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共:💬632 🌺6214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太乐观了!

好,就算他说的是实话,那么核潜艇88年停下,停了二十几年,也就是说,我国的核潜艇项目是在2008年以后才重启的,这个结论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认知的。

作为军迷,谁的kc没红过?

1976年,中央军委批准了JL-2的研制任务;

1986年,一院、二院和四院联合论证固体远程战略导弹总体方案,提出:先陆后海、陆海兼顾、技术通用、“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

1994年,二代核潜艇工程上马;

1999年8月2日,DF-31首飞;

1999年底,JL-2正式立项。

该贴仅代表【老老狐狸】个人观点。

说起来时满眼泪!

新黑鱼是2012年批复立项的,不是2008年!

在今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谈到梦想,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深情地说:“还是核潜艇,希望我国核潜艇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让我热血沸腾!”1日,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后起之秀、某新型号副总设计师及动力系统总师刘春林表示,圆核潜艇老一代科学家之梦,圆国人海洋强国之梦,青年科研工作者重任在肩。

追赶时间,37岁成为型号副总设计师

核潜艇是我国的“撒手锏”武器,对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安全、尊严至关重要。而核动力装置对核潜艇来说,如同人体的心脏。

1998年,刘春林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学业成绩优异的他,拒绝了多份具有吸引力的工作邀请,毅然选择了条件更加艰苦的719研究所,“那时候,我心中就有着海洋强国的梦,希望能在核潜艇研究方面尽绵薄之力。”

来到研究所后,刘春林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他所学专业、他最热衷钻研的技术,正是核潜艇这个水下“科技城堡”体内最重要的动力装置所急需。研究核潜艇的“心脏”,对刘春林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压力。他抓住一切学习进步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装备联调和型号建造现场学习、锻炼。

“挑灯夜读,重复性实验,到全国各地驻场,我从没有过节假日。”刘春林说,最苦的时候,他连续7天7夜没休息,任务完成后,脑部神经系统出现带状疱疹,“像针扎一样,几秒钟一次,痛得没办法了,才去医院检查。”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和时间竞走,细化到分秒。”刘春林说,赶时间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平日吃饭,我吃了两碗,其他人最多吃半碗。”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极高的悟性和拼命的钻研劲,2005年,工作仅7年的刘春林被任命为某型号系统副主任设计师。2012年,某新型号批复立项研制,刘春林被国防科工局任命为该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同时兼任该型号动力系统总师。

那一年,刘春林37岁,成为中国新一代核潜艇最年轻的型号副总设计师。

锐意创新,攻克多项尖端技术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曾经中断20年。刘春林知道,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迫在眉睫。从入所的那一天起,他就将全部身心扑在推动型号核动力技术进步上。

来源:2014年05月04日 湖北日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