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弹-语言的不严肃历史 -- 林之洋

共:💬43 🌺2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黄蓉的烧鸡(再续)

前面说到周礼八珍,和叫花鸡做法一样的烤猪肉、烤羊肉就是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说到商周时期的炮,大家一定会想到纣王的炮烙之刑。

关于炮烙之刑,古史传说和史籍上都说是殷纣王所为,也就是说,是发生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议兵》记云:“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记云:“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都说炮烙之刑是殷纣王干的事,而并非是发生在纪元前十八世纪的夏朝的事。其中《韩非子》所说的“设炮烙”之“设”字,更有点明炮烙之刑乃殷纣王所发明之意。炮烙之刑起源于纣王时期,由妲己发明。

故事要从一场阵雨后说起。纣王和妲己在森林里郊游,恰逢阵雨过后,有一棵树被雷劈倒且燃着火焰,但奇怪的是,却有很多蚂蚁从树的一头通往另一头,受不了烫的蚂蚁便从树上掉了下去跌进火里,纣王只觉得蚂蚁笨,没什么好看的,但妲己却从这一现象里想出了惨绝人寰的炮烙之刑。

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

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也受过类似于炮烙的酷刑。据小说《说岳全传》描写,金人把徽钦二帝俘虏后,老狼主传令把银安殿的地面烧热,将二帝换了衣帽,给他们头上戴上狗皮帽子,身上穿了青衣,身后挂一条狗尾巴,腰间挂着铜鼓,衣带上挂了六个大响铃,手上绑着两根细柳枝,然后把他们的鞋袜脱去,让他们赤着脚站到被烧热的光地上。徽钦二帝脚底板挨烫,忍不住双脚乱跳,这样,身上的铜鼓和铃铛一齐响起来,手上的柳枝乱晃,好像在跳舞似的。金邦的老狼主及其臣僚们在旁边饮酒,观赏作乐。

陈穉常先生写的《中国上古史演义》也详细地描写了殷纣王和他的宠妃妲己发明炮烙之刑的经过。

对于炮烙的说法有很多种,作为一种刑罚炮烙已经不可考了。烙作为原始人的一种烹调方法依然传承下来。原始烙分为石板烙和散石烙。

石板烙:古籍《古史考》也有类似记载:“神农氏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 释米,是脱壳、洗净的米,放在烧热的石板上咯或焙熟供食。石上燔谷,后来演化成以石板烹制米面食品,此法至今仍在沿用,如:云南恕族的“石片烤饼”, 以小麦粉或荞麦制成饼坯,放在烧热的石板上烙成;独龙族的“石板粑粑”, 则是用桄榔(又称“砂糖椰子”、“ 糖树”) 髓心提取的淀粉“桄榔粉”, 以鸟蛋拌成糊状,在烧热的石板上烙成。

石板也可以烹制动物性原料“捭豚” 就是将猪肉撕成小块,在烧热的石板上烙熟供食。此法至今也在沿用,如: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名菜“西夏石烤羊”, 就是取祁连山的石板,烧热后,将调好的羊肉片铺在石板上,用盆覆盖,烤至成熟后食用,风味甚佳。

石板,后来发展成为石鳌。唐代《资暇集》中所记“石鳌饼”, 又称“彦(注:此字前面应加口字偏旁)饼”, 就是以石鳌制成。今天人们使用的平底锅、饼铛(用于烙饼)、炮铛(用于炮肚)、鳌子、锅贴锅、铁板烧等,都是从石板烹演化而来。这些远古烹调技木制成的烙饼、炮肚,至今仍是北方常用的食品。

林芝石板烙饼

点看全图

独龙族的石板粑粑

点看全图

散石烙: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平铺的烧热砂石上使原料烙热或焙熟。如《调鼎集西人面食》所载:“石子炙:油和面,内包椒盐或包糖。将石子烧红,上下炙之。”所述“西人” 即中国西部居民;这种方法至今仍见于陕西、山西的“石子馍” 和“山东的“武城暄饼”, 都是通过烧热的小石子将面饼制熟。前者用水面、酵面两掺。加碱、熟猪油和鲜花椒叶揉匀,擀成饼,干烙;后者以水面团擀成三角形面皮,裹进用猪肉丁、葱、韭菜、花椒盐、麻油和成的馅料,三面向中央拧起擀薄成饼,再用石子烘烤而成。这两种饼表面都留有大小不一的石子凹坑印痕,吃起来味道可咸可甜,外形可大可小,风味独特,有石烹时代烹制方法的遗风。如今人们常见的以砂石炒“糖炒板栗” 和以砂“炒花生”、“ 炒蚕豆” 笃,都属“散石烙” 的遗风。

石子馍

点看全图

作为一种烹饪方法,烙的主要特点是将食物摞在已经加热好的导热器上,并进行反复翻面,以达到食物均匀受热。

烙对应的英文是roast,烙原指反复多次烤,在英语表示累或反复的单词如rope和repeated,尤其是表示反复、重复的前缀re-。

中国历史故事网

石烹史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