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总的庐山之毛林情事之红四七大 A -- 史文恭

共:💬393 🌺4459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踢你的场子来了

老人长叹一声,轻轻地吟诵起庾信的《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随着满头白发的颤动,是泪水如泉一样涌出,一扇厚重的情感门打开了....

秋石客: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

记得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书中对毛泽东有一句令我多年不解的评语,大意是说毛泽东内心有一扇对别人永远关闭的门。对于这扇门有还是没有,我一直在思索,因为说话的人也是毛泽东的朋友,所以,我并不把这句话当做有敌意的语言。我思索的结果是史沫特莱只说对了一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毛泽东内心有一扇轻易不开的门。如今,在纪念毛主席离开我们三十八年的前夕,公开首次发表我八年前写的文章,力求填补对毛泽东研究的空白,也算是我对毛主席逝世三十八年的纪念文章。

毛主席从来不和别人说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但从他的诗文行为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从小就胸怀大志的,我们学习毛泽东,其中有一条就是学习他不上书本的毛泽东思想胸怀大志。

毛泽东最早的志向诗是13岁(1906年)写的《五谷》:“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那时毛泽东虽小,但已认识到“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决心走出韶山,求学天下,以成大事。

1909年,毛泽东16岁,以是少年,写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首诗反映出毛泽东少年就有自信、果断的领袖意识。毛主席回忆年轻时观《盛世危言》,为书中论中国危亡而奋笔疾书:如何救国,待我学之,也反映出了他立志不凡。康梁变法之时,毛泽东小小年纪,竟然提出要康有为为总理,梁启超为外长,生动反映出毛泽东指点江山之才志。

毛主席年轻就读于湖南师范,经常喜爱登岳麓山,与山水花草木虫独处,养天地之气;读书就于闹市,以求集中精力;烈日炎炎,众人皆避暑纳凉,青年毛泽东偏任凭日晒,美其名曰日浴;大雨如注,众人皆奔屋檐之下,青年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室内冲出,任凭雨打雷吼,美其名曰淋浴;狂风横扫大地,人皆避之,青年毛泽东却迎风而立,美其名曰风浴,这是何等的精神!毛泽东年青时有意锻炼自已的意志和身体,是为胸怀大志故也!全为日后驰骋天下之用也。

在长沙师范就读,志在交天下英雄豪杰,曾为达此目的以二十八画生为名登征友启事,后与李立三、罗章龙、蔡和森等结成密友,纵论天下,要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实为英雄所为。

后来,毛泽东作词《沁园春·长沙》,这时他已是而立之年(1925年)。用此词抒发了他的而立之年的志向:“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卜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毛主席确立领导中国与世界的志向。

真英雄要能屈能伸,屈能隐于大海深处,伸能展翅九万里高天。要吃得苦、挨得穷、受得累、受得气;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能拿得起,放得下,战能刺刀见红“敢同魔鬼争高下,不向恶霸让寸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战则能屈身于王明,脱掉红军外衣,在文革高潮时退却,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

毛主席年少时,天下大乱,豪杰四起。新文化运动正盛之时,毛泽东甘心屈居人下,曾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与文化界名人认识。那时,京都学者皆以大知识分子自居,正眼也不爱看土里土气的乡下人毛泽东,给毛泽东留下难以忘怀的许多屈辱。想毛泽东从湖南乡下出山,必有纵横天下之志,救民于水火之心,统一六合之才,然神州虽大,却一时无用武之地。他只身北上,欲交京城龙虎之人,然京城学子喜说不喜做,非经天纬地之才,令他失望;京城又是虎狼之地,毛泽东也可能想到重耳在外而生典故,随决计离繁华之地,富贵之乡,到人杰地灵的故乡湖南谋就建政党组织的大事,一九二零年,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老北京城居住期间,毛主席的内心感受,确是很少外露。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国人多知毛泽东参加了一大,却很少知毛泽东因缺少资金等故无缘参加中共二大,虽说书生身无分文,胸怀天下是本分,然而有几人能知一文线能难倒英雄汉的故事呢!

后来,毛泽东握有天下,曾每年如数还章士钊在其穷困之时之赞助,从不间断,何也?思人间真情无价也,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知恩图报,英雄所为,人当学习。

大革命失败,毛泽东深恨陈独秀之愚腐,又知马克思阶段论和列宁城市中心论误事而不能明言,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故于武汉黄鹤楼上,眼观滚滚长江东逝水,吟词《菩萨蛮·黄鹤楼》曰:“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那时的毛主席是英雄不得志,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反映出当时他的悲壮、雄沉的心境。不得志,是人生常态,要能正确对待,或隐了山林之间以待天时,或暂居人下等待时机,要相信是金子,总有机会发光的道理。

八七会议毛泽东慨然而呼:“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出的!”语惊四座。于是,会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一介书生毛泽东赴三湘组织农民起义!毛泽东以大天畏英雄气慨从容受命,领导农民揭竿起义。九九秋收起义后,千难万难,最难内部整合。教条主义者执意学习苏俄城市为中心,欲置农民军于死地,毛费尽心机,方转变部队思想,经三湾改编,成立新式革命军队,如此深谋远虑,又有几人能解?与井岗山山大王结秦晋之好,开辟立国之基业,又有几人能读。对进军井岗山,后人多颂为开辟胜利新路,又有几人知之,此也毛泽东不得己之决策也!知道什么是关键是大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是为大勇,毛泽东亲自领导秋收起义走上井冈山是有大智大勇的表现。

后人多云毛泽东政治上神机妙算,殊不知他本是老实人一个,党性高于一切。想当初毛泽东自创井岗烽火连三月基业,却被朱德、陈毅等联手赶下台,被逼养病,心有何想?如之奈何?后来朱、陈用兵平平,几遭挫败,才有中央九月来信,让毛收拾残局,毛泽东借机开古田会议,基本完成新式人民军队的组建。假使朱、陈才在毛泽东之上,攻城略地,又当如何?安有毛泽东东山再起之事乎!

毛泽东领导红军先后粉碎国民党蒋军三次围剿,正“万木霜天红烂熳,天兵怒气冲霄汉”顺风之际,他却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又败在同志手下。王明一伙把白区家底输个精光,拉帮结伙又到井岗山反客为主。主人毛泽东不但无功,反倒有过,被斥为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毛泽东忍气吞声,离开红军统帅位子,去经菅空壳政府去了,落一个主席终生称谓。

有好事者云,以毛在红军之实力,使几个眼色不就把那几个二十几岁的白面书生制服,然后行欲加之罪,岂不便当?此乃不了解毛泽东从无私心之缘故,也不了解有远志者不肖用小人之计也。再者,此时王明一伙,马、列主义倒背如流,毛泽东连真经都没读几本,又没留过洋,被人异口同声讽刺曰“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很难有还口之余地,土思想受洋思想压制,又可奈何?王明一伙趾高气扬,背后何人支持,毛泽东心知肚明,口不能言,痛苦之至。直到建国后,毛泽东才在内部小范围怒斥王明幕后人斯大林等之蠢行,然而当时能轻言否?这也就是毛泽东有一扇不易开的门的根本原因。其实,毛泽东岂止对王明后台有微词,就是对马列何尝没有独自想法,只不过此思想门不好开罢了。

多亏天不灭毛,洋鬼子李德、家贼博古之流愚蠢如猪,指挥红军一败再败,最后落得仓惶出逃的境地。湘江一战,红军死伤过半,多为活命计,私心比不过命去,于是开遵义会议,交军权与毛泽东。

假若李德、博古、周恩来才华与毛泽东不相上下,指挥若定,节节胜利,安有毛泽东再次出山的机会?此又可曰天不亡毛也!

遵义会议时,毛泽东四十二岁,已经成熟。他小心翼翼,争取多数,不但不染指党的一把手,也不急于染指红军一把手之名位,只掌了指挥红军的实际权力。可见在党内高层内没有自已团队的毛主席有多难。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毛泽东确立领导地位,真正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虽然前途黯淡,但他却对未来充满信心,《忆秦娥·娄山关》就是他初掌中国革命之舵的心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里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既充分反映出毛泽东欲征服千难万难,从头开始,将革命引向胜利的伟大胸怀。后来他又有词《清平乐·六盘山》,其中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之句,也说明了毛泽东有打倒蒋介石的决心和信心。

毛主席重掌兵权后,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数千米雪山,过一望无际之草地,击败内部强敌张国涛,落户陕北,实属千难万险,万分不易。

假若毛泽东用兵非如神,稍有闪失,天下归谁不说,毛泽东还能有回天之力否?又假若张国涛兵强马壮之时,凯歌不断,又有毛泽东之天下否?别人不知其间奥妙,毛泽东决不会不知,知之而不言,有难言之隐也!

日本国小、人小、心却极大,正值毛泽东率几万疲惫之师与蒋百万大军对峙陕北之时,日本入侵中国满洲仍不满足,还欲入关亡我整个中国,这虽是中国之国难,却未必不是红军之福。时少帅张学良家仇国耻集于一身,东北军将士人心浮动。蒋介石却机关算尽,欲用杂牌军围剿红军,保存实力,以行一箭双雕之计,结果缚虎不成,反被虎咬,被困于西安。

蒋介石被捉,局势复杂化。美苏两大国都对日本扩张忧心忡忡,所以共同作国共两党工作,行逼蒋抗日政策,毛泽东正中下怀,让大利给蒋介石,蒋也发现偏安朝廷日本也不让坐,于是顺水推舟做人情,成就了抗日统战大业。从此,毛泽东才犹如龙入海、虎归山,起死回生唉!

这里又有多少天数与人谋!如无日本侵华,何来东北军入关?如无西安捉放蒋大戏,何来国共合作?蒋介石以百万大军与毛几万红军决战西北,毛泽东虽胸中有雄兵百万,安有胜算哉!此时困难重重的毛泽东心有多少感慨也难为人知唉。

抗日之初,王明归国,是毛泽东最为紧张焦虑之际。长征路上,中共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斯大林鞭长莫及,遵义会议之举是否合法和被承认还是个未知数,王明归来,祸福两说。多亏没过多久,共产国际派林彪之兄张浩回国,平息了中共权力之争,默认了遵义会议,此时的毛泽东才长出一口气,土包子正式领导海归派。后张浩病故,毛泽东亲自抬捾安葬,实前所末有,其中深意,有几人能知!

抗战后,毛泽东的抗日统战方略是独立自主,不为他人作嫁衣裳。然党内王明类要一切通过统一了战线,一心拥蒋介石当领袖;彭德怀、叶挺类猛将要杀敌立功不计后果,毛泽东指挥开始不灵。为此,毛泽东几经策划,大张旗鼓召开延安整风,彻底清算王明左、右倾路线,大反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严厉批评彭德怀的军事冒险主义,一时反毛势力偃旗息鼓,转入地下,从此,毛泽东才名符其实的掌握了中共指挥大权。

假若一九三七年斯大林硬是不买中国共产党的帐,不承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全力挺王明的话,历史又当如何?以王明的水平,必败在蒋介石的手下,历史将是另一个局面,毛泽东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何用?中国必生资产阶级共和国。可见,什么都讲历史必然性,不讲偶然性,完全是书生之见。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民众载歌载舞,一片欢腾。国共两党明里大唱和平歌,暗地调兵遣将,扩军扩地。时党内许多人幻想宪政,和平民主新阶段,天下清醒者唯泽东与介石耳。蒋介石假当和平鸽,鸿雁传书,邀请毛泽东赴陪都重庆共商国是,虚张声势,大有鸿门宴的味道。毛泽东思虑再三,力排众议,大智大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毅然决然安排后亊,行单刀赴会故事。毛泽东来重庆谈笑自若,赠各界朋友雄词《沁园春·雪》一首,以表胸中之伟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词中毛泽东历数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长短,意欲远远超过他们。可见其志向之大,可谓雄视古今,无出其右者矣。

重庆出了两个太阳,毛泽东反客为主大获成功,蒋介石黯然失色,以呈败相。假如蒋介石小人做到底,冒天下之大不违,诛戮毛泽东于开怀畅饮之间,又当如何?蒋介石如同楚霸王一样有妇人之仁,结果双双落败,项羽自刎于乌江之侧,蒋介石困守大海之旁,岂止天意,亦是人谋也。当毛泽东亲迎叶挺、王若飞不见身影,得知机毁人亡之时,身上可有冷汗否?

国共逐鹿天下,毛泽东险走麦城于黄河之北,虽为革命视死如归,但实属一种冒险。毛泽东数次大难不死,似是天意,而毛泽东内心深处,做何感想,有谁能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毛泽东“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屈指数年,消灭蒋介石号称八百万虎狼之师,大者一役能歼敌六十余万,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可曾有此奇观乎?此时的毛泽东真神人也!

时毛泽东救民于水火,民心归附,东方红一曲传遍天下。听此歌,人民有如听天籁之音,毛主席心中感受肯定不同,不与人言,有谁能知?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一介书生,于数以亿计的人群当中脱颖而出,能在天安门宣布立国实可为大志己成唉,可曰功盖日月也。然毛泽东是追求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无丝毫筹躇满志,却视立国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乘胜前进,担起强国重任,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

公元一八四零年以来,中华民族与异族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颜面丧尽。毛泽东年少之时发出的雪耻誓言铭心刻骨,终于出现日寇投降,卖国之贼落荒而逃,列强夹着尾巴逃跑了!中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如东方红日,破云而出,人心大快!然美国自持财大气粗,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余威,在新中国家门口放火烧荒,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内战刚灭,百废待兴,对美战与不战,确为一大难题。毛泽东为此彻夜难眠,烟蒂弃之一地,最后还是以自尊为上,放手与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强国一搏,以疲惫之兵,不全之甲痛击兵甲皆为世界顶端的美国联合军,打得美军不得不低下头来谈判,又创战争史之奇观。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在局外人看来欢天喜地,有谁想过,毛泽东痛失爱子?有谁想过,若战争失败,谁负其责?毛泽东全无自私自利之心,方有大无畏英明决策,事实如此。以后,不论是中印冲突、中苏纠纷,毛泽东都毫不客气地坚决以武力对付,越战美军再败,印军丢盔弃甲,苏军血染雪红,更增添了中华民族之自尊和骨气,从此至今,不再有虎狼之国入我中华,因毛主席强国大业环境奠定唉。

如何强国?新中国面前摆着不同的选择。行美式道路,以为孙中山、蒋介石证明不行,也不符合中共宗旨,必然弃之。行新民主主义道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扛不起强国大梁,也不行,思来想去,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毛泽东强国大战略。

毛泽东的经济学思想是整体思想,是超大实业家之思想,他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赎买民族资本,集中使用生产资料,调动亿万人力资源,调动政治、军事、文化一切因素服务于强国计划,大规模兴修水利,投巨资办化肥厂、大搞种子改良、实行集体化劳动,为农村机械化、粮食产量翻倍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合理处理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农、轻、重关系,合理布局,重视自立更生能力,广泛开展工业跃进。毛泽东集全国力量攻科技难关,终于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爆炸了两弹一星,大工业布局基本完成,使中国经济即无外债,亦无内债,迅速成为强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形成大三角,等等,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然而,毛泽东的强国之路,曲高和寡,不断遭到党内反对派的抵制和破坏,此时的毛泽东外对美苏强敌,内要防背后暗箭,其心何安?说有千难万难不为过也。而毛泽东这种内心世界又有几人能知?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军事家、战略家、超一流强国高手、杰出诗人,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搞的是联合政府,对党内、军内派系也是实行动态的中庸、平衡之术,这是很少有人研究透彻的,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毛泽东的政治手法主要是什么?这种没上书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并没有讲,研究者没有猜测,实为一大憾事。

毛泽东初上井岗,并没有火拼王佐,而是真心待之,共图大业。朱德、彭德怀来归,盛情款待,中央到井岗落户,毛泽东也是热情欢迎,说明他有大海一样的包容性,有平衡各方势力的大政治家眼光。

遵义会议、毛儿盖会议等,毛主席争取多数的故事,也反映出毛泽东的内心政治方略。

建国后第一次党内大纷争,说到底是功臣猛将不满文官执政。从感情上讲,毛泽东未必喜欢刘少奇类文官,不喜欢高岗。然而顶尖政治家都要考虑力量对比均衡,不能失控。高岗执政,失衡难控也,故高岗、彭德怀皆败于此,武将干政,古之大患也。昔宋太祖起家形式“黄袍加身”影响久远,于是有“杯酒释兵权”;明太祖“火烧庆功楼”类故事,也不足为奇唉。毛泽东逝世后很快发生逆转说明,毛泽东大仁大义,未能削兵权、去显贵到位故也。

一九六七年武汉事件,实属谋反,大逆不道,理应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然毛泽东高抬贵手,莫与深究,何也?许多文革专家纷纷著书立言,云毛泽东惧怕军队诸侯造反而下诏严厉制裁极左派王力、关锋、戚本禹等,以向军方谢罪,此实为庸俗之见。想那些诸侯要真有造反能力,何不反之?至少有进一步清君侧之要求,为何没有?以毛泽东之为人,何惧之有?小小陈再道,一匹夫耳,何足道哉!其比得上高岗、德怀、林彪乎?毛泽东跟林彪翻脸于一念之间,何惧区区一上将陈再道乎!真实情况,毛担心的是军队力量失衡,林集团坐大而不能控。联想到九大后毛不断削弱林之势力,武汉事件之迷的正解就出来了。

毛泽东晚年决策用邓抑周及倒邓、抑叶、重用华国锋,是毛泽东一贯的平衡政治思路,他是追求国家不要大乱,用华国锋平衡江青与邓小平势力的差距,行联合中左的左派执政方略,本是一招万全之策,谁料到华国锋鼠目寸光,私心膨胀,策划热月政变,打破了平衡,最后自己落得可耻下场?邓小平出山,乾坤翻转,毛泽东开创红色江山,慢慢变了颜色。中国落到今天地步,天意乎?人意乎?也非毛泽东所能全料,很难判断唉。

毛泽东一生,在我看来并非是他老人家所教导的是干了两件大事,而是干了三件大事。其一曰立国,其二曰强国,其三曰文革。人的一生,能干成三件事中的一件,以是千秋伟业了,毛泽东却做了三件,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唉。虽后一件大事暂以失败告终,但却使毛泽东思想登上人类之颠,所以不可不议。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是世界罕见的真正人民领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为“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截为三截,一截遗欧、一节遗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就要实现。但是,他很快发现事实不是如此。连很多南征北战的老革命,也赞同当官做老爷,求得封荫子孙,黄炎培警告毛泽东的周期性怪圈又很快出现了,搅得毛泽东几乎乱了方寸。

可以说毛泽东在一九五六年后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这个防怪圈方面。毛泽东出的第一招是矛头向上的整风,最后整风变成反右,变成了矛头向下,整风失败,利益至上集团更加团结一致;毛泽东第二招矛头向上是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整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也不行,运动矛头偏偏向下,干部对他的话敬而远之,对刘少奇的矛头向下指令坚决贯彻。在无可奈何情况下,毛泽东发现干部队伍不行了,就想了第三招,发动文化大革命,直接向群众求助,行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之思路,打倒反对文革的当权派。

文化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兴无灭资斗争,情况之复杂,涉及面之广,参加人数之多,触及人灵魂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在复杂的矛盾关系当中,无疑是政治矛盾领先。

文化革命,使毛泽东陷入深刻的自我矛盾之中,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灵的另一扇门。

毛主席要群众打倒干部,并非真的弃之不用,他对跟他几十年南征北战的战友和部下是割不断,理还乱,总想教育一下攺了就好。他对群众运动中涌现出的造反派头头,并不看好,认为他们需要有个成熟过程,所以他还是贯彻他平衡政治方略,实行军干群和老中青三结合的模式。然而无论哪个三结合,群众代表都是少数,官僚集团等于是重掌党政军大权,以至于他们仍不满足,借清洗五一六为名,把群众代表化为摆设,至邓小平上台,宣布文革为非法,取消四大和三结合,毛泽东于文革中仅存的民主工具和形式都烟消云散,人民不仅政治权力没得到,后来连经济、文化权力也丧失干净,这就是文化革命失败导致的严重后果。

毛主席多年宣传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抓革命,促生产,同意林彪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胜利一个接一个。在林彪事件后,为贬林彪,毛主席在理论上也大步撒退,放弃毛泽东思想独尊地位,要从马列主义中寻找精神武器,令人费解。一九七六年,重提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非马列经的毛泽东思想,可是时过景迁,经过一九七二年大学马列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以深入人心,阶段论、生产力决定论、物质决定论等最终打败了社会主义救中国、政治思想路线决定一切、阶级斗争为纲等毛泽东思想。被曲解阉割的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之一,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事实就是如此。

谁能说毛泽东—九七二年要学马列目的不是寻求一种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平衡呢?

看来,毛泽东心灵的另—扇门的确存在。

二零零六年九月六日

摘自秋石客:《毛泽东的生死博斗》一书,略有改动。

2014-9-9

通宝推:倚红偎翠,庄汀,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