法,这位很受朝廷优待的女真二号人物很可能有亲明的倾向,对于兄长处心积虑削弱挖帝国墙角的阴谋,并不积极甚至还很反感。

按照朝鲜外交使团的说法,并列女真贝勒后,舒尔哈齐似乎有意与兄长较劲,哥哥杀猪宽待使者,弟弟就屠牛进行招待;哥哥对使者给予赏赐,弟弟也要馈赠。不仅如此,舒尔哈齐还对朝鲜使者说了,他们下次如果来送礼,给自己的礼物一定要和给哥哥的一样——“日后你佥使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不甘心居人之下的舒尔哈齐,心里头大概已经有什么想法了,虽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明朝故意调拨离间的结果。

到了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在消灭哈达部的战争中,舒尔哈齐的部队明显出工不出力,遭到努尔哈赤斥责,兄弟二人大吵一架,双方的矛盾终于公开化。到了万历三十五年即公元1607年,建州女真进攻乌拉部,由于后者与舒尔哈齐有着姻亲关系,因而小野猪皮贝勒在战争中按兵不动,导致此战功败垂成。

努尔哈赤大怒,坚持要处死弟弟的两名主要助手,而舒尔哈齐寸步不让,宣称杀他俩就等于杀我,“若杀二将,即杀我也”!两人剑拔弩张。最后哥哥虽然做出让步,以罚款免职代替了处死,但从此以后再也不委任弟弟任何差事,而女真人的财富都是靠战争抢掠来积累的,不能打仗无疑是断了财源,因而舒尔哈齐的部下们对他怨声载道,进而离心离德。受此冷遇,心高气傲的女真二号人物当然愤愤难平,甚至自称“生不如死”。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小野猪皮遂暗地策划离开哥哥独立发展,他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些部下偷偷跑到今天铁岭东南的黑扯木,打算自立门户,此地与明军重镇铁岭及自己的姻亲乌拉部都很近,与二者成互相支援的犄角之势。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行动,努尔哈赤就迅速做出了反应,立即派兵包围黑扯木,将弟弟一帮人统统抓了起来。

显然,“郑伯克段于鄢”决不是偶然发生的,哥哥事先早已布好了眼线和陷阱,就等着弟弟自绝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而对这一时刻,努尔哈赤实在已经等了太久。

如果舒尔哈齐事先知道哈萨尔当年的遭遇,不知道他是否会引以为鉴并提高警惕。据说,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位劳苦功高但又有些桀骜不驯的弟弟十分忌惮,终于发展到想要除掉后者。只是在他们的母亲诃额仑太后的干涉下,铁木真才不得不罢手,但仍将弟弟的部属大幅削减至1400人,此事最后还导致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老太后抑郁而终。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大举西征,从此掀起了席卷欧亚的黄色狂飙,而在此之前哈萨尔就已经死去,许多人猜测他很可能是被自己兄长谋杀的,毒死他的凶手据说是一位堪与诃额仑太后媲美的蒙古女中豪杰——其嫂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老婆孛儿贴,她为世界之王生育了四个横扫欧亚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与同病相怜的哈萨尔类似,万历三十九年即公元1611年,在被捕两年多以后的农历八月十九日即公历9月25日,女真人曾经的二贝勒舒尔哈齐在一团迷雾中神秘地死去,对于他的死,清朝的各种史料似乎都十分忌讳,因而涉及极少,比如《满文老档》中便只有寥寥数语:

“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

据说,舒尔哈齐临死前受到了残酷虐待,他就像任我行那样,被囚禁在一间漆黑暗室之中,身体用铁锁锁住,屋子里家徒四壁,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很难想像这两年多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自己所有部众被兄长吞并,按照《满文老档》的说法,努尔哈赤“尽夺赐弟贝勒之国人、僚友以及诸物”,他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被伯父杀死,另一个儿子阿敏也差点儿丢了性命。万念俱灰之下,也许死亡对“生不如死”的舒尔哈齐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吧。

相比残酷对待侄子的野猪皮先生,成吉思汗简直可以说是天使。哈萨尔的后裔都受到了善待,其次子移相哥是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神箭手,在成吉思汗举办的一场射箭大赛上,他竟然在335步(起码百米以上)的距离射中靶心,使得伯父大加赞赏,甚至专门为其立了一块石碑以纪念此事,该碑至今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院。移相哥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为它是现存最早的蒙文石刻,上面刻着成吉思汗时代根据回鹘文(也称畏兀儿文)而创造的老蒙文。

等到忽必烈称帝,齐王便成为哈萨尔家族的世袭爵位,一直到元朝灭亡。再往后,哈萨尔的七世孙阿克萨噶勒代有两个儿子,长子阿鲁克特穆尔成为蒙古科尔沁部的始祖,而次子乌鲁克特穆尔则成为蒙古和硕特部的始祖。后面还要提到这两个蒙古部族,暂且留个话头。

不过,也许是终于认识到先辈的恩怨不应传给后人,也许是因为这个侄子打仗实在是有一套,努尔哈赤最后还是重用了阿敏。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后,后金汗王宣布,自己的三个儿子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海(即皇太极)和侄子阿敏一起被授予“和硕贝勒”的头衔,哥儿四个从此号称“四大贝勒”,而阿敏——前面说过这个名字来自蒙语,意为“生命”——由于岁数较大,排位仅次于最年长的大贝勒代善,因而被人们尊称为“二贝勒”。

其实,女真原本的大贝勒,并不是身为努尔哈赤次子的代善,而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兼法定继承人——爱新觉罗.褚英,与叔叔舒尔哈齐很像,这位王子作战也极其勇猛,曾被自己的父亲赐予“洪巴图鲁”的名号——“洪”可能是汉语“皇”的转音,意为“大”,“洪巴图鲁”即“大英雄”——更又被早早确定为汗位继承人,有权代父执掌后金国政,也就是处理汗国的日常事务。

由于战功赫赫,褚英还被父亲授予“阿尔哈图土门”的荣誉称号,“土门”也写做“图们”(就是中朝边境那条大江的名字),女真语意为“万”,又引申为“万户”,“阿尔哈图”则是“谋略”的意思,合起来为“足智多谋的万户”,写成文言就成了“广略贝勒”(这也是他的弟弟皇太极即位后追尊兄长的正式封号)。很显然,这应该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青年将军,而由于其特殊身份,人们通常又尊称他为“广略太子”。

不过,褚英执掌后金国政不久,努尔哈赤就接到汗国几乎所有高层的联合投诉,投诉者中既包括褚英的弟弟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海(即皇太极)和堂弟阿敏这几位贝勒,也有号称与汗王“信用恩养,同甘共苦”的“开国五大臣”,即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和扈尔汉。

相比几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宗室贵族,也许五大臣的投诉更令努尔哈赤重视,他们都是追随努尔哈赤多年的老弟兄,相当于刘邦的樊哙、曹参,亦或成吉思汗的木华黎、速不台,对汗国政事具有极重的发言权。相传,努尔哈赤曾与老哥五个结拜为兄弟,当后来他们陆续去世后,汗王曾哭着表示:“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遗一人以送朕老耶!”

据满文史料记载,投诉者们声称褚英太子犯有如下恶劣罪行

第一,在四贝勒与五大臣间挑拨离间,造成彼此不和;

第二,勒索弟弟们的财物和马匹;

第三,尤其恶劣的是,他竟敢扬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眼见大伙集体反对,努尔哈赤不得不做出表态,把褚英狠狠训斥了一顿。按照《清史稿》的说法,遭到父亲的批评后,褚英“意不自得”也就是很不爽,他于是“焚表告天自诉”,向老天倾诉委屈。但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马上被政敌们定义为“诅咒”,至于是诅咒汗王还是诅咒诸贝勒大臣就不重要了。褚英于是再次被告发,面对着沸腾的民意,努尔哈赤终于宣布,将众叛亲离的长子“幽禁”起来。

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农历闰八月,在同样被监禁了两年之后,褚英像自己的叔叔舒尔哈齐一样神秘地死去。关于褚英的死因,各种史书包括女真人自己的史料,记载都极其晦涩,而即使留下来的只言片语,后人认为也很可能经过了乾隆时期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篡改。比如《清史稿》只说他“乙卯闰八月,死于禁所,年三十六”,而《满文老档》则压根没提此事。而明朝人则传说,褚英是因为劝谏父亲不要背弃有情有义的大明帝国,才被残暴的父亲处死的,因为就在褚英死后的次年,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称汗,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

不过幸运的是,现代又发现了《满文老档》更早的版本,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老满文原档》或《旧满洲档》,里面对褚英之死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很显然,努尔哈赤是在“众子侄、诸大臣”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处死自己的长子兼继承人的。尽管按照朝鲜李朝人的说法,“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这里的“奴酋”就是努尔哈赤,明人和朝鲜人很无聊地将其名字翻译为“奴儿哈齐”——他似乎是个天生残暴的冷血坏胚,脑海里大概从没什么亲情的概念,但其实,长子之死还是给这位汗王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以至于他在多年以后,仍念念不忘地召集家族成员宣誓,要求后代们:“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

不过这时候,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时间来消化悲伤,因为他已经收到确切消息,明朝大军就要杀过来了!

决定后金命运的萨尔浒大战,即将开始。

待续,请继续期待下篇《八、凭尔几路来》

通宝推:foureyes,晴空一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