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苏联4%的自留地生产了25%的产值,包产到户战胜人民公社 -- mcpssx

共:💬164 🌺769 🌵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苏联还真不见的就足。再说60年代中苏交恶,你还指望苏联送

肥料?我小时跟着母亲在生产队劳动,那时候每一个生产小队都有氨水窖。从乡镇领来的氨水就存放在其中。用的时候稀释,有农技员演示。可是还是掌握不好浓度,有时就把庄稼烧死了。尿素那时候还没见过呢,这已经是70年代了。更不要说什么磷肥,钾肥,这些还靠农家肥。以后的磷酸二氨,磷酸钾复合肥都是包干到户后才有的。如果生产队时候有这些化肥,产量会好得多。当然,生产队吃大锅饭,积极性低,管理混乱这是另外的问题。但从生产效率来讲,大生产还是有优势。因为机械化很容易提高生产效率。可惜大公社的时候,工业能力未到,使得机械化难以广泛推广到生产队。那时候手扶拖拉机可是生插队的宝贝,手扶拖拉机手更是队里的红人,连说对象都有很大优势。现在大型联合收割机国家要多少能产多少,可是小块地让这些大家伙根本无用武之地。这就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了,该调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