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科大出口教授超过一千人 -- catspace

共:💬13 🌺2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科大出口教授超过一千人

外链出处

中科大一项有关于毕业中科大在境外大学担任终身教职序列或终身教职助理教授或以上学者的调查显示中科大出口的教授已经超过千人,按照中科大在中国大学的学术地位跟学生出国意愿考虑,中科大是中国出口教授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是无容置疑的事实。这项调查在社会上面引起极大地反响,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在讨论中有些人批评中科大毕业生只顾个人利益不爱国,甚至引申到中国留学生出国后不再回国造成中国人才流失的状况,并上升到发达国家收割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战略高度。对于生源国来说留学生学业有成以后选择在国外发展对于生源国来说是一个损失,相当于对留学生投资所产出的成果被别国取走了,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单就出口学术人才这个方面上面来说,却是一件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当我们的大学聘请MIT或者牛津毕业的博士来中国时,我们会不会觉得美国跟英国的科研力量被削弱了呢?答案当然是不会的,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国家的学术人才到外国时,大家的感觉却是相反的呢?除了各自立场不同,一个常见的意见是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而国内人才流失带来一加一减会加大这种差距,可是深入分析就能发现,这是一种基于错觉产生的误解,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即使中国留学生归国率最低的时候,中国科技跟经济的发展也不慢,现在留学以后回到中国的越来越多,中国的科技跟经济发展的步调也跟过去一样,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观念的实际情况。

从学术人士出国理由进行分析就能理解了,出国的主因有两点,一是是因为国外学术条件更好,更能实现科研人才理想,二是生活条件更好,国外条件比国内好源自两个因素,一个西方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积累的成果,这个是基础,第二个则是国内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没有需求自然就没有投入,没有投入自然就没有条件了。

有关国内需求除了大家常见的研究人员对资源的需求,例如经费、人员、器材等,中外在投入上面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迅速拉近,可是投入的资源如何运用,中国想要弥补这方面的差距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还有另外一个方向,那就是需求方对研究人员的需求,在数量上中国的供给远超需求,在方向上面,中国主要放在追踪外国科技成果上面,其他方向的在国内也发挥不了作用,这也在某个方面解释了留学生归国率为什么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我们分析完弊的方面,再来分析一下利方面,相对于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上面处于下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文化跟形象跟经济地位偏差越来越大,为此中国政府搞了类似于孔子学院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却不如人意。我认为比起官方性质浓厚,充满宣传色彩的孔子学院,通过留学生跟来自中国的教授进行交流来感性地认识中国更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面不管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都做得很不够,很多时候为了迎合外国人,甚至有意淡化跟忽略这一方面,这不管是于己于国都是不利的。

对于大学而言,除了向公众解释出口学术人才的利弊以外,另外一个方向是提升出口人才的层次,我们现在出去的主要是本科跟硕士,例如中科大的调查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海外学术人员是在中科大完成博士学位,我想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常态,也就是跟过去的中国制造一样,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价值最高的部分是在国外。正面对着这么一种现实,大众对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发展产生焦虑也是可以理解,这是处于弱势一方自我保护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对科研投入不断提升,我相信如同中国制造经历了从国际供应链的低端向高端攀登向上的过程一样,我相信中国高等教育也会实现从学术界的”洼地”向”高地”的攀登过程。我想在那个时间点上,出口学术人才将会成为国民骄傲的事情,而不是忧虑的来源。

家园 学到屠龙术,也要有屠龙处

以前国内没有龙可屠,现在有龙了。

龙多了,龙屠户也多了,国外待业的屠户也要回来找龙了。

家园 其实,一个悲催的原因是

中科大在国内的资源少,校友力量薄弱,所以毕业生难以在国内找到很好的位置,显得留外的人多。

家园 助理教授也是教授?
家园 回国的那是猪都杀不了的,屠龙

前几天还有个例子,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去了。

她的光荣历史就是在儿童医院收药,然后做海外代购往中国卖。

看到带孩子的同胞就套磁,你家孩子不高哦,和医生说一句,开两瓶维生素D3,不要钱的,卖给我15块,我回头淘宝店卖回国。。。。

真做科研的,喜欢科学胜过阿堵物的,哪一个回国,会钻营不会做题的,倒是回去得多。

家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个问题在科技界特别严重,可以说中国科技界90%的问题都跟这相关,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是科技界还比较单纯,不是同行,就是给钱的上级跟花钱的研究对象,所以作为上游的有关部门一出错就令整体体系都出现问题。例如论文发布的数量跟影响因子来充当评价体系,导致现在的成果都变成发了多少篇论文而不是解决了未知问题拓宽了多少人类知识疆域,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要求领导理解科研成果挑战太大了,只能用一些简单明了能够用简单的比大小来理解东西来指导决策。

不过我相信随着中国发展,智力不足的会逐步离开管理岗位,由有关部门造成的乱象会逐步改善的。

家园 除非是野鸡大学,不然能拿到博士学位就证明其拥有学术能力

虽然这种性格回到国内很有可能蜕变成经费骗子,不过人品跟能力是两回事,要是能够把自我追求跟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例如充当学术界跟工业界的中介,也是挺好的。

家园 名牌大学给傻冒带高帽是祸害不发达国家的手段

洋人知道你傻冒,带个高帽送回去祸害祖国去,要留下,没门儿。。。

博士学位此时和学术能力不挂钩甚至倒挂

家园 正常大学不会为了这点小事毁了自己的学术名声的
家园 有两点疑问

第一,引进外国教授的时候,我的看法是会削弱对方的科研实力,这个和你说的观点不同

第二,归国人员变多,科技发展速度没有变快,我质疑这个结论。

归国人员变多是好现象,大家都同意的话,那么留学生选择不回国就应该是个不好的现象。留学生选择国外发展对国家肯定也有好处,只是益处小于回国。

家园 你典型的鸡与鸭讲

f大师钦定的争辩什么。

家园 这里面有质跟量两个原因

受到制度还有各种丑闻的影响,那些已经担任要职或者已经有成就不愁经费的外国人基本不会选择到中国来,来中国的不是缺资源就是还没有成绩只能到名声不显的地方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是挖不来西方科研实力的核心部分的,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不管中外,科研人员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部分留学人员归国也不会影响这个大环境,而对于中国来说海归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这会产出挤出效应,使得那些相对优秀的本土科研人员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两个方面平衡下来,海归的意义没有大家想象地大。

家园 河南人民失去了多大一个历史的机遇啊!

据说,1969年10月,中央决定中科大等首都大学必须外迁,当年北京一共有62所高校,要搬走一半。开始中央要中科大搬到江西共青城,中科大考察后,担心血吸虫病,不愿去江西;提出去四川绵阳,中央又认为清华、北大已向绵阳疏散,担心高校过于集中而不允许;中科大又提出迁到河南,中央同意,让中科大与河南协商,中科大选了郑州市东郊二里岗,河南省委不同意,中科大又提出可以去许昌或新乡,河南也不同意。河南建议中科大去南阳的新野县或唐河县,中科大考察后,认为一是不通火车,二是电力严重不足,根本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就放弃了去河南的想法。时间紧迫,中科大与中科院联合向国务院业务组领导李先念汇报,请求安排适当的去处。正在汇报时,李先念的老部下李德生进来了,他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十二军军长、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先念随口说:“小李,中科大没有地方搬迁,去你那里怎么样?”李德生答:“行啊!”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