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共:💬498 🌺4517 🌵2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年就搞包产到户啊,那城里粮食怎么办呢?凭空变出来?

1951-1952年度公粮和国家从市场上收购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28.2% , 1952-1953年度下降到25.7%

1953年二季度末,由于小麦未能按计划调入,当时北京面粉价格又明显低于邻区,致使面粉外流严重、库存锐减,一度仅存8万担,连维持三天销量都不够。为了稳定首都市场,中央从西安调一部分原计划供应抗美援朝的面粉进京。第三季度形式更加严峻,当季小麦销量已达粮食部原计划供应全年总数的44%,为此,北京市委于1953年10月12日,向中央和华北局上报了《关于实行面粉计划供应的初步意见》的请示文,10月31日经中央批准,颁布了《北京市面粉计划供应实施办法》。自此,各种粮票开始出台,在全国流通。

小麦收购不上来的原因很简单,被吃掉了。“过去山区农民一年只吃上十顿的白面,现在则每个月可以吃四五顿、七八顿,面粉需求量空前增大了,这是国家收购小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P257)

当年的亩产可只有70公斤上下,能有100公斤就是丰收了。你可以看看到了70年代,我们的亩产是多少。总之,农民当时自己生产的粮食都不够吃,即使增产了粮食,首先也是用于自己消费,不会拿出多少来交换商品。

既然要搞统购统销,那就必然要把农民整合起来。剩下的出路也只有集体化。靠集体力量平整土地,建设水利,同时满足国家对商品粮的需求。国家一家一户对着农民征收粮食当年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然怎么办?城里人都去辟谷吗?当年可没钱去进口粮食。像改开以来千万吨地进口粮食根本不可能。

通宝推: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