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共:💬632 🌺6213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说话也挺俏皮啊。好吧,我直接表达我的看法。

首先我并没认为jen和阁下描述的叙事有什么问题而是针对推导的结论有意见,阁下和JEN看见事实是79年到80年初生活的变化,你的观点是这些事情是什么原因?农业产出79年之后比之前多得多,所以导致的?那么前面数据已经说明此种可能性不存在。那么我认为是邓采取了调整政策,国家积累变少而农民分的多了我认可。但是前提是中国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机会。有条件在保证政权和国家领土主权生存的且与世界主要敌对国家缓和情况下采取这种措施。这一点上我还是认为主要功绩是毛那一代领导人。而后的粮食持续增产我也不认为和包产到户是直接强烈的正比关系,主要是化肥农药作物良种的大量生产投入,而这些工业和技术投入主要基础也是在毛时代完成的,所以我不认为农业本身的发展和邓的功绩占主要成分,甚至毛有罪邓大功。

如果说我个人的看见的现实,阁下说我年轻,相对阁下有可能吧,我是79年出生在合肥的,根绝长辈的描述我们那里建国后除了59-61(主要是60年)死人以外其他年份虽然困苦但是饿死人是十分罕见的,包括文革时代,瓜菜代还吃得饱。我的家庭应该算是对政治和历史比较敏感,在河里我也报告过家史,所以我父亲从小和我聊这方面比较多,从建国后到文革到改开,49-54这一段他也主要是从爷爷那里听说,其后都是其亲身经历。从他上小学开始早上就两根胡萝卜当早饭,到后来知青下放山芋(红薯)吃到有心理阴影,从几十公里外的下放地花一天时间拉一板车红薯回合肥给家里,在农村按工分吃饭,吃米是吃不饱的,只有红薯南瓜填,会直到回城开始分配工作,总的来说他是走的是毛时代的经典路线,经历是国家始终也是处于上升状态,逐步改善。尤其是对小岗村所谓的典型非常不屑,我记得我小时候他参加合肥市各机关企业干部参观活动回来结论就是-自私自利的代表搞不好的,从他描述的历史人民公社办得很糟但是也不是一分了之至少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保留,所以并不觉得邓有什么所谓从崩溃边缘扭转性的发展功绩,对改开后的政策更是一肚子牢骚尤其是2000年之前这一段可以说非常有意见。

公平也是其观察社会的一大指标,他们班的同学有工农子弟,高级工程师子女,有省部级干部所谓高干子女,也有后来所谓黑五类地主资本家,右派子女。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同学之间是可以换着借着穿的,省委的车老师一句话就能挡在校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