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科大出口教授超过一千人 -- catspace

共:💬13 🌺2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科大出口教授超过一千人

外链出处

中科大一项有关于毕业中科大在境外大学担任终身教职序列或终身教职助理教授或以上学者的调查显示中科大出口的教授已经超过千人,按照中科大在中国大学的学术地位跟学生出国意愿考虑,中科大是中国出口教授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是无容置疑的事实。这项调查在社会上面引起极大地反响,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在讨论中有些人批评中科大毕业生只顾个人利益不爱国,甚至引申到中国留学生出国后不再回国造成中国人才流失的状况,并上升到发达国家收割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战略高度。对于生源国来说留学生学业有成以后选择在国外发展对于生源国来说是一个损失,相当于对留学生投资所产出的成果被别国取走了,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单就出口学术人才这个方面上面来说,却是一件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当我们的大学聘请MIT或者牛津毕业的博士来中国时,我们会不会觉得美国跟英国的科研力量被削弱了呢?答案当然是不会的,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国家的学术人才到外国时,大家的感觉却是相反的呢?除了各自立场不同,一个常见的意见是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而国内人才流失带来一加一减会加大这种差距,可是深入分析就能发现,这是一种基于错觉产生的误解,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即使中国留学生归国率最低的时候,中国科技跟经济的发展也不慢,现在留学以后回到中国的越来越多,中国的科技跟经济发展的步调也跟过去一样,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观念的实际情况。

从学术人士出国理由进行分析就能理解了,出国的主因有两点,一是是因为国外学术条件更好,更能实现科研人才理想,二是生活条件更好,国外条件比国内好源自两个因素,一个西方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积累的成果,这个是基础,第二个则是国内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没有需求自然就没有投入,没有投入自然就没有条件了。

有关国内需求除了大家常见的研究人员对资源的需求,例如经费、人员、器材等,中外在投入上面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迅速拉近,可是投入的资源如何运用,中国想要弥补这方面的差距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还有另外一个方向,那就是需求方对研究人员的需求,在数量上中国的供给远超需求,在方向上面,中国主要放在追踪外国科技成果上面,其他方向的在国内也发挥不了作用,这也在某个方面解释了留学生归国率为什么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我们分析完弊的方面,再来分析一下利方面,相对于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上面处于下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文化跟形象跟经济地位偏差越来越大,为此中国政府搞了类似于孔子学院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却不如人意。我认为比起官方性质浓厚,充满宣传色彩的孔子学院,通过留学生跟来自中国的教授进行交流来感性地认识中国更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面不管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都做得很不够,很多时候为了迎合外国人,甚至有意淡化跟忽略这一方面,这不管是于己于国都是不利的。

对于大学而言,除了向公众解释出口学术人才的利弊以外,另外一个方向是提升出口人才的层次,我们现在出去的主要是本科跟硕士,例如中科大的调查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海外学术人员是在中科大完成博士学位,我想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常态,也就是跟过去的中国制造一样,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价值最高的部分是在国外。正面对着这么一种现实,大众对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发展产生焦虑也是可以理解,这是处于弱势一方自我保护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对科研投入不断提升,我相信如同中国制造经历了从国际供应链的低端向高端攀登向上的过程一样,我相信中国高等教育也会实现从学术界的”洼地”向”高地”的攀登过程。我想在那个时间点上,出口学术人才将会成为国民骄傲的事情,而不是忧虑的来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