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共:💬632 🌺6214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不反对邓有错误,我反对

的是因为邓有错误就把邓整个人否定掉了,甚至把邓小平等同于戈尔巴乔夫。

邓是砍了一些项目,我很大方地承认了,也正面回答了,不信您大可以翻翻前面的帖子,看我有没有狡辩过。

但他也保留了很多项目,财力不足的国家在军事项目上有所取舍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就揪着他砍掉的项目说事呢?

没人会喜欢砍项目,就算是戈尔巴乔夫这样的人也不会想,老邓砍的时候是处于被逼无奈。为什么据此认为,老邓砍项目砍得很happy呢?

他砍过核潜艇吗?

砍过洲际导弹吗?

砍过世界最大风洞群吗?

砍过j10吗?

我谨摘引一段文字外链出处,描述一下核潜艇在老邓时期的艰苦进程,请您和那些盲目指责老邓砍项目的人看看当时的军队有多难,应不应该集中资源和资金发展重点项目:

国产核潜艇在技术要求和设计水平上几乎已经达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工业水平的极限,而中国当时连引进的苏联潜艇技术都还没能完全掌握,可想而知第一代核潜艇要面临各种麻烦。

早在首艇试航期间,就发生过蒸发器管束应力腐蚀破损事故,迫使出海试验中断,抢修两个多月。首艇服役后,曾酝酿进行长航考核,但由于潜艇遗留的技术原因较多,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潜艇不断发生漏气、漏水、漏油、漏电、漏剂量等故障,导致潜艇只能往返于葫芦岛、小平岛、栲栳岛之间停泊、检修。这段时间内,不仅有人质疑潜艇患了“小儿麻痹症”,首制艇“长征1号”(401艇)更是获得了与其艇名截然相反的绰号“三岛艇”。即使在20设计80年代该艇开始各种远航训练后,不断的故障也困扰着这艘潜艇。

随后建造的402艇吸取了首制艇的经验,可靠性有一定提高。1981年11月16日至12月17日,该艇在北海舰队曲振侔副司令率领下,首次成功进行31昼夜的海上航行,但在这次航行6272.6海里的航行中,潜艇反应堆意外停堆5次,尽管每一次都依靠相关设备重新启动,但显然该艇离投入实战还有距离。

1984年服役的403艇在401艇、402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提升了可靠性。1985年11月20日至1986年2月18日,403艇在总参规定的东海、黄海训练海域成功进行了90昼夜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创造了我国潜艇史上航行时间最长、水下平均航速最高的纪录。

不过,尽管后来媒体将这次潜航吹嘘为“远远超过了美国核潜艇水下长航84天的纪录”,但实际上此次远航中,403艇的水下航行时间仅有69天,而且最长一次连续水下潜航仅有25昼夜。试验中还发生了反应堆主冷凝器泄漏的重大故障,潜艇被迫返回青岛近海,组织人员上艇抢修才使试验没有中断。

试验中,反应堆噪音过大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该艇设计巡航速度为18节,但噪音甚至影响到自身声呐的探测,潜艇被迫将巡航速度降低到12节以下。由于工艺水平所限,噪音控制当时根本无从谈起,美国人后来甚至将中国核潜艇称之为“水下火车”。

直到1987年404艇交付部队后,第一代国产核潜艇的基本性能才稳定下来。404艇是091型第一艘定型艇,包括反潜鱼雷等一系列设备都是在该艇上才正式装备的。1988年4月,404艇成功进行了300米深潜试验、水下全速航行试验、大深度发射鱼雷试验,标志着091型核潜艇此时终于具备了实战能力。

90年代,091型核潜艇几乎是在不断改进中度过的。5艘091型潜艇利用进厂修理的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装。中国海军在90年代以来取得的技术进步也先后体现在这几艘091型潜艇上:反潜鱼雷、线导鱼雷、新型声呐、新型电子设施、作战指挥中心、改进型循环泵和汽轮机、橡胶消声瓦……091型潜艇最终在多数指标上达到或接近美国第三代“鲟鱼”级核潜艇的标准,然而此时“鲟鱼”级已经退役多年。

尽管噪声巨大、航速不高等缺陷无法获得根本性的好转,但作为中国海军整个90年代唯一的一种攻击型核潜艇,091型仍然是海军眼里的绝对主力。

而技术更先进也更复杂的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从开工伊始就受到研制进度落后的不断拖累。1972年,因为导弹发射筒的专用工装600吨滚轮胎架的技术问题,潜艇停工半个月;1972年至1973年上半年,由于配套设备不能保证,停工两年;1973年至1974年,因主机减速器结构变更,部分舱段停工一年;1978年,质量大检查后修补缺陷,耗时半年……根据不完全统计,在092型潜艇建造的13年中,因为各种原因被耽搁的时间就有7年多。

而092艇服役后,其艇上的导弹试射也屡次失败:1985年9月21日,新华社向世界宣布,中国将于9月28日至10月18日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3发试验弹的发射时间为9月28日、10月7日、10月15日,结果三发导弹在出水后均因为弹上故障自毁,试验宣告完全失败。直到1988年10月,巨浪-1型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才取得完全成功。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培训合格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艇员和演练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战术。这一辛苦耕耘的结果,就是在更大、更新的094型核潜艇服役后,中国海军能够迅速组织起合格的艇员分队,迅速驾驭这些新式武器,承担起中国战略核威慑的重任。

还有很多人拿运十说事,我只想问一下,就算给了运十三千万,让他成功试飞,那么:

后续建生产线的费用怎么办?

建起了生产线之后,运十取得适航证之后能卖给谁?

怎么度过前期赔本赚吆喝的巨亏期?

要让运十开始盈利,还要投入多少个三千万,当时的中国可以拿出几个三千万?

【倪金刚:】我们可以看一下空客的发展历史,空客是在1967年由欧洲的几个国家倡议成立的,首先是法国德国、英国,后面又加入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当时民用飞机市场基本上被美国飞机制造商控制了,可以说95%的飞机都是美国制造的,而欧洲能造飞机,客观来讲他们的技术是有,但是造出来的飞机卖不出去,这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

  我们可以看一下航空工业的历史,第一架喷气式民用飞机是英国的惠星号,但是造出来之后出了几次事故,航空公司一出事故就特别害怕,越搞越不好。而波音707就是在惠星号的这些教训、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欧洲因为自己的市场有限,我们知道航空工业非常特殊,不仅仅要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还要有一个市场作为后盾,没有这个市场很难卖出去,卖不出去这个项目就成功不了。空客从1970年开始研发A300,技术上没有问题,到74年A300飞机已经飞上蓝天了,而且各方面的性能也都很好,但是这个飞机,刚才说了用户不认,这是很讨厌的一件事。空客的第一任总裁工程技术上很厉害,但是在商务上没有招了,飞机一直卖不出去,造了54架飞机,结果只卖了三十几架,还有接近20架飞机在跑道上停着。这个时候空客就很尴尬,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呢?1978年春天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石油价格突发猛涨,航空公司受不了,就去寻找低耗油率的飞机,而这时空客A300就显示出了优势。还有一点,空客第一任总裁到期退休了,上来另外一任总裁,而这一任总裁的特点是商务上非常厉害,推销飞机非常厉害,首先第一个理念就是跑到美国去推销,我不是在欧洲等着你来卖,我到你家里推销去。因为这两个因素,我认为就使得空客A300飞机一下子活起来,78年下半年到79年订出去了接近400架飞机,空客马上又转入到发展A310、A320系列。

欧盟的财力不是当时的中国可以媲美的,欧盟养的起空客,中国养不起运十。我可以堂堂正正说运十下马是老邓的错误,那么上面那些问题您可以堂堂正正回答我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